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宋学第5辑:《江湖風月集》中的風月究竟指的是什么?

新宋学第5辑:《江湖風月集》中的風月究竟指的是什么?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據筆者目前所見,以“風月”名集者,似僅此二書而已,且它們均爲僧詩選集,這是頗有趣味的。那麽《江湖風月集》所謂的“風月”,其意爲何?亦所謂“無邊風月眼中眼”,又云“翰林風月三千首”,幾文字禪謂之風月乎。這裏明確指出了“風月”大致相當於“文字禪”,即以文學的方式來表達佛理禪解,也就是要“繞路説禪”。

新宋学第5辑:《江湖風月集》中的風月究竟指的是什么?

無獨有偶,南宋末江湖詩人孔汝霖編有一部僧人絶句集——《中興禪林風月集》,它和《江湖風月集》書名中皆有“風月”一詞。據筆者目前所見,以“風月”名集者,似僅此二書而已,且它們均爲僧詩選集,這是頗有趣味的。那麽《江湖風月集》所謂的“風月”,其意爲何?《新編江湖風月集略注》解題有云:

行腳衲子江湖遍歷之間,吟風嘯月,如此頌出者也。亦所謂“無邊風月眼中眼”,又云“翰林風月三千首”,幾文字禪謂之風月乎。

這裏明確指出了“風月”大致相當於“文字禪”,即以文學的方式來表達佛理禪解,也就是要“繞路説禪”。説到“繞路説禪”,我們不難想起東坡與妓參禪的著名故事:

蘇子瞻守杭日,有妓名琴操,頗通佛書,解言辭,子瞻喜之。一日遊西湖,戲語琴操曰:“我作長老,汝作參禪。”琴操敬諾。子瞻問曰:“何謂湖中景?”對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何謂景中人?”對曰:“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雲。”“何謂人中意?”對曰:“隨他楊學士,鱉殺鮑參軍。如此究竟何如?”子瞻曰:“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琴操言下大悟,遂削髪爲尼。

在這個故事中,東坡和琴操借用看似毫不相干的前人詩句以表達自己對禪的見解,層層逼進,琴操終得大徹大悟。禪宗本就是主張人們看待事物時要取消萬物之間的外在差别,發覺事物的“本來面目”,看似玄妙、高深的禪,原來就在人們日常的一駐足、一凝眸、一側耳之間——一朵花的綻放、一片樹葉的凋零中,皆包含着宇宙無常種種;一隻鳥的歡唱、一陣夜雨的淅瀝中,也沉潛着人生百般況味。頗具慧根的琴操,從俗世的風花雪月中悟出種種妙義,最終皈依佛門。

那麽《江湖風月集》究竟是如何“繞路説禪”的呢?首先它所收録作品之性質,日本僧人之題跋普遍認爲是“偈頌”,如天秀道人貞和二年(1346)所作跋文中就講得非常明確:

此集者,自炎宋景定、咸淳逮大元至治、延祐,諸方尊宿所作偈頌也。人各有本録,多則千言萬語,少則三百五百也。今此所編,膾炙人口者也。……小子重玄,務讀此册,其志殷勤。竭力教授,誦前遺後。愍厥闇鈍,信筆注解與之,庶希久久發明。只爲老婆心,妄加穿鑿。切勿家醜外揚,貽誚傍人。玄也若能得魚得兔,必能忘筌忘蹄。那時正好百張古紙,堪糊破窗。其或不然,它時異日,典座寮裏,以蓋醬瓿也得。左之右之,助子多矣。

他認爲參學者研讀這些偈頌有助於悟道。另外寬永七年刊《新編江湖風月集略注》第二葉大川普濟《琉璃燈棚》之注解下有一朱筆“以下衍文不誦”,由此可見該集對於日本僧人來説,是他們參禪學佛日常功課的誦讀對象。的確,該集大部分作品從標題和文本語句就可以直觀判斷出是表達佛理禪解的偈、頌,比如石林行鞏的《水庵生緣》、末宗德本的《馬郎婦》、北山紹隆的《血書楞嚴》等,這部分作品自不必贅語;除此以外的作品,遣詞用句和内容題材上的“偈頌”特徵並不明顯,表面看來似乎與佛禪無關,但如果深入探究,也未嘗不可以將它們作爲偈頌來解讀。比如晦谷光的《讀捷書》:

閫外安危策已成,全鋒不戰屈人兵。歸來兩眼空寰宇,一曲琵琶奏月明。

陽春主諾注曰:

以看人悟道機緣語句等,比讀捷書。

再譬如介石智朋的《靈隱聽猿》:

此心未歇最關情,那更猿聲入夜頻。從此飛來峰下寺,又添多少斷腸人。

陽春主諾注解云:

一二四句言今夜聽猿,我不堪悲,因思後來幾人在此地可悲,推我愁情以憐後人也。

諸如此類,不一而足。由此看來,將《江湖風月集》視作一部僧人的偈頌選集未嘗不可。東陽英朝跋文曰:

