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智慧全书-从学说书到成为明清评书大师

中国智慧全书-从学说书到成为明清评书大师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开始传艺时,莫后光指出,学说书先要练舌头,这是基础,练就三寸不烂之舌,方可登场。又一个月过去了,柳敬亭的眉眼口鼻都能传神,就连面皮也能随意抖动,表现喜怒哀乐之情。柳敬亭学艺期满,要与老师离别,真有点依依不舍。柳敬亭自得莫后光调教后,技艺大进,又广交三教九流各色人等,饱尝人间冷暖炎凉、酸甜苦辣,后来终于成了明清之际评书大师。

中国智慧全书-从学说书到成为明清评书大师

夏日的午后,骄阳似火,镇上的大人还有儿童,手持蒲扇并带一张小杌子,三三两两走向镇东的一座古庙,去听说书。

大殿上已经到了几百人,后来者赶紧找个空位子坐下。尽管外面热烘烘,在高敞的殿宇内却很凉快。今日书会,由本府松江闻名遐迩的莫后光先生主讲。

莫先生端坐前台,台上一方惊堂木,一壶清茶。先生面目清癯,五十光景,他向周围扫视了一下,凝神定气,润润嗓子,便开始说《水浒传林冲故事。从发配沧州开讲,一路娓娓说来,曲尽其妙。说到风雪山神庙一节,更是形容尽致,朔风呼呼作响,大雪纷纷扬扬,将在座的听众一下子从六月里带到腊月里,只觉得寒风嗖嗖,暑意顿消。这场书直说到太阳落山,散场时,听众纷纷拥到台前,掷上几枚铜钱,有些人还凑到莫先生跟前,端详一番,攀谈几句。莫后光早已唇焦口燥,仍不时点头致意,至于钱嘛,给与不给,给多给少,都不在意。

这是他最快乐的时刻。听众喜欢他、热爱他、理解他,便是对他最好的回报。他一介书生,满腹诗书,人品、识见、文章皆足可称,但在考场上却没有人赏识他,几次名落孙山。于是决计退出狭隘的科场,回家开馆教书。他没有一般塾师的酸腐气,教学生动灵活,有声有色,潜移默化,寓教于乐,好像说书一样。有时兴起,也客串几场。因他学养深厚,所以造诣很高,非一般江湖艺人所能及。他借说书宣泄胸中的愤懑,也从中寻到了欢乐。

听众都已散去,莫后光刚刚跨出殿门,一个后生迎面跪在地上,恳求说:“请先生收下徒儿!”

莫后光急忙上前将年轻人扶起:“礼重了,礼重了,快起来说话!”这后生瘦瘦的身材,长挑个子,满脸麻瘢,可眉宇间透着一股灵气——是块说书的料子。

“小子柳敬亭,泰州人氏,决心学说书,在外流浪数载,没有寻到合适的师傅,后闻先生大名,特地过江拜访。学生已连听三场,钦佩之至,真乃吾师!”(www.xing528.com)

莫后光见柳敬亭不辞辛劳,远道而来,诚心诚意学说书,便答应收他为徒,要他权且寄居庙里,一边听书,一边接受点拨。

开始传艺时,莫后光指出,学说书先要练舌头,这是基础,练就三寸不烂之舌,方可登场。柳敬亭在家乡曾跟一个先生学过几段书,有点底子,现在得了名师指点,加上自己勤学苦练,从早到晚在庙后的树林里掉舌弄声,因此进步很快。一个月下来,中气充足,吐字清晰,高下疾徐,起止应接,无不如意。模仿各地方言动物昆虫叫声,乃至风声雨声雷声,都惟妙惟肖。

第二步,练表情。又一个月过去了,柳敬亭的眉眼口鼻都能传神,就连面皮也能随意抖动,表现喜怒哀乐之情。尤其是他的那双眼睛,流光溢彩,最是动人。

接下去,是练身段、动作。一月过后,莫后光请了二三十个老听众,来观摩徒弟说书。柳敬亭今天上场特别郑重,表演也特别精彩,有时一声不发,全场歇响,一举手一投足,就将人物表现得活灵活现。莫后光十分欣慰,暗暗说道:“行了!行了!”一段书说完,老听众们赞扬说:“过瘾,过瘾,如今出了个莫后光第二!”

柳敬亭学艺期满,要与老师离别,真有点依依不舍。临别之际,莫后光叮嘱说:“你可以闯天下去了,但艺无止境,还须在茫茫人海中细心体察世情的深微。可要继续努力啊!”柳敬亭自得莫后光调教后,技艺大进,又广交三教九流各色人等,饱尝人间冷暖炎凉、酸甜苦辣,后来终于成了明清之际评书大师。(《虞初新志》夏咸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