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蜀王全传:贼王八蜕变而来

蜀王全传:贼王八蜕变而来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他排行老八,因此被乡里人称为“贼王八”。第二年,忠武军监军杨复光率八千兵马进攻黄巢,并将部队分为八都,任命牙将鹿晏弘、晋晖、王建、韩建、张造、李师泰、庞从等七人为都头,这支队伍被称为“忠武八都”。杨复光率领这强悍的“忠武八都”击败了朱温,攻克邓州。这下厉害了,“贼王八”成了皇帝身边的高级侍卫官。而剑南西川是以成都为首府的最为富庶的地区。

蜀王全传:贼王八蜕变而来

王建绝对是一个奇葩人物。他年轻时纯粹无赖一个,正经八百的事一定不干,偷盗走私的事必定有他。投军后他凭借一身勇武,屡建功勋,成为唐僖宗身边的“随驾五都”。他被大宦官田令孜认为养子,平步青云为禁军将领。后来逐鹿蜀中,以弱小之旅而纵横三川,扫荡群雄,终于以辉煌战功和雄厚势力得封异姓蜀王。唐亡后他自立为大蜀皇帝,雄踞五代十国之列。他用人不拘一格,任命官员善用三教九流;他自己目不识丁,却喜欢与文人打交道;他惩戒贪腐六亲不认,即使义子也照杀不误。不过,他同时又猜忌心强,滥杀功臣;不信任百官,而宠信宦官嬖臣;一面惩治贪腐,一面又纵容奢侈。王建,就是这样一个多面人。

英雄不问出处”这句话放在王建身上再合适不过。王建生于847年,字光图,小字行哥,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西)人。据说他家祖辈都是做饼的。不过王建却不喜欢做饼,他不屑与面粉、炉灶打交道,他是个干大事的人嘛!凡是干大事的人都有异相,史书记载他长得隆眉广额,龙睛虎视。

这位有志青年也曾经是个无赖之徒,他起初干的大事就是杀牛、偷驴、贩卖私盐。因他排行老八,因此被乡里人称为“贼王八”。不过,干那些营生对他以后纵横天下倒是不错的历练:擅长挥刀杀牛,打仗杀人肯定是把好手;敢于盗窃走私,闯荡江湖必然胆肥气壮。只是当时运气不佳,王建因犯罪锒铛入狱。但他运气又可以说是相当的好,竟然说动狱吏将他偷偷放走,逃亡藏匿在武当山上。武当山不愧是名山,名山自有高人。这位高人便是南岩宫老道处洪。他遇到王建,看着他的面相不由大惊,对王建说:“从骨相上看你将来必定大贵,当此天下大乱之势,你何不投军建功立业,自求豹变?”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王建大喜,于是急忙下山,赶到忠武军(今河南淮阳)从军。那时的王建,大概只有二十几岁。经几番征战,后来节度使杜审权提拔他为列校,并在征讨王仙芝的战役中立下汗马功劳。

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冲天大将军”黄巢率起义军攻陷长安,唐僖宗学他的老祖宗唐玄宗仓皇逃往成都。第二年,忠武军监军杨复光率八千兵马进攻黄巢,并将部队分为八都,任命牙将鹿晏弘、晋晖、王建、韩建、张造、李师泰、庞从等七人为都头,这支队伍被称为“忠武八都”。这些都头都是不要命的猛将,各都战斗力极强。杨复光率领这强悍的“忠武八都”击败了朱温,攻克邓州。此时已经三十几岁的王建,再建功业。

