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朱让栩与杨状元为蜀王全传作序

朱让栩与杨状元为蜀王全传作序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蜀成王朱让栩,是明代第九位蜀王,被称为贤王。成年后,朱让栩做了不少有益于社会的事,成为朝廷上下眼中的贤王。不仅如此,朱让栩在病重之时还邀请正被贬谪云南的四川大才子杨状元杨慎为他的文集作序,并由此传出一段佳话。朱让栩忍无可忍,上奏嘉靖帝,请求派人查处。幸亏朱让栩有盟友。官司最后以朱让栩胜出而告终。嘉靖二十六年,在位37年、时年48岁的朱让栩病逝,谥号“成”,史称明蜀成王。

朱让栩与杨状元为蜀王全传作序

蜀成王朱让栩,是明代第九位蜀王,被称为贤王。他幼年丧父,少年封王,好学喜儒,手不释卷;他热爱藏书,开放益众,吟诗作文,临池撰联;他热心义学,助修水利,赈济灾荒,惠民务实。他留下文集一部,诗文十三卷,明代大才子杨慎应邀为其作序。实在是光耀后世,文脉生辉。

朱让栩是蜀昭王朱宾瀚的嫡长子,生于弘治十三年(1500年)。正德三年(1508年),可怜虚岁9龄的朱让栩便永远失去了父亲。两年后,这位虚岁11的少年便袭封为蜀王。

小学生年纪的蜀王朱让栩虽然身份尊贵,但大概也不可能管什么事,自然是由他的母亲王太妃刘氏“垂帘听政”了。他跟着老师学习经史,吟诗作赋,练习琴棋书画,诗文精进,六艺皆通。虽然少了父亲的严厉,但母亲的慈爱填充了他的身心。

成年后,朱让栩做了不少有益于社会的事,成为朝廷上下眼中的贤王。《明史·诸王传》中写道:“让栩尤贤,喜儒雅,不途声伎,创义学,修水利,振炎荒。”可见,历史对其评价很高。不仅如此,还有皇帝的表彰作为佐证。嘉靖十五年(1536年),嘉靖帝朱厚熜赐敕嘉奖,署坊表为“忠孝贤良”。朱让栩激动之余,上表对皇上千恩万谢。

朱让栩还做了一件好事,对读书人来讲,是天大的喜事,对文化传播来讲是重大贡献。据清朝成都学者彭遵泗的研究,明代成都藏书最多的,当仁不让数蜀王府。代代蜀王都爱好藏书,形成了家风,于是,蜀王府里的各类书籍浩如烟海。到朱让栩这一代蜀王,蜀王宫中专门修建了石楼数十间用来藏书。为什么用石楼藏书?恐怕一是为防火,二是温度比较稳定,有利藏书。据说当时蜀王府里的藏书已达数亿卷。这还不是关键。最重要的是,蜀王府的藏书对社会开放,读书人可以到蜀王府的藏书楼阅读、抄写。每天去抄书的人达到数百人之多。也就是说,蜀王府的藏书楼,差不多成了明代的“四川省图书馆”了。

不但爱书、藏书,朱让栩还自己写书;而且不像老祖宗们,文集全由后人编纂,他是在生前自己主持编纂。他给自己的文集取了一个美名:《长春竞辰稿》。这个书名很有意思。朱让栩认为,天地悠悠,没有什么不老;唯有著作,才可光辉永驻,青春长存。而人活着,就要有一种精神,就是与时间赛跑,争取为后人多留下些东西。因而这“长春竞辰”含意颇深呢!

不仅如此,朱让栩在病重之时还邀请正被贬谪云南的四川大才子杨状元杨慎为他的文集作序,并由此传出一段佳话。杨慎被贬谪云南,天下尽知。但蜀王朱让栩并没有因为杨是戴罪之身而瞧不起杨,他依然尊重这位蜀中的大才子。实际上,他是尊重人才,尊重正义,尊重人格。从这一点上,看得出蜀王朱让栩的个性与为人。反过来看,杨慎在蜀王朱让栩去世后遵嘱完成《长春竞辰稿》序,并且对这位蜀王及其作品评价甚高。这一是说明杨状元感念蜀王朱让栩的知遇之情;二是说明朱让栩的确也让杨慎尊重。我们知道,杨状元可是连皇帝都敢顶撞的人,以他强直的个性,更不会阿谀奉承一位蜀王。看来,这位蜀王身上确有闪光的东西。这也应了“惺惺相惜”这个成语。杨慎是怎样评价这位蜀王的呢?我们来看看:“其读圣贤书,及忠孝说训子篇,遗教令根极理,要远追古人。而适情咏物怀古,杂拟式遵温柔敦厚之旨,亦饶绿情绮靡之声。著述满家,儒林称颂,真有王人之度,作者之风。”“山诗诵之,则视河间可雁行,而于江夏有过无不及者。”上述评价,可谓非常之高。

