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刘伯温的悲剧:写给青少年的明朝史

刘伯温的悲剧:写给青少年的明朝史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刘伯温,世人的评价通常很高。刘伯温几次被朱元璋撤官,又几次被召回,经历了从希望的产生到幻灭的过程。刘伯温的性格形象具体化了:他正直、豪气,胸中充满了抱负。因此,刘伯温让其子调查情况后,令其拟奏章呈给明太祖朱元璋。后来,胡惟庸被升上了左丞相的官职,刘伯温内心的希望才全数熄灭。御医针对刘伯温的病情开了处方,让他照单抓药。四月十六日,刘伯温病故。

刘伯温的悲剧:写给青少年的明朝史

人说,“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关于刘伯温,世人的评价通常很高。朱元璋称其“吾子房也”。但就是这样一个传奇的人物,却在老年不得善终,晚年凄凉,原因不明地逝去。

朱元璋在登上大位后便进行了一系列的“清君侧”活动。刘伯温几次被朱元璋撤官,又几次被召回,经历了从希望的产生到幻灭的过程。他依照朱元璋的意思退隐了,却仍因隐得不够深,最终引起了朱元璋的戒备。

晚明的文坛泰斗钱谦益,认为可以将刘伯温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少年时期,即元末,他胸怀大志,豪情满怀;青壮年时期,即随朱元璋打天下阶段,如千里马遇上了伯乐般志气相投;明朝建立后的阶段,则只剩落寞伤感。刘伯温的性格形象具体化了:他正直、豪气,胸中充满了抱负。这样的一个人怎么能够隐于市?

虽然,他努力让自己向“朝入青山暮泛湖”这样优哉游哉的生活靠近,与外界的联系也基本断绝。但是,他依然无法完全将自己置身事外。

洪武五年(1372),隐居的刘伯温得知,在青田县南约170里的地方,有一空地,叫淡洋。此地处浙江和福建交界,情况复杂,是朱元璋劲敌方国珍发迹之处,又是盐枭巢穴,为官府势力所不及。因此,刘伯温让其子调查情况后,令其拟奏章呈给明太祖朱元璋。因为此奏章没有经过胡惟庸之手而是直接进献给了皇上,引起了胡惟庸等人的不满。于是,胡惟庸等人以此事状告刘伯温,说他善观风水,发现淡洋此处有王气,想霸占为自己的家族墓地,所以才让他的儿子奏请皇上设立巡检所来驱逐当地的居民。(www.xing528.com)

这“王气”二字引发了朱元璋的猜忌之心,于是他不分青红皂白将刘伯温训斥一番,并令他在南京居留。后来,胡惟庸被升上了左丞相的官职,刘伯温内心的希望才全数熄灭。

刘伯温忧思成疾,于洪武八年(1375)一月,患病卧床。明太祖朱元璋知晓后,派丞相胡惟庸带御医前去看望。御医针对刘伯温的病情开了处方,让他照单抓药。刘伯温吃了御医开的药,身体却更觉不适,肚子里好像有石头翻滚,折磨得他生不如死。四月十六日,刘伯温病故。

明史专家吴晗认为,“刘基被毒,出于明太祖(朱元璋)之阴谋。胡惟庸旧与刘基有恨,不自觉地被明太祖所利用”,刘伯温之死与朱元璋有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