作为首领,杨复光当然立下首功,可惜他却没命消受,于中和三年(883年)六月一病而亡,部队由鹿晏弘接替指挥。此时,黄巢大军已经撤出长安,向东退败。鹿晏弘便率王建等都头前往蜀地迎接唐僖宗圣驾回朝,并一路扩充兵力。中和四年(884年)三月,鹿晏弘行至兴元(今陕西汉中)后,驱逐了山南西道节度使牛勖,自称留后。唐僖宗见木已成舟,便顺水推舟地任命鹿晏弘为山南西道节度使,王建和几位哥们儿也被封为州郡刺史,成了“地师级”。不过这只是虚衔,都非实职。后来,王建与晋晖、韩建、张造、李师泰被唐僖宗身边最受宠的宦官十军观军容使田令孜收买,与鹿晏弘等分道扬镳。王建等领兵入蜀,在利州三泉县迎接到回銮长安的唐僖宗。田令孜见王建等五人个个雄壮,大喜之下将他们全部收为养子,视作心腹。在田的运作下,唐僖宗将王建等五人的部队并入田令孜麾下,赐号“随驾五都”,全部官拜卫将军。这下厉害了,“贼王八”成了皇帝身边的高级侍卫官。武当山老道的话开始应验。

应该说,王建和那几位哥们儿的升迁,除了他们自己的本事外,主要靠大宦官田令孜的赏识。据《新唐书》记载,田令孜是蜀人,至于是蜀地哪里人,生于何时,没有明确述及(《资治通鉴》则说他是许州人,即今河南许昌,不过唐代蜀地梓州梓潼县也有个叫许州的地方)。他本姓陈,因给一位姓田的宦官当义子而改姓。唐懿宗李漼咸通年间,田令孜随田姓义父入宫当了宦官。大家都知道,一个生理有缺陷、心理也不健全的小宦官,起初的日子也并不好过。但他是个机灵的人,善于察言观色,投人所好,而且他还读过许多书,很有智谋。田令孜不俗的表现慢慢地得到大宦官的赏识,后来让他担任了小马坊使,负责管理州县官进献给皇帝的良马。最终改变他一生命运的是,这时田令孜认识了后来的唐僖宗李儇。李儇生于咸通三年(862年)六月,是唐懿宗李漼第五子,母亲是惠安王皇后,那时他还叫李俨。

当然,小皇子当时还是个贪玩的孩子,他特别喜欢跟田令孜一起玩儿。大概田令孜进宫时年龄也不大,童心未泯,自然跟小皇子投缘。关键是田令孜一定很会玩儿各种游戏、游艺,才让当时身为普王的李俨成天离不开他,甚至睡觉都要田令孜同榻而陪。

唐懿宗病重弥留之际,李俨在宦官的支持下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李儇,并于咸通十四年(873年)七月二十日,在唐懿宗灵柩前即位,小皇帝当时才虚岁十二,是整个唐朝即位年龄最小的皇帝。

昔日的玩伴儿成了皇帝,田令孜自然鸿运当头。唐僖宗一即位,就提拔田令孜为枢密使,田令孜由一个小宦官一飞冲天,成为“四贵”之一。当时的四贵指两枢密使、两神策军中尉。不久小皇帝又提拔田令孜为神策军中尉,统领全部禁军。喜好游乐的小皇帝唐僖宗,将政事委托给田令孜,并呼其为“阿父”,即养父。这样一来,田令孜就成了大唐实际上的“一号首长”了!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唐江山基本上已经不姓李而姓田了。田令孜大权在握,如果谁想做官,就得走他的后门,向他送礼行贿。田令孜任命官吏或赐予某人爵位,根本不用跟小皇帝汇报,自己作主就是。

田令孜的哥哥陈敬瑄,起初跟后世的武大郎差不多,曾经沿街叫卖烧饼。崔安潜镇守许昌时,田令孜曾向崔为其兄请求兵马使的职务。这兵马使可不是个小官,它是唐朝节度使手下掌握兵权的军官。崔安潜未领会其中深意,竟然没给田面子,一口回绝了。田令孜来了个“举贤不避亲”,就把他哥直接安排进了左神策军任职,只几年时间,一直提升到左金吾卫将军的职位。