宗師偈頌其旨不二焉。付法、傳衣、拈古、頌古、贈答、時事、詠懷、漫興,凡皆詳其實,可以解厥含蓄之妙。……自雪竇、真淨已下,稍帶風韻含雅音,千態萬狀,攢花簇錦。是則春風桃李,一以貫之。

也就是説,《江湖風月集》中的這些作品通過隱喻、比擬等修辭,以審美的、文學的方式來迂回曲折、含蓄隱晦地表達禪宗義理——這就是“文字禪,亦即書名所謂的“風月”:

宋代“文字禪”主要表現爲以語言文字去闡釋古德公案。然而,宋代禪師也知道,佛門的最高教義(第一義)是不能用語言文字表達的,“纔涉唇吻,便落意思,盡是死門,終非活路”。那麽,怎樣解決“不立文字”與“不離文字”之間的矛盾呢?宋代禪師們借鑒並改造了佛經詮釋學中“遮詮”的方法,在語言唇吻中殺出一條“活路”來。

此外值得注目的是,集中所録七十四位作者,其中法系可考者,除了雲外雲岫一人是曹洞宗僧人外,其餘皆爲臨濟宗楊岐派僧。而臨濟宗楊岐派自古就有偈頌傳統。《大慧普覺禪師年譜》紹興三年(1133)條記載:

東林珪禪師自仰山來同居,各作頌古一百一十篇。按,東林書頌古後云:紹興癸丑四月,余過雲門庵,同妙喜度夏。山頂高寒,終日無一事,相從甚樂。妙喜曰:“昔白雲端師翁謝事圓通,約保寧勇禪師夏居白蓮峰,作頌古一百一十篇,有‘提盡古人未到處,從頭一一加針錐’之語。吾二人今亦同夏於此,事跡相類,雖效顰無媿也。”遂取古公案一百一十則,各爲之頌。更互酬酢,發明藴奥,斟酌古人之深淺,譏訶近世之謬妄,不開知見户牖,不涉語言蹊徑,各隨機緣,直指要津。

這裏出現的白雲守端(1025—1072)、保寧仁勇、東林士珪(1083—1146)、大慧宗杲(1089—1163)皆爲楊岐派禪僧。從這段軼事可以看出,楊岐派僧人對於自己宗派的偈頌傳統有着明確和自覺的體認,並積極繼承之。因此《江湖風月集》的編者松坡宗憩,作爲一名楊岐派後人,以楊岐僧人爲主角、揀擇他們所作的偈頌薈萃於一編,未嘗没有有意揚舉楊岐家風之目的。

(作者單位:復旦大學出版社)(www.xing528.com)

① 關於作者數量問題,參本文第一部分之分析。

② 今日本所存最早的《江湖風月集》版本爲五山版(東洋文庫、成簣堂文庫等藏),據[日]川瀨一馬《五山版の研究》(日本古書籍商協會1970年版)的考證,該五山版刊刻於南北朝前期(約14世紀前半葉)。故該書當在此時之前即已傳入日本。

③ 日本所存《江湖風月集》版本,參駒澤大學圖書館編《禪籍目録》,駒澤大學圖書館1928年版,第198—200頁。

④ [日]芳澤勝弘《江湖風月集譯注》,京都文化研究所2003年版。

⑤ 朱剛、陳珏《宋代禪僧詩輯考》,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⑥ 〔宋〕釋正受《嘉泰普燈録》卷九,《卍續藏經》第137册,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95年版,第147頁。

⑦ 持此觀點者,有[日]可山禪悦《江湖風月集訓解添足》等。[日]芳澤勝弘《江湖風月集譯注》亦作如是觀(參該書556—557頁《編者と成立》)。

⑧ 南堂清欲,嗣古林清茂,傳見《增集續傳燈録》卷六,《卍續藏經》第142册,第883—884頁。

⑨ 〔宋〕釋紹隆等編《圓悟佛果禪師語録》卷六,《大正藏》第47册,第742頁。

 詩歌文本據[日]芳澤勝弘《江湖風月集譯注》。下引同。

 〔宋〕釋志磐《佛祖統紀》卷四八,《大正藏》第49册,第435頁。

 [日]大木康《明清文學の人びと——職業别文學誌》,東京創文社2008年版,第216頁。

 王水照、熊海英《南宋文學史》,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頁。

 〔宋〕釋元肇《弔毛惜惜》,《淮海挐音》卷上,元禄八年刊本。

 參張宏生《江湖詩派研究》第四章《審美情趣》之三《俗的風貌》,中華書局1995年版。

 [日]東陽英朝《新編江湖風月集略注》卷上,寬永七年刊本。

 〔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卷一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46頁。

 [日]陽春主諾《江湖風月集略注取舍》卷上,享保十七年刊本。

 同上。

 關於“文字禪”之界定,參周裕鍇《文字禪與宋代詩學》第四章《語言藝術:禪語機鋒與詩歌句法》第三節《繞路説禪:從禪的闡釋到詩的表達》,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周裕鍇《文字禪與宋代詩學》,第181頁。

 〔宋〕釋祖詠《大慧普覺禪師年譜》“紹興三年”條,吴洪澤編《宋編宋人年譜集目/宋編宋人年譜選刊》,巴蜀書社1995年版,第179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