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庆阳双桐村饮水工程发展史

庆阳双桐村饮水工程发展史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双桐村先祖定居于此到新中国成立前的一个漫长的时期,全体村民的人畜饮水主要靠三条途径解决。三是打水窖收集雨水解决饮水之需。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曾对全村的人畜饮水工程进行过多次改造。这项工程开始是做成了,也方便了沟东、沟西、南头、东坳等四个生产队村民的人畜饮水,但因管理不善,要么夏天山洪暴发水源被埋,要么冬季水管裸露冻裂,所以发挥效益时间很短就草草结束。

庆阳双桐村饮水工程发展史

水是生命之源,更是村民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从双桐村先祖定居于此到新中国成立前的一个漫长的时期,全体村民的人畜饮水主要靠三条途径解决。一是老庄湾水沟的泉水。这是双桐村先祖最早定居于此的唯一水源,更是全体村民数百年来的生存之根。水沟泉水位于老庄湾向西下沟约500米处,共有两处泉眼,一处靠南,水源较旺,是沟东、沟西和南头村民的取水之源;另一处靠北,水源较弱,是上坳、马咀和新庄村民的取水之源。大岘、小岘和赵塬的村民以北面沟和枣子洼沟里的泉水为汲水之源。东坳的村民以后子沟的泉水为主要水源。从这些泉水取水主要以人力用水桶去挑为主,大都路途遥远,费时费力,遇到雪雨天则困难更大。二是打井取水。因为双桐村地处董志塬西南端残塬沟壑地带,打井取水的深度往往在100米以上,且水源也极弱极细。从客观来看,这样的井只有在全村最北端的上坳才能挖井取水,其他队都没有这个条件。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只有袁进元家有一眼这样的水井,虽深但取水方便。三是打水窖收集雨水解决饮水之需。这是解决饮水困难比较科学进步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解决饮水困难出现的比较早,大约可以追溯到明清时代。这种水窖有两种,一种叫井窖,就是选择便于收集雨水的地方就地挖下十多米深的口小腹大的土窖,储水部分用胶泥糊上,因为胶泥有不渗水且储水不易变质的特性。在夏秋雨季收上雨水,然后用桶就可以汲取;另一种叫窑窖,就是在便于收集雨水的地方挖一孔土窑,土窑的下半部分全部用胶泥糊上,然后在春夏雨季收上雨水就可以汲取了。这两种水窖相比各有特点,井窖修建费力,但储水较多,却汲取不便;窑窖修建省力但储水不多却汲取方便。用水窖储水的不足之处就是所储之水水质不好,饮用起来不如水沟泉水甘甜清冽,但却省去了在沟里挑水的许多力气和时间。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全村有这类水窖约三十余孔。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曾对全村的人畜饮水工程进行过多次改造。1958年“大跃进”高潮中,按上级要求在全村的路边地头共挖井100多眼,但没有一眼出水,均是为应付当时的政治运动而耗费了人力物力,有的至今还留在部分地头路边,成为人们行走劳作的隐患。1972年,在庆阳县打井队和肖金公社的支持下,在上坳打了第一眼机井,安装了114农用深井泵,既解决了上坳队及周边村民的人畜饮水,也为全村打机井开了一个好头。从1974年开始,在庆阳县水利工作队的支持和庆阳地区路线教育工作队的协调帮助下,经过三年时间,先后在马咀、新庄、沟西、沟东、东坳、南头各打了一眼机井,并由国家免费通上高压电并配套了全部设备,但由于当时勘测不准,除马咀、新庄的机井有水外,其他几眼机井设备安装后不能出水或出水量不够。后来因新庄队的机井水量小而停用,唯有马咀队机井的水量较充足且发挥了一定作用。再到后来因包田到户造成管理不善,电线被割,设备被盗而停用,全村就靠上坳队机井的水以供全村之需。后来机井承包给私人经营,加之设备落后,机井水抽上后又注入旁边的水窖,人们取水时又要从水窖中去吊,无形中又增加了取水的人力浪费,加之人多水少,有时供应不足,有些人又下到水沟去挑水,有些人又再次打水窖储水。据不完全统计,在这一时期全村新打的水窖就有20眼之多,许多村民都在自家的庄前屋后打了水窖。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上级的关怀下,拨款万余元从水沟泉子向背后洼架了一条管道利用高压水泵打水以解决人畜饮水问题。这项工程开始是做成了,也方便了沟东、沟西、南头、东坳等四个生产队村民的人畜饮水,但因管理不善,要么夏天山洪暴发水源被埋,要么冬季水管裸露冻裂,所以发挥效益时间很短就草草结束。(www.xing528.com)

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肖金镇政府的协调下,由甘肃省财政厅投资六万元,第二次对马咀队的机井进行了全新配套,架起了高压电线,安装了变压器,修建了15米高的水塔,开始给马咀、新庄等附近村民供水。因为马咀队机井当年的选址较好,水源旺盛,这次全新配套后给村民提供了较为充足的水源。2003年,在政府的关怀下,采用国家投资和村民集资的办法以马咀队机井为水源又给马咀、新庄、大岘、小岘、赵塬5个村民小组的村民通上了自来水。这是双桐村人第一次用上了自来水。2006年,在西峰区水务局的支持下,国家投资数万元,埋设自来水管线数千米,利用近邻南李村机井的水源给上坳、沟西、沟东、东坳、胡同、南头6个村民小组的村民全部通上了自来水。到此为至,全村村民全部用上了干净方便的自来水,告别了下沟挑水和挖窖储水的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