为了培植党羽,田令孜想安排自己的心腹去家乡蜀地镇守三川。那时益州已经拆分成剑南西川、剑南东川和山南西道三个行政区,简称三川。而剑南西川是以成都为首府的最为富庶的地区。田令孜向僖宗奏请在他哥陈敬瑄及左神策军大将军杨师立、牛勖、罗元杲四人中选拔三人镇守三川。在田令孜的策划怂恿下,上演了一出“赌球赢三川”的荒唐闹剧。因唐僖宗酷爱打马球,于是让这四人击球来赌谁能赢得任职三川的资格,并按名次高低自选地方。这个结果不言而喻,最后田令孜的哥哥陈敬瑄赢得第一名,理所当然地被任命为西川节度使;把原西川节度使崔安潜轻松干掉;杨师立赢得东川节度使;牛勖则赢得山南西道节度使。这本来就是田令孜设的一个局。他清楚唐僖宗最爱马球,于是平时就让陈敬瑄苦练球技,并经常陪僖宗打球,他焉有不赢之理?这下田令孜志得意满,让他哥以高官身份衣锦还乡。据说这个消息传到成都时,人们都很吃惊,甚至不知道陈敬瑄为何人。过去一个卖烧饼的人,又有几个人知道呢?这也正常。这事发生在僖宗广明元年(880年)。

闲话休讲,言归正传。却说光启元年(885年),唐僖宗返回长安后,命王建等人统领神策军,宿卫宫中。王建成了僖宗“中央警卫部队”将领。这年底,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因与田令孜争盐池,联合河东军进犯长安,唐僖宗只好又脚底抹油逃往凤翔(今陕西凤翔),不久又被田令孜挟持着逃往兴元。王建被任命为清道使,也就是开路先锋,并负责保护玉玺。逃亡途中,山中栈道被焚毁,王建拼了小命拉着僖宗的马,冒着烟火突围而出。一天,走得人困马乏,王建寻得些食物和水献给僖宗,又把自己的衣物垫在地上,让僖宗休息。没有枕头,就让唐僖宗枕着自己的腿睡觉。僖宗醒来,大为感动,于是将自己的御衣赐给王建。这位落难中的皇帝从此把王建视为自己身边的介子推。光启二年(886年)三月,唐僖宗到了兴元后,任命王建遥领壁州(今四川通江)刺史,开创了将帅遥领州镇主官的先河。

导致天下大乱,让唐僖宗再次流亡,田令孜成为众矢之的,他自己当然更是心知肚明。因担心僖宗加罪,田令孜要求担任西川监军,前往成都依附任西川节度使的同母哥哥陈敬瑄,并推荐枢密使杨复恭担任观军容使。这时的唐僖宗已经24岁,再不是那个叫田令孜“阿父”的小皇帝。他虽然没有立马治田令孜的罪,但也没有挽留,一切照准。杨复恭心里早就不满田令孜一手遮天,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行径,于是一上台后就排斥田令孜的党羽。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王建因为是田令孜的养子,从皇帝身边被赶到利州(今四川广元)当了刺史。

当时利州属山南西道管辖。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知道王建是田令孜的人,而且骁勇善战,因此对他十分忌惮,总想借机将其除掉。光启三年(887年),杨守亮屡次召王建前往兴元。王建心头发虚,生怕一去会丢了吃饭的家伙,干脆抗命不去。

田令孜这棵大树算是倒了,僖宗皇帝也不再把他当介子推,乱世之中,王建该怎样自保,怎样谋得日后的前程呢?王建苦苦思索之后,终于理出头绪:乱世出英雄,强者为老大;而要成为强者,就得有钱,有兵,有地盘!后来,王建在龙州司仓周庠的建议下,招募八千士兵,顺嘉陵江突袭了阆州(今四川阆中),将原阆州刺史杨茂实赶走,自称阆州防御使。王建从此以阆州为根据地,招兵买马,扩张势力。他在牙将张虔裕、部将綦毋谏的建议下,网罗人才,施惠于民,坚持尊奉唐皇室。

