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华远古史:母系氏族公社的生产关系和生活

中华远古史:母系氏族公社的生产关系和生活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生产力,虽然比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仍然是低下的。劳动产品归氏族成员所共有,按照平均分配的原则进行分配。仰韶文化遗址中有组织的聚落布局,清楚地显示了氏族社会集体生活的图景。他们的随葬品绝大多数为生活用具,并且,在母系氏族公社的初、中期一般没有显著的差别,这也表明了当时氏族成员的平等和民主生活。

中华远古史:母系氏族公社的生产关系和生活

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生产力,虽然比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仍然是低下的。氏族成员必须共同劳动,平等互助,才能勉强维持生活。从现代民族志上可以看到,处在这一社会阶段的氏族,在农忙季节,妇女率领全体氏族成员一齐出动,男子砍伐树木,开辟土地,妇女松土整地,掘洞点种。收获时也是妇女率领全体氏族成员共同进行。劳动产品归氏族成员所共有,按照平均分配的原则进行分配。仰韶文化遗址中有组织的聚落布局,清楚地显示了氏族社会集体生活的图景。人们共同作息,死后埋葬在同一地点。在半坡和姜寨遗址,储藏产品的地窖密集地分布在房屋外,有的10多个集中分布在一个地方,形成窖群。这说明当时劳动果实还没有被私人所占有,而是集体储存,平均分配。他们的随葬品绝大多数为生活用具,并且,在母系氏族公社的初、中期一般没有显著的差别,这也表明了当时氏族成员的平等和民主生活。

由于生产力和产品数量的限制,人们虽然过着无剥削、无阶级的原始公社的生活,但是生活是十分艰苦的,这时并不是什么黄金时代。从陕西华县元君庙150副成人骨架观察,他们的下颌骨都较现代人粗壮,牙齿严重磨损,说明他们的食物极为粗糙。骨架中多出现压缩性的骨刺,可能是由于负重过多所致。死者的寿命多在三四十岁之间,而幼童早夭的更多。这些现象充分反映了当时人们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条件下,集体生产,辛勤劳动,仍不免遭受冻馁以至饿死,生活之困难可以想见。(www.xing528.com)

因为当时的产品很不丰富,而且是公共财产,只能用来分配,不可能用来交换。各地区氏族或部落之间偶然也有物物交换,但只限于以氏族为单位来进行,以其所有,易其所无,借以获得彼此所缺乏的物品。这样也就增加了氏族或部落之间的接触,促进了彼此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于社会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