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蜀王全传:李恪冤死的诬告

蜀王全传:李恪冤死的诬告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太宗将李恪从蜀王改封吴王,并被任命为潭州都督,仍然没有赴任。作为惩罚,李恪被免去安州都督职务,并削减食邑三百户。太宗认为李祐的长史薛大鼎对其管教无方,将其免职。又将吴王李恪的长史权万纪任命为李祐的长史。然而,李祐阴谋杀死权万纪的事情很快败露,权万纪将昝君谟等人收押入狱,并上报朝廷。刘德威经查明属实,要求齐王与权万纪返京说明。

蜀王全传:李恪冤死的诬告

倘若他不是生在帝王家,倘若他的父亲不是李世民,倘若李世民不欣赏他,也许他不一定能大富大贵,但至少可以平安一生,欢度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但李恪无法自己选择出身,这就是生在帝王家的悲哀。他没想过当太子,却被皇帝老子青睐,无缘无故地成为别人的眼中钉;他从不拉帮结派,却莫名其妙地成了“同党”,被人指控谋反;当皇帝的兄弟想保他,却被那些所谓正直的大臣们驳回,最后死于一场千古奇冤。这就是李恪,一个最悲情的蜀王。

李恪生于619年,是唐太宗李世民与隋炀帝之女杨妃的儿子,排行老三。他就是那种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第二年他爷爷唐高祖李渊就封他为长沙郡王;6岁时改封汉中郡王;满8岁时,他老子太宗即位,立马将他晋封为汉王。李恪在贞观二年(628年)和贞观八年(634年),两次被封蜀王,同时被授予益州大都督。但他都因年纪太小没有赴蜀中上任,开了唐代亲王遥领大都督的先河。

李恪虽然生长在宫中,但从小就有专门的老师教授文武之道。李恪习武尤精,擅长骑射,太宗特别疼爱他。然而,有时爱也是一种伤害,甚至是致命的伤害。

令人有些不解的是,唐太宗不让李恪去蜀中上任,却在贞观七年(633年)授予李恪都督齐、淄、青、莒、莱、密等七州诸军事、齐州刺史(府治今山东济南),并让年仅14岁的李恪赴任一年。临行前,太宗还专门让李恪同他一起用膳,以示奖赏与鼓励。

到底是把儿子放在身边好,还是让他们出去任职,锻炼他们的才干好,似乎英明的唐太宗也没有完全想清楚。同李恪一起吃饭后,太宗对房玄龄等大臣说:“我和儿子,常常想多相处。但是家与国的事情义理,实在大不相同。我想让他们子孙可以代代传承爵位,并且又能断绝他们不合适的想法。就像现在我供养太上皇一样,这不仅仅是私人感情,也是为了镇守并安定国家,不让太上皇忧烦,这才是君主应有的孝顺方式。”魏徵回答:“我听说孝行有三种:最大的孝顺是使得双亲被尊崇,其次是不使双亲受辱,最下是能够颐养双亲。现在陛下功业威远名扬,统治整个国家,华夏和其他民族都能安乐康泰,这正是实实在在的大孝顺;远不同于侍奉双亲左右,伺候他们饮食的普通百姓的孝顺。作为君主,怎么能与平民一样,与子孙时常同处一室,这不是保护国家巩固国本的方法。”魏徵的这番话,或多或少地打消了太宗心里的一些疑虑。

不过,太宗依然想通过世袭封建的方式,以巩固唐王朝的统治。贞观十年(636年),他不顾重臣们的反对,将自己的弟弟和儿子们全部世袭封建,也就是他们的爵位可以代代相传。

于是,太宗将李恪从蜀王改封吴王,并被任命为潭州都督,仍然没有赴任。贞观十一年(637年)再将李恪任命为都督安随温沔复五州诸军事、安州刺史(府治今湖北安陆),赴任。同年末,李恪因游猎过度、损坏庄稼被御史柳范弹劾。作为惩罚,李恪被免去安州都督职务,并削减食邑三百户。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李恪同奶妈的儿子一起赌博。不管是什么原因,这种处罚对于一个皇子来讲,都是相当重的。

