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96岁母亲仍挂念,竺素珍回忆父母

96岁母亲仍挂念,竺素珍回忆父母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我很小就和父母分离,直到现在96岁,每每想到他们仍会掉眼泪。竺素珍女士1938年,年仅8岁的竺素珍从印尼回国,寄居上海伯父家,从此与父母相隔两地。抗战胜利后,竺素珍与远在印尼的父母恢复了联系。新中国成立后,双亲专程到重庆看望女儿。“先是父母一起来,父亲去世后,就是母亲来。母亲最后一次来重庆时,已经82岁了。”父母对女儿的牵挂终其一生未曾减少。如今,竺素珍已年过九旬,但提起父母时,仍然是甜蜜的回忆。

96岁母亲仍挂念,竺素珍回忆父母

侯霞粦(中排右五)与海外亲人合影

我的亲生母亲生了两个女儿,妹妹一直在印尼生活。后娘为我父亲生了8个儿子、5个女儿,他们都在印尼长大,后来又分散在香港新加坡等地发展。

尽管我很小就和父母分离,直到现在96岁,每每想到他们仍会掉眼泪。我回国后,父亲一直都很惦记我,特别是重庆解放初期,他知道我在重庆生活不容易,每年总要汇两三次钱,还要寄一大口袋东西,包括衣服、鞋子,甚至猪油、花生。

有一年,我父亲曾回国,在北京受到了毛主席接见,在国内参观了很多地方。他接连给我写了六七封信,说想来重庆见一面。我11岁回国就与父亲分开,也很想见他啊,但当时重庆已经开始各类运动,派出所说重庆有兵工厂,华侨不宜参观,所以我们没能见面。这对我来说是一生的遗憾。

1994年,我大弟弟嫁女儿,他请我回印尼雅加达居住了几个月。父亲修的大洋楼还在,但父亲已经在1979年过世。

这几年,我与印尼的亲戚一直保持电话联系,但去年印尼发生地震之后就没有音讯了。(www.xing528.com)

在印尼的亲戚曾希望我回广东定居,说便于照顾我。但我现在已经完全适应重庆的生活,仅重孙就有9个,全部聚在一起有三桌人。

竺素珍女士

1938年,年仅8岁的竺素珍从印尼回国,寄居上海伯父家,从此与父母相隔两地。战争年代,音讯断绝,温饱都成问题。战火绵延不绝,岁月从不停息,在兵荒马乱中,竺素珍的人生大事就这样一件一件地发生:十来岁辍学,十一二岁外出做工,16岁订婚,17岁结婚。

抗战胜利后,竺素珍与远在印尼的父母恢复了联系。新中国成立后,双亲专程到重庆看望女儿。“先是父母一起来,父亲去世后,就是母亲来。母亲最后一次来重庆时,已经82岁了。”

父母对女儿的牵挂终其一生未曾减少。如今,竺素珍已年过九旬,但提起父母时,仍然是甜蜜的回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