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左传》:鲁庄公六年,齐襄公助卫惠公复辟

《左传》:鲁庄公六年,齐襄公助卫惠公复辟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元前688年,鲁庄公六年。六年春,王人救卫。去年冬天,齐襄公拉起五国联军,公然入侵卫国,为自己的外甥卫惠公出头。在齐襄公的帮助下,卫惠公成功复辟。黔牟被子突带回京师,大夫宁跪流放秦国,只有当初发动政变赶走卫惠公的左、右两位公子被杀。对于自己的另一个外甥——鲁庄公,齐襄公更加照顾有加,将这批宝器分了一部分,专程派人送到鲁国去。还年,楚子伐邓。十年之后,即鲁庄公十六年,楚国灭邓国,印证了三人的预言。

《左传》:鲁庄公六年,齐襄公助卫惠公复辟

公元前688年,鲁庄公六年。这一年发生的几件大事,都与甥舅关系有关。

六年春,王人救卫。

夏,卫侯入,放公子黔牟于周,放宁跪于秦,杀左公子、右公子职,乃即位。

君子以二公子之立黔牟“为不度矣。夫能固位者,必度于本末,而后立衷焉。不知其本,不谋;知本之不枝,弗强。诗云:‘本枝百世。’”

所谓“王人”,即王室的卿大夫。

王人姓甚名谁,参见《春秋》记载:“六年春,王人子突救卫。”

去年冬天,齐襄公拉起五国联军,公然入侵卫国,为自己的外甥卫惠公出头。出人意料,自打葛之战后便打消了征伐之念的王室,竟然派出部队前往支援卫国。当然,这种支援只是象征性的,目的不是对抗齐国,而是保全现在的卫君黔牟。说句公道话,以王室现在的景况,能够这样做,已经算是仗义啦!

在齐襄公的帮助下,卫惠公成功复辟。由于有王室的干涉,竟然没有掀起太大的腥风血雨。黔牟被子突带回京师,大夫宁跪流放秦国,只有当初发动政变赶走卫惠公的左、右两位公子被杀。

君子以为,当年两位公子立黔牟为君,有欠考量。把一个人扶上台,要先考虑他能不能坐得稳,必须衡量方方面面、前前后后的问题,然后以适当的方式助其上位。不知其根本,不谋其事;虽知其根本牢固,而枝叶不盛,也不能勉强。

说白了,黔牟在国内根基不固,而且没有强大的外援,并不是理想的国君人选。两位公子的悲剧,在他们选择黔牟的那一天便已经决定了。

至于“本枝百世”,出自《诗经·大雅·文王》,原文为:“文王孙子,本支百世。”本是嫡传本宗,支为庶子分支。《左传》引用这句诗,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断章取义。

冬,齐人来归卫宝,文姜请之也。(www.xing528.com)

齐襄公帮助自己的外甥卫惠公重登君位,当然也不能亏待自己,顺手从卫国带走了大批宝器。这些宝器,多半是周朝初年周成王赏赐给卫国的第一任国君卫康叔的礼器,至此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不只价值连城,更象征着卫侯受命于周天子管理一方领土的权力。

对于自己的另一个外甥——鲁庄公,齐襄公更加照顾有加,将这批宝器分了一部分,专程派人送到鲁国去。不过,鲁国人并不领情。老左酸溜溜地记载道:这是文姜吹了枕边风才给的。

楚文王伐申。过邓。邓祁侯曰:“吾甥也。”止而享之。骓甥、聃甥、养甥请杀楚子。邓侯弗许。三甥曰:“亡邓国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图,后君噬齐。其及图之乎?图之,此为时矣。”邓侯曰:“人将不食吾余。”对曰:“若不从三臣,抑社稷实不血食,而君焉取余?”弗从。还年,楚子伐邓。十六年,楚复伐邓,灭之。

楚文王是楚武王和邓曼的儿子,邓祁侯是邓曼的兄弟,也就是楚文王的舅舅。

这一年冬天,楚文王带兵讨伐申国,经过邓国。邓祁侯见到外甥,特别高兴,说“这是我外甥啊”,请楚文王留下来,设宴招待。骓甥、聃甥、养甥(大概也都是邓祁侯的外甥吧),劝邓祁侯趁机杀了楚文王这位老表,因为“亡邓国者,必此人也”。如果不先下手的话,日后必定追悔莫及。要干就现在干,现在正是时候。

值得一提的是“若不早图,后君噬齐”这句话。“齐”通“脐”,也就是人的肚脐。人不能吃自己的肚脐,大概是当时的俗语,想想还蛮有道理。“噬齐”,也就引申为“追悔莫及”了。

邓祁侯说,人家是来做客的,我如果杀了他,人们会因为唾弃我而不吃我剩下的食物的!

汉书》中有“猪狗不食其余”的说法,大概意思是,一个人品德太差,连畜生都讨厌他,以至于连他吃过的东西都不想碰。邓祁侯身为国君,恐怕经常将自己吃剩的东西赏赐给身边的下人。以此推测,“人将不食吾余”的准确意思,当为“连下人都讨厌我”。

三位外甥回答:您如果不听我们的话,恐怕连社稷都得不到祭祀,哪里还会有什么多余的食物!

邓祁侯还是不听。

楚文王伐申归来的当年,果然进攻邓国。十年之后,即鲁庄公十六年,楚国灭邓国,印证了三人的预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