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居正:改革中兴官爵被撤销

张居正:改革中兴官爵被撤销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张居正名正言顺地取代高拱,成为内阁首辅大臣。在成为辅政大臣之后,张居正一步步掀起了大明王朝的改革。张居正的全面改革扭转了嘉靖、隆庆时期政治腐败、边防松弛、国库空虚的局面,强化了中央集权,使明朝国库大为充盈,社会经济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国库中的储备金银和粮食足够支用十年,使原本十分腐败的明朝有了转机,出现了短暂的中兴,所以有人称他为“救时宰相”。明神宗随后撤销了张居正的官爵和封号,查抄家产。

张居正:改革中兴官爵被撤销

经历了“修仙皇帝”明世宗的折腾之后,明朝已然走向了衰落。公元1566年,已经不上朝二十年的嘉靖帝明世宗驾崩,皇太子朱载垕即位,成为明朝的穆宗皇帝。

明穆宗起用了很多能干的大臣,并且放心大胆地把国家交给这些大臣们来治理,比如高拱、徐阶、张居正、杨博等,这几位大臣都是一等一的厉害角色,明朝在他们的治理下竟然奇迹般地起死回生了。

明穆宗在位的六年间,明朝与蒙古达成和议,史称俺答封贡;在南方沿海,则开放民间贸易,史称隆庆开关。得益于北方边境的和平和南方的海上贸易,从1567年到1644年间,明朝通过海外贸易赚取的白银总数大约为三亿三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这在当时绝对是一个惊人的成绩。

1572年,穆宗皇帝突然驾崩,年仅九岁的朱翊钧登基,为明神宗,年号万历。皇帝年幼,怎么办?小皇帝的母亲李太后想到了张居正。当时内阁重臣高拱和徐阶因为不和而长期明争暗斗,一个退休,一个即将失宠,张居正则在朱翊钧做太子时就开始担任他的老师,朱翊钧对张居正非常尊重,称其为“先生”。于是,张居正名正言顺地取代高拱,成为内阁首辅大臣。

张居正出身寒微,幼时天资聪敏,勤奋好学,很有抱负,充满理想和信念,一心报效国家。因为皇帝年幼,所以国家机器的运转是掌握在辅政大臣手中的。在成为辅政大臣之后,张居正一步步掀起了大明王朝的改革。

张居正不但重用水利专家潘季驯、名将戚继光和李成梁等人,还派人重新丈量清查全国土地,在这一过程中发现了大量权贵富豪隐匿的土地,使国家账目上增加耕地面积二点八亿亩,权贵们原本通过隐匿土地逃税的伎俩也用不成了,国家的税收得到了很大的补充。此外,张居正创立“一条鞭法”,把原本种类繁多的赋税徭役统统折算成银两,统一收取,既简化了流程,又减少了原来复杂程序下的漏洞

张居正的全面改革扭转了嘉靖、隆庆时期政治腐败、边防松弛、国库空虚的局面,强化了中央集权,使明朝国库大为充盈,社会经济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国库中的储备金银和粮食足够支用十年,使原本十分腐败的明朝有了转机,出现了短暂的中兴,所以有人称他为“救时宰相”。

▲朱翊钧还是太子时,张居正就是他的老师。(www.xing528.com)

然而,张居正的改革触及了很多权贵和官僚的利益,得罪了许多官员大臣,万历十年(1582),五十八岁的张居正病死,官僚之中的反对力量立即开始疯狂地进行反攻倒算。他们攻击张居正改革“务为烦碎”,清丈土地是“增税害民”,实行“一条鞭法”是乱了“祖制”。明神宗随后撤销了张居正的官爵和封号,查抄家产。张居正所主导的改革到此戛然而止,刚刚有一点转机的明朝又开始走下坡路,功亏一篑的张居正终究没能挽回大明朝的国运

读史学成语

高高在上:原指地位高,现在形容领导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例句:这些年他天天待在机关,高高在上,早就不知民间疾苦了。

祸国殃民:祸、殃:带来灾难;使……受损害。危害国家;残害人民。

例句:贪官们祸国殃民,死不足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