首页 理论教育 吐蕃南下的影响:南诏与吐蕃成友好关系!

吐蕃南下的影响:南诏与吐蕃成友好关系!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当唐朝把经营洱海地区作为在西南巩固统治基地的策略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这就是吐蕃势力的南下渗透。唐高宗调露二年,吐蕃在同种族的生羌部落引导下攻克安戎城,并派兵把守。吐蕃赞普赤德祖赞还娶了南诏王皮罗阁之女甲莫赤准为妃子,后生下漂亮王子甲莫拉布,成了吐蕃太子。敦煌出土的吐蕃历史文书记载,南诏大臣段忠国出访吐蕃都城,向赞普致敬献礼,当场还有吐蕃君臣与南诏使团的对歌,场面十分友好。

吐蕃南下的影响:南诏与吐蕃成友好关系!

正如俗语所说:“天有不测风雨”“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正当唐朝把经营洱海地区作为在西南巩固统治基地的策略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这就是吐蕃势力的南下渗透。

7世纪中期,吐蕃崛起于青藏高原,史称其“尽收羊同、党项及诸羌之地,东与凉、松、茂、嶲等州相接,南至婆罗门,而又攻陷龟兹、疏勒四镇,北抵突厥,地方万余里。自汉魏以来,西戎之盛,未之有也”。虽然如此,但吐蕃所处地域局促,发展受限。南面有喜马拉雅山阻隔,土地贫瘠难以发展游牧;唯有向东、西、北三面发展,其中尤以巴蜀方向才有最佳的出路。而云南为巴蜀藩篱和侧翼,洱海则是云南西北门户,故洱海地区就成唐和吐蕃必争之地。

664年左右,吐蕃军队开始进入云南,在丽江塔城地区金沙江上修建了中国历史上文字记载最早的铁索桥神川铁索桥;670年,又在丽江一带建立拉布区域政权(汉文史书叫神川都督府)。拉布政权首领由吐蕃大相兼任。该地方政权管辖被藏族人叫作姜域的云南西北部,包括迪庆州、丽江和大理楚雄北部。为了断其路,唐仪凤三年(678),唐朝在今天的四川阿坝州茂县,修筑边防要塞安戎城。唐高宗调露二年(680),吐蕃在同种族的生羌部落引导下攻克安戎城,并派兵把守。吐蕃并“西洱河诸蛮”,包括浪穹州蛮酋傍时昔等25个部落,叛乱独立,于是吐蕃第33代赞普藏王贡松贡赞亲率大军南征云南洱海地区。吐蕃在今迪庆境内维西塔城一带设“神川都督”。敦煌出土的吐蕃历史文书记载:703年冬,当时是兔年,藏王都松芒布结率军打败洱海附近的各部落。704年冬,当时是龙年,藏王的牙帐(也就是藏王的帐篷)扎在洱海地区。藏王在当地推行政令,叫白蛮人上贡纳税,将乌蛮人收归其治理之下。

当时在洱海地区有六诏(六个部落),最南边的南诏在唐朝的支持下,统一了六诏。公元739年,南诏首领皮罗阁被唐朝封为云南王。当时云南大理以北地区都被吐蕃直接统治。吐蕃赞普赤德祖赞还娶了南诏王皮罗阁之女甲莫赤准为妃子,后生下漂亮王子甲莫拉布,成了吐蕃太子。为此吐蕃向唐朝迎娶金城公主与之婚配,可惜公主还在路上的时候,王子坠马而死,十多岁的公主只能嫁给王子的父王赤德祖赞。(www.xing528.com)

唐代派遣官员去经营云南,激化了与南诏的矛盾。750年南诏王阁罗凤杀死唐朝官吏,归顺吐蕃。之后,阁罗凤派遣使节齐金宝前去吐蕃都城告捷,藏王赤德祖赞封阁罗凤为东帝,号赞布钟,也就是藏王之兄弟的意思,并赐金印,授玉字告身为都知兵马大将。此外还给南诏官员授予玉字和金字高级告身,将南诏的各民族首领与吐蕃文臣武将对等相待。因为这些告身只有吐蕃大相才能佩戴。南诏王阁罗凤年号就为赞布钟元年,国号为大蒙国。云贵高原自此完全臣服吐蕃。

796年,南诏脱离吐蕃控制,归顺唐朝,吐蕃势力被迫撤往丽江、迪庆州一带。从670年云贵部落开始先后归顺吐蕃到796年南诏归顺唐朝,吐蕃共控制当地125年。敦煌出土的吐蕃历史文书记载,南诏大臣段忠国出访吐蕃都城,向赞普致敬献礼,当场还有吐蕃君臣与南诏使团的对歌,场面十分友好。

原隶属南宁州都督府的9个州:姚(今姚安)、褒(今大姚)、微(今永仁)、髳(今大姚三岔河)、宗(今祥云)、匡(今弥渡)、曾(今凤仪)、尹(今云龙)、縻(今元谋);新设13州:波州(今祥云云南驿)、蒙舍州(今巍山)、阳瓜州(今巍山以北)、河东州(今大理风仪)、越析州(今宾川)、浪穹州(今洱源)、邓赕州(今洱源邓川)、双祝州(今巍山附近)等,总数达32州都归附了吐蕃,以致麟德元年(664)唐设置的姚州都督府一度因对吐蕃战争失利而放弃。688年左右,唐又重建姚州都督府。景龙元年(707),唐命姚嶲道讨击使唐九征率军前去征讨姚州的诸叛蛮。军队进到洱海以北的剑川后,摧毁了吐蕃在此修的城堡,焚毁了吐蕃在漾水、濞水架设的铁索桥,并立铁柱记其战功。

唐朝和吐蕃长期的拉锯战虽然造成了洱海周围惊心动魄的风起云涌,但却成为洱海地区走向统一的重要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