不过这次免官的时间并不长,第二年(638年),李恪重新被任命为安州都督。李恪临行之前,太宗送了他一件特殊的礼物——《诫子书》,也许他想到了诸葛亮的做法。信中说:“我作为一国的君主,统治百姓;你因为是我的儿子,地位显赫。这种地位是为了让你作为屏藩,保卫国家。因此,你应该勉励自己,不忘父子之道,好好学习汉代河间献王刘德、东平宪王刘苍的美德。用义来处理政事,用礼来节制欲望。而面对歌舞淫乐的诱惑,不得不慎重。这样才能使国家像磐石一样坚固,让宗室永远连成卫国的长城。这样,在外有忠君的美名,在内有孝顺的美德。你应该自励自勉,日日长进。你将要离开我的身边,为父十分伤心恋恋不舍。想送你一些珍贵的玩赏物品,又怕助长你的骄傲与奢侈。所以把这些告诫你的话,作为一个爱你的父亲的临别礼物。”

或许是这封《诫子书》的作用,也许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懂事,20岁的李恪学会了自我克制,此后史书上未再见李恪因其他过错被罢官免职的记载。不仅如此,李恪敬畏辅佐他的长史权万纪的刚直,每每善纳其言,连太宗都感到惊奇,并将此作为权万纪的一大政绩。

然而,贞观十七年(643年),朝廷里却发生了一起惊天动地的谋反案。而这起谋反案又牵出另一起阴谋,导致太子倒台,储君易人。这个诡异的连环套,竟然把一个无辜的李恪,生生地卷入其中,以致被活活绞杀。

这起谋反案的始作俑者是齐王李祐。他乃太宗第五子,应该比李恪略小。出镇齐州的齐王李祐喜好游猎,结交奸邪之人。太宗认为李祐的长史薛大鼎对其管教无方,将其免职。又将吴王李恪的长史权万纪任命为李祐的长史。太宗大概对因材施教理解得不透,他以为权万纪能镇得住李恪,当然也能管得住李祐。然而,世上哪有包治百病的良药?太宗这一看似英明的决策,到头来却害得权万纪丢了性命。关键是权万纪也把李祐当李恪,每每故伎重施。见李祐常常不守法度,权万纪多次犯颜劝谏。但李祐是个吃软不吃硬的家伙,他不仅不听,还往往与权万纪对着干。李祐宠信善于骑射的昝君谟、梁猛彪二人,权万纪则多次斥责、赶走他们。但李祐每次都立即将二人召回,反而更加宠信。

唐太宗对这个犟脾气的儿子李祐也很是担心,多次写信责备他。权万纪担心自己受连累,便对李祐说:“大王是皇帝的爱子。陛下希望大王悔改,所以写信训诫教导。如果大王能约束自己并承认错误,请让我入朝为大王向皇上奏明。”李祐这回听进去了,于是上表谢罪。权万纪入朝向太宗表示,李祐一定会悔改。唐太宗这才消除了怒意,并赏赐了权万纪。但太宗仍然以李祐以前的过错,下诏书责备了他。对太宗而言,这是赏罚分明;但对权万纪而言,则无异于将他架在了火上。李祐听说权万纪得到赏赐,而是自己却受到责备,以为权万纪出卖了自己,心中愤愤不平,并表示一定要杀了权万纪。

然而,李祐阴谋杀死权万纪的事情很快败露,权万纪将昝君谟等人收押入狱,并上报朝廷。唐太宗命令刑部尚书刘德威前往齐州处理。刘德威经查明属实,要求齐王与权万纪返京说明。

权万纪奉命先行,李祐非常恐惧,于是派燕弘亮等率20骑射杀了权万纪,并将其肢解。私杀大臣,罪莫大焉。见惹下大祸,昝君谟等劝李祐起兵谋反。于是,贞观十七年(643年)三月,李祐在齐州竖起反旗。当然,这种不得人心的反叛很快失败。四月六日,李祐以谋反罪被贬为庶人,赐死于长安太极宫内省。(www.xing528.com)

然而,历史的玩笑在于,李祐这次明着的谋反,竟然间接导致太子李承乾秘密谋反计划被发现。

因齐王李祐谋反案牵涉到太子李承乾的卫士纥干承基。纥干承基被捕后关押在大理寺的狱中,按罪当处死。为了保命,同年四月,纥干承基上书告发太子企图谋反。原来,太子李承乾觉得太宗喜欢魏王李泰,怕自己的太子地位受到威胁,于是暗中豢养刺客纥干承基等人及一百多名壮士,想要杀掉魏王李泰。告密之后,纥干承基果然不但保住了脑袋,而且还升了官。唐太宗任命纥干承基为祐川府折冲都尉,封爵平棘县公。而太子李承乾却因此被废黜。太宗曾许诺魏王李泰,将立其为太子。但长孙无忌则坚持请太宗立晋王李治为太子。太宗亲自审问李承乾,李承乾反过来指控李泰谋储,太宗于是又把李泰幽禁于将作监,最终立九皇子晋王李治为太子。

