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史资料选辑116辑:中西文化碰撞中的前进结果

文史资料选辑116辑:中西文化碰撞中的前进结果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津开埠前,演出传统戏曲的场所称为“茶园”,兼有看戏、品茗两种功能,主要集中在城厢及北门外、侯家后一带。西方文化对中国的戏剧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京剧舞台演出外国题材剧目,并且请中西合璧的乐队伴奏,演员在台上大跳芭蕾舞和踢踏舞,无疑是接受了西方娱乐文化的影响。

文史资料选辑116辑:中西文化碰撞中的前进结果

从清道光年京剧形成之初,各地的高手名家便频繁在天津献艺,促进了艺人之间的艺术交流,经过不断互相吸收、借鉴,京剧的艺术整体逐渐优化,舞台面貌不断更新改观。从另一角度说,众多名家在天津表演,开阔了天津群众的眼界,增长了天津群众鉴赏优长劣短的能力。天津观众的审美取向直接影响着京剧的走向。他们既重视传统京剧的继承和发扬,又不排斥创新求变的探索与实践。正因为如此,百余年来,无论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四大坤旦、四大须生,全都竞相到天津为群众献艺,无论优秀传统剧目还是新编剧目,在天津都能找到知音。

天津开埠前,演出传统戏曲的场所称为“茶园”,兼有看戏、品茗两种功能,主要集中在城厢及北门外、侯家后一带。茶园的舞台向前伸出三面敞开,一般的楼下为散座,楼上为包厢,容纳观众二三百人。天津开埠后,国外的音乐、歌舞、戏剧、马戏、魔术团体经常到天津租界演出,不仅丰富了侨民的文娱生活,也促使西方的文化艺术直接融入天津的文化领域,扩大了天津人的文化视野。西方文化对中国的戏剧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首先是戏曲演出场所的改造,如清朝末年在日租界建成的下天仙戏院、在奥租界建成的东天仙戏院,学习西方剧场建筑形式,变舞台伸出式为镜框式,使演员表演区更加宽敞,感觉舒适,谭鑫培、杨小楼、梅兰芳等著名京剧演员来津,均改选这两座剧场演出。20世纪20年代以后,由于城市商业中心逐渐转移到法租界梨栈、天增里一带,一些商人抓住机遇在法租界投资建造剧场。如1926年新建春和戏院、1931年重建北洋戏院、1928年新建天华景戏院、1936年新建新中国大戏院以及中央戏院、天乐戏院、天祥市场内的大观园和泰康商场内的小梨园等等。正是因为这些糅入了外国演出场所优长的戏院,吸引了京、沪著名京剧演员轮番来天津演出,场面十分火爆,故此戏曲界才流传“北京坐科,天津唱红”之说;并且出现20世纪30年代天津戏曲演出前所未有的鼎盛局面。

西方的传统娱乐方式对中国的戏剧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1934年,春和大戏院邀约客居天津的白俄女郎,在演出中国传统剧目的间隙,表演异国风情的草裙舞。年轻貌美的俄罗斯女郎在舞台上青春亮丽,舞姿可人,吸引来众多观众,戏院营业异常火爆。这一新的尝试虽然受到思想守旧的人们非议而很快取缔,但几年后又被劝业商场内的天华景戏院发扬光大。1939年他们排演根据美国武侠影片改编的京剧《侠盗罗宾汉》时,聘请匈牙利人巴罗泰教授西方芭蕾舞和踢踏舞,由中西乐器混合乐队伴奏。京剧舞台演出外国题材剧目,并且请中西合璧的乐队伴奏,演员在台上大跳芭蕾舞和踢踏舞,无疑是接受了西方娱乐文化的影响。该剧连续演出三个月,上座始终不衰。(www.xing528.com)

长期以来,天津戏曲吸收、借鉴外来因素的实例多不胜举。1958年天津小百花剧团受波兰杂技团启发,将弹簧踏板起跳以及体操表演360度转体移用到武戏翻跟斗里,一时间誉满全国,为戏曲界赞叹不已,后来被各地同行学习采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