这部《长春竞辰稿》,共十三卷。从内容看,这位蜀成王朱让栩简直就是一个杂家。除了各类诗以外,还写了杂说、游记、赋、赞等文体。他的诗题材广泛,几乎无所不吟。读到两首关于美食的,很有意思。我们不妨欣赏下:

子姜

数笋柔芽退浅红,嫩肌蓁叶列笼葱。

充庖自有辛香味,供馔惟因第一功。

江蟹(www.xing528.com)

易得清江蟹贮筐,红膏满腹足相当。

开樽正喜香醪熟,且擘霜螯侑一觞。

这两首诗虽不说上是佳作,但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信息:一是当时成都人很喜欢吃子姜,并且把子姜作为烹制佳肴美味的重要佐料;二是成都有许多江蟹,而且十分肥美,深受当时王公贵族的喜爱。

由此我们可知,蜀王朱让栩是个儒雅之士。但过于儒雅则难免懦弱,而懦弱则往往易受人欺负。朱让栩虽然身为王爷,却也有受人欺负的时候。在《明朝蜀王们鲜为人知的故事(下)》一文中,引用了明朝人徐学聚在《国朝典汇》中记载的一个故事,说的是朱让栩曾被四川都司都指挥刘永昌索取“金币珍宝,积且以千计”,刘永昌还纵容下属骑马闯入朱让栩的仪仗队中。后来朱让栩不堪忍受,对刘永昌进行劝阻警告,结果反而受到刘永昌的恐吓。刘永昌掌握有兵权,威胁朱让栩要出兵,导致“藩邸人人自危”。朱让栩忍无可忍,上奏嘉靖帝,请求派人查处。

那刘永昌也不虚火,同时上奏朝廷,揭发朱让栩有“不法事”。刘永昌为什么不但不怕朱让栩上奏朝廷,反而跟朱让栩杠上了?因为刘永昌有靠山,这靠山就是武定侯郭勋,而郭勋当时正得嘉靖帝宠爱。还有,刘永昌本人也深得嘉靖帝信任。刘永昌本是羽林前卫指挥使,官阶并不高。但他把自己当成“纪委”高官,经常上书皇帝弹劾其他官员,弄得朝中官员侧目而视,人人自危。而嘉靖帝对他却很欣赏,认为他忠君爱国,于是一路高升。刘永昌当然更是飞扬跋扈,升任四川都司都指挥后,愈发胡作非为,肆无忌惮,其他官员都很怕他。

所以,朱让栩以藩王身份状告一个都指挥,在不知情的人看来,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较量,肯定会赢。但知道内情的人,反而为朱让栩捏一把汗,觉得他处境堪忧。幸亏朱让栩有盟友。四川巡抚潘鉴、巡按御史邹尧臣站了出来,举奏“(刘)永昌不法十事”。在大量事实面前,嘉靖帝也不好再包庇,只得将刘永昌停职了事。官司最后以朱让栩胜出而告终。

然而,这位温和、儒雅的蜀王也没能长寿。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在位37年、时年48岁的朱让栩病逝,谥号“成”,史称明蜀成王。

遗迹

明蜀成王陵

明蜀王陵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街道正觉山麓,以僖王陵、成王陵为中心散布10余座明代蜀府诸王及王妃墓葬,形成了一处类似北京明十三陵的著名王陵墓葬群胜迹。

据现有资料记载,其中成王陵是十陵中规模最为宏大的蜀王陵墓。坐落于东风渠西岸青龙埂,陵园坐西向东、东西长达490米,南北宽达140米。沿中轴线建有琉璃瓦顶大门、神道、享殿、方城明楼和宝顶、其排场规模已接近皇陵型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