倘若事情至此了结,也不关李恪什么事。但不久之后,太宗感觉晋王李治过于仁弱,便对长孙无忌说:“你劝我立雉奴(李治小名)为太子,但稚奴懦弱,恐怕守不住江山,怎么办?吴王李恪英武果敢很像我,我想改立他为太子,怎么样?”长孙无忌坚持抗争,认为不可以。太宗说:“你是因为吴王不是你的外甥,所以才反对吗?”长孙无忌当然不会承认因为李治是自己的外甥,他说得很冠冕堂皇:“太子仁慈厚道,是可以守成的君主;太子的位置这么重要,怎么能随便改变?希望陛下深思熟虑。”长孙无忌是太宗最尊敬的长孙皇后的兄长,被认为是建立大唐的第一功臣,凌烟阁上排在第一位,说话的分量也是当朝第一。见他这么坚决,太宗这才打消了改立李恪为太子的念头。然而,令太宗没有想到的是,这却为李恪的悲剧埋下了伏笔。长孙无忌从此之后,深为记恨李恪。

也许是为了警示李恪,同年十二月,太宗对李恪说了这样一段话:“父与子虽然是最亲近的,但是如果儿子有罪,国家的律法也是不能徇私的。汉武帝已经确立了汉昭帝,燕王刘旦不服气,私下图谋夺权,最后事情败露身亡。你作为人臣,一定要引以为戒。”李恪是个没有野心的皇子,他对于李治当太子并没有表示任何不满。

永徽元年(650年),高宗李治继位。李治对李恪这个当时在世年龄最大的兄长还是颇为重用,立马将他封为开府仪同三司,官拜司空,并授予梁州都督的官职。不久,又改封为都督安随温沔复五州诸军事、安州刺史。第二年,又加授李恪太子太师。

然而,高宗李治的舅舅长孙无忌一直对李恪有深深的猜忌,他一直在寻找机会,必欲将李恪除之而后快。没想到,机会居然很快就出现了。

永徽四年(653年)年初,因太宗之女高阳公主想让老公房遗爱得到其父亲房玄龄去世后遗留下的爵位,便诬告老公的大哥房遗直对自己无礼。长孙无忌在彻查中反而牵连出了房遗爱等参与荆王李元景谋反案。房遗爱为了自己活命,便想效法原太子李承乾的卫士纥干承基,按照长孙无忌的授意,诬告李恪谋反。长孙无忌立即将李恪抓捕囚禁,当年二月初二,将其缢杀于长安宫禁之内,享年仅35岁。可怜李恪四个未成年的儿子李仁、李玮、李琨、李璄,全部流放岭表;第四女信安县主也被罚守献陵。其实唐高宗李治并不想杀李恪,他甚至希望能保全这个哥哥。但长孙无忌等以国法不可偏私来堵高宗的口,终让李治背上杀兄的恶名。可笑的是,房遗爱并未保住自己的脑袋,诬告李恪后也被处斩。李恪被赐死前悲愤至极,大骂:“长孙无忌窃弄威权,陷害良善,宗社有灵,必让其宗族覆灭。”果然,也许是世道轮回,长孙无忌自己后来得罪了武后和李治,被许敬宗诬告致死。

直到显庆五年(659年),在长孙无忌获罪之后,李恪被唐王朝追封为郁林郡王,并得以立庙祭祀,任命河间王李孝恭的孙子李荣为郁林县侯来作为李恪的继承人。光宅元年(684年),李恪的四个儿子才获得赦免,让其长子李仁承袭父亲的爵位。

神龙元年(705年)二月,中宗复国号唐。为了振兴李唐皇族,就在这一年,中宗大量封爵皇族,李恪长子李仁被封为正一品的“成王”。同年末,李恪被追赠司空,并重新以亲王礼改葬。至此,李恪才被彻底昭雪平反。

遗迹

李恪墓志

2005年7月,在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羊元村附近,李恪的墓志被发现。但是由于基建,附近的墓葬大多已被破坏,故其墓葬已不可考。李恪墓志,青石材质,志盖为覆斗形,上有篆书“大唐故李君之墓志铭”,周有纹饰,品相尚可。从墓志题与内容上看,应该是李恪被赐死后以国公礼下葬的第一次墓葬。此墓志现藏西安市长安区博物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