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元前663年,鲁庄公三十一年,齐侯献戎捷与左传的深意

公元前663年,鲁庄公三十一年,齐侯献戎捷与左传的深意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元前663年,鲁庄公三十一年。三十一年夏六月,齐侯来献戎捷,非礼也。齐桓公去年讨伐山戎,大获成功,今年六月派人到鲁国来“献戎捷”,也就是通报战绩,将战俘送给鲁国。齐桓公讨伐山戎,既是为了保护燕国,也是为了中原文明不受外族的侵犯,劳苦功高,日月可鉴,不应该受批评。退一万步说,鲁庄公和他的大臣们或许可以不在乎齐桓公的真实用意,欣然接受齐国的献捷并表示感谢,史官却不能不明察秋毫。

公元前663年,鲁庄公三十一年,齐侯献戎捷与左传的深意

公元前663年,鲁庄公三十一年。

三十一年夏六月,齐侯来献戎捷,非礼也。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诸侯不相遗俘。

这一年的《左传》,仅此一条记录。

齐桓公去年讨伐山戎,大获成功,今年六月派人到鲁国来“献戎捷”,也就是通报战绩,将战俘送给鲁国。这是非礼的!周朝关于献捷的规矩如下:

第一,诸侯讨伐四夷有功,应该献捷于天子,由天子来警惧他们。

第二,诸侯讨伐诸侯有功,不用献捷。

第三,诸侯之间不互相献捷。(www.xing528.com)

齐桓公费了老鼻子劲,却干了件“非礼”的事,可谓费力不讨好。后人或许觉得,鲁国的史官太苛刻。齐桓公讨伐山戎,既是为了保护燕国,也是为了中原文明不受外族的侵犯,劳苦功高,日月可鉴,不应该受批评。至于向鲁国献捷,也不过是尊重鲁国,甚至有讨好鲁国之意,你们怎么给脸不要脸呢?

事情要分开两边看。

一方面,齐桓公的功劳不能埋没。孔子就曾经说过,“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意思是,如果没有管仲,我们这些人恐怕都要披头散发,穿着左衽的衣服,作胡人打扮了。表扬管仲就是表扬齐桓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记得他们的好。

另一方面,齐桓公献捷于鲁,确实是非礼的。任何人做事,小节可以不注意,大节却不能含糊。齐桓公既然以“尊王攘夷”为己任,这个时候怎么会忘了“尊王”呢?是潜意识里根本没把天子当一回事,还是有意向鲁国炫耀武力,好让鲁国人害怕?恐怕是二者兼而有之吧。

退一万步说,鲁庄公和他的大臣们或许可以不在乎齐桓公的真实用意,欣然接受齐国的献捷并表示感谢,史官却不能不明察秋毫。这是史官的职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