王建此举在蜀地三川引发了“强烈地震”。与其为邻的剑南西川节度使陈敬瑄首先感到了威胁。他知道王建与时任剑南东川节度使顾彦朗曾同在神策军中任职,可以说是铁哥们儿,如果二人联手攻打西川,自己的地盘就要改姓了。于是陈敬瑄向兄弟田令孜问计。田令孜听了呵呵一笑:“没得关系,不用担心,那王建是我的义子,只要写一封信,就能把他叫来。”陈敬瑄大喜,派人拿着田令孜的书信去召王建前来。

见义父田令孜书信相召,王建非常高兴,他想,义父终究还是没有忘了他,此去必有好处。王建先到梓州(今四川梓潼)见顾彦朗,告诉顾此行想通过义父田令孜,请陈敬瑄帮他谋一个藩镇的位置。王建还将家眷托付给顾彦朗,自率精兵两千去成都。

喜滋滋的王建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岂料美梦破在一瞬间。王建刚刚行到鹿头关(今四川德阳东北),陈敬瑄的使者便截住了他,说陈节度使让他返回阆州。王建感到莫名其妙,又见对方已加强了防御,心头顿时鬼火直冒。原来,陈敬瑄派人送走田令孜召王建的书信后,其幕僚李乂对他说:“俗话说,请神容易送神难,搞得不好姓王的带兵来了会威胁到您的江山呢!”陈敬瑄听罢大惊,后悔不该如此草率召王,于是才有上面的一出喜剧上演。王建岂是甘于被玩弄之辈?他大怒之余,挥兵攻破鹿头关。接着,又在绵竹击败前来阻截的汉州刺史张顼,并顺势夺取了汉州(今四川广汉)。

王建又进军学射山,据说此地是三国时刘禅训练骑射的地方。王建得胜之军势不可当,一举击溃西川偏将句惟立,把德阳收入囊中。陈敬瑄连失两个大郡,告急战报雪片似飞来。他心里惊慌,忙遣使者责问王建为何挑起战端。王建回复道:“义父召我前来,你半路又命我回去;且不说我莫名其妙,顾公一定会怀疑我想图谋于他,我已经没办法了。”言下之意,是自己已经没有退路,只好攻打西川向顾表明态度。其实,这只不过是王建的托辞而已。不久,顾彦朗任命弟弟顾彦晖为汉州刺史,出兵帮助王建围攻成都。但顾彦晖攻城三日,急切之下无法破城,只好暂时返回汉州。

文德元年(888年)春,唐僖宗驾崩,其弟李晔继位,是为唐昭宗。颇为英武的李晔是个想有所作为的皇帝,此时他刚20岁出头,朝气蓬勃。为了巩固和提高皇室的权威,他一边削弱宦官势力,一边企图削弱藩镇势力。这时,王建上表新皇帝昭宗,请求朝廷新派西川节度使,自己愿为新节度使效力。他的哥们儿顾彦朗也上表阐述了类似意见——想必是二人串通策划好的。这个建议正中昭宗下怀。而且昭宗早就讨厌田令孜和他的哥哥陈敬瑄的所作所为。于是,昭宗任命宰相韦昭度兼西川节度使,并下诏召陈敬瑄回京任神策军左龙武统军。这一招非常高明,可谓一石二鸟。一方面削了三川中实力最强的陈敬瑄的大权,解除了藩镇威胁;另一方面又让田令孜无所依附,再也成不了气候。因为当时在西川真正说了算的是田令孜,一切重要决策均出自他的手。这样的决定如同要了陈敬瑄的小命,他当然抗命不从,并且还准备向韦昭度开战。昭宗早就料到陈敬瑄会有如此反应,他冷笑一声,毫不留情地下诏剥夺了陈敬瑄的一切头衔。同时任命韦昭度为西川行营招讨制置使,作为讨伐陈敬瑄的主帅,由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为副帅、东川节度使顾彦朗为行军司马、王建协助征讨。为了提高王建的地位,从西川划出邛州、蜀州(今四川崇州)、黎州(今四川汉源北)、雅州(今四川雅安)四州,建立永平军,治所为邛州,由王建任节度使。后又任命王建为招讨都指挥使。

