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朱友壎兄终弟及的《蜀王全传》

朱友壎兄终弟及的《蜀王全传》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看来,上天注定要由朱友壎来继承蜀王的衣钵。在其兄靖王朱友堉去世一年之后,宣德七年朱友壎袭封为明代第三位蜀王。朱友壎去世后赐谥僖。从这个谥号来看,皇上认为朱友壎是一个小心谨慎、遵纪守法,而又刚直有为、快乐无忧的蜀王。《明史》和《华阳县志》都把蜀僖王朱友壎误称为朱友攩,后来《蜀僖王圹志》的出土,纠正了《明史》记载中的错误。1996年12月,僖王陵同附近的其他明蜀王陵一道,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朱友壎兄终弟及的《蜀王全传》

朱友壎(1409—1434年)是个可怜的孩子。甫一出生就蒙受了人生三大不幸之一。他是蜀献王朱椿世子朱悦熑的第三子。出生不久,连名字都还没取好时父亲朱悦熑便撒手归西。所以,朱悦熑墓志里甚至没有这个孩子的名字。

好在朱友壎还有爷爷蜀献王朱椿的疼爱,他的童年想来也不至于很悲惨。在他的长兄朱友堉袭封为蜀王的同时,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十月,15岁的朱友壎被册封为罗江郡王。

本来像他这样的情况,用脚趾头都想得出,几乎不大有可能继任蜀王。因为按照“父死子嗣,兄终弟及”的规矩,也基本上轮不到他。他哥哥朱友堉现在是蜀王,今后自然由他的儿子继承;就算他没有儿子,自己前面还有一个二哥朱友坿。但世界上的事情就有那么不可思议。大哥朱友堉突然病逝时,竟然没有一个儿子!而二哥朱友坿早在十几岁时就先于大哥走了!看来,上天注定要由朱友壎来继承蜀王的衣钵。在其兄靖王朱友堉去世一年之后,宣德七年(1432年)朱友壎袭封为明代第三位蜀王。

这时的蜀王好当,成天也就是坐享俸禄,管理王府上下,读书习艺。因此,朱友壎也没有留下多少显赫事迹。而且,他连蜀王的宝座都没坐太热乎,仅上任一年九个月,便于宣德九年(1434年)六月二十一日因患风疾而亡,和他大哥一样,享年仅26岁。古人所说的风疾范围比较广,既有指风痹、半身不遂等症;也有指伤寒;还有指疯病,即神经错乱、精神失常;甚至指麻风病。他得的哪种风疾,没有准确的说法。据说他以前曾得过这种病,后来治愈了,这回复发,没想到竟然要了命。据《蜀僖王墓志》记载,僖王风疾复发,曾上报朝廷。明宣宗立马派太监昌盛和御医前往救治。但没等他们到成都,蜀僖王已经去世。也有人说,是因为他的王妃杨氏去世,悲伤过度,导致风疾复发。

朱友壎去世后赐谥僖。僖就是快乐的意思。按照谥法,小心畏忌曰僖,又刚克为僖。从这个谥号来看,皇上认为朱友壎是一个小心谨慎、遵纪守法,而又刚直有为、快乐无忧的蜀王。而蜀僖王墓志中说他“淳厚端淑,言动率礼”,看来颇为一致。

遗迹:(www.xing528.com)

明蜀僖王陵

说起来,明蜀僖王陵的名气比这位蜀王的名气大多了。蜀僖王陵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街道正觉山麓,现已修复对外开放。《明史》和《华阳县志》都把蜀僖王朱友壎误称为朱友攩,后来《蜀僖王圹志》的出土,纠正了《明史》记载中的错误

1979年因兴建石灵中学(现十陵初级中学)无意中挖到地宫,起初因灌水却不知水流往何处且凭空消失,后来才发现地宫陵寝,挖掘出土了500多件包括圹志碑、燔炉、彩釉兵马俑、舞乐俑等珍贵文物。蜀僖王陵地面建筑早毁,已难考证其原貌,但其地宫建筑保存完整。其地宫为三进三重殿四合院布局,由墓口入内依次为大门、前庭、前殿、中庭、正殿、后庭、后殿、棺室。是仿照亲王生前的宫殿形式建造的,地宫这种建筑仿照“生前寝宫”形式也是明清皇陵特色;地宫建筑雕刻精美,彩绘虽已褪色,仍可想象当时的富丽堂皇。走下石梯在地宫入口处即能看到9米深的地宫,矗立在面前的是一尊保存完好的石碑,“大明蜀僖王圹志”七个大字竖刻在碑额之上,碑文的字体隽永刚劲;走到地宫尽头处另有一室,内有石质棺床,在石棺平台上中央位置砌有长方形土槽及其敷在槽内的泥土,与我们民间纳骨塔内金斗瓮底下需铺层泥沙类似,可能象征风水中的“下接地气”,也只有这样的设置才能通地气,才能入土为安,其灵魂也才能由此通道自由地进出阴间。

蜀僖王陵地宫全长28米、宽8.96米、高6.59米,仅恢复后的阶梯就达44米。其后殿正壁中心镶嵌的圆形镂空描金彩釉双龙盘堪称明代艺术珍品。1996年12月,僖王陵同附近的其他明蜀王陵一道,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