有了皇帝讨伐陈敬瑄的命令,王建可以名正言顺地放手大干了。龙纪元年(889年),王建在新繁大破眉州(今四川眉山)刺史山行章率领的部队,俘获万余人。据说被斩杀的士卒伏尸四十余里;接着又击败屯守彭州的威戎节度使杨晟和前来援救山行章的五万人马。陈敬瑄见势不妙,再次发兵七万增援山行章,两军相持、厮杀长达百余日。王建最终再败山行章于广都,山行章被打得服服帖帖,只好向王建举了白旗。大顺元年(890年),王建乘势围攻成都,声威远播。简州(今四川简阳西)、资州(今四川资中)、嘉州(今四川乐山)、戎州(今四川宜宾)、雅州、邛州、蜀州陆续来降。

王建是个情商很高的人,他深知宰相兼主帅韦昭度的权威,于是把韦昭度侍奉得十分舒适。而韦昭度对王建也十分满意。但令韦昭度郁闷的是,这讨伐大仗打成了“马拉松”,他领衔率大军十余万围攻成都三年,却始终难以破城。不仅如此,连昭宗在皇宫之中也觉得这仗太过旷日持久,于是有意休兵。大顺二年(891年)三月,唐昭宗下诏恢复陈敬瑄官爵,令顾彦朗、王建罢战返回自己的镇地。(www.xing528.com)

眼看成都就要到手,王建不愿功败垂成,便上表昭宗请求继续攻城。王建怕韦昭度掣肘,暗暗设法让韦回朝。他劝韦昭度道:“关东各藩镇才是朝廷的心腹大患,您还是回朝做宰相吧,这里交给我就可以了。”见韦昭度犹豫不决,王建又命士兵杀死韦昭度的亲兵,并对韦说:“士兵们饿了,要吃人肉!”韦昭度本是个文官,哪里见过这种阵势?他怕自己脑袋不保,赶紧将指挥大军的符节留给王建,任命王为知三使留后兼行营招讨使,自己当天就奔往京师。韦昭度走后,王建立即派兵扼守剑门(今四川剑阁北),切断了中原与蜀中两川地区的联系。

手握兵权的王建这下威风了,他将成都团团围住,命将士全力攻击。此时城内已经粮尽兵少,实在支撑不下去了。田令孜登上城头对王建喊道:“你我情同父子,为何非要拼个你死我活?”王建回答道:“我和您的父子之情,当然不能忘;但我可是奉皇帝之命,讨伐不听诏令的人,这忠孝就无法两全了!”田令孜无奈,当夜进入王建军营,交出西川节度使印绶。第二天,陈敬瑄也大开城门投降。王建率得胜大军,浩浩荡荡入城,自称留后。这是在大顺二年(891年)八月二十六日。王建将陈敬瑄送往雅州,又任命田令孜为监军。但王建认为这兄弟二人活着必为后患,遂私下屡次请求朝廷下令诛杀二人,但昭宗始终不许。王建索性不再请示,于景福二年(893年)四月找借口把陈敬瑄、田令孜兄弟处死。

大顺二年(891年)十月初六日,唐昭宗正式任命王建为检校司徒、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观察处置云南八国招抚等使。王建终于成为一方封疆大吏。

后经六年征战,王建于897年十月全部吞并东川。在这期间,他还获得昭宗授予的宰相衔——同平章事。这一年,他正好50岁。

不过,他的好运还在继续,三年后,王建又兼任了中书令,东川、信武军两道都指挥制置等使,赐爵琅琊王;天复元年(901年),王建被晋封为西平王。此后的两年里,唐昭宗一会儿被宦官韩全诲劫持,一会儿被朱温劫持,而王建却打着“勤王”的旗号乘机在蜀地三川攻城略地,兼并了山南西道,夺得夔州(今重庆奉节东)、施州(今湖北恩施)、忠州(今重庆忠县)和万州(今重庆万县)诸郡。不但尽得蜀巴三川之地,甚至还向东大大扩张。令人称奇的是,他没有为解救昭宗立尺寸之功,但却还在升官,天复三年(903年)八月,王建被封为守司徒,晋爵蜀王,终于在蜀巴之地坐得名正言顺。

王建是个把自身利益看得比天还重的人,总是你干你的,我干我的。天复四年(904年)八月,朱温弑唐昭宗,立唐哀帝,并迁都洛阳,改元天祐。这下更没人管他了,王建正好自行其是,在成都设立行台,自行任命官员,也跟小朝廷无异了。两年后,王建攻取归州(今湖北秭归县),把整个三峡地区囊括麾下。

天祐四年(907年)四月,朱温篡位,建立后梁。王建在成都假模假样吼了几声,并传檄各镇要讨伐朱温,自己却君子动口不动手,当然也没人愿意理他。到了九月,据说王建率领官员、百姓为覆灭的大唐痛哭了三日,也不晓得他掉眼泪没有——接着便笑嘻嘻地于九月二十五日在成都登上皇帝宝座,国号大蜀,并大封百官、诸子。这年,王建正好60岁。

第二年正月,王建在成都南郊隆重祭天,改元武成。同年六月,王建给自己加尊号为英武睿圣皇帝,立周氏为皇后,立次子王宗懿为皇太子。几年后,太子王宗懿却因被诬告死于非命,另立王宗衍为太子。

大蜀光天元年(918年)六月初一,王建病故于成都,终年72岁,庙号高祖,谥号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葬于永陵。皇太子王宗衍继位,改名王衍。

王建虽然出自草莽,可他并非草莽之人。他当大蜀皇帝12年,在蜀地还是颇有建树。当代正史研究者认为,他当政期间社会安定,经济恢复,民生好转,百业兴旺,以成都为中心的蜀地成为当时南方最富庶的地方。

用人不拘一格,是王建的特点。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只要他认为是人才的,便网罗身边,为其效力。他即位之初,便下诏求贤,招纳各种人才。最厉害的是文学家韦庄,他被王建封为丞相,各种政策、律法、礼仪的制定,全部由韦说了算;有位平头百姓,名叫李景,他上书王建,长达数千言,切中时弊,直接被王建任命为眉州主簿,相当于今天地级市首长的秘书长;有个道士名叫杜光庭,博学多才,写得一手好文章,隐居在青城山上,王建赐号为广成先生,封为蔡国公,委任为太子的老师;还有个著名的和尚贯休,擅长诗书画,由荆南入蜀,王建高兴惨了,称呼他为“得得和尚”,让他住持东禅院,不仅赏赐多多,还封他为“禅月大师”,又为他专门建设龙华道场。

王建用人不问出处,整饬吏治也六亲不认。王建学他的义父田令孜,收了一大批勇武青年为干儿子,这些人为他打天下,个个建功立业。其中有个义子叫王宗佶,屡立战功,官至晋国公、中书令,与韦庄同为丞相。后来他自恃功高,结党营私,被罢相之后又图谋反叛。王建毫不手软,命卫士将其扑杀。还有一个义子名叫王宗训,任武泰军节度使,镇守黔州(今重庆彭水),恃恩贪暴,骄纵逾制,也被王建处死。

笼络文人,善待文士,是王建画像的又一面。其实,在他打江山的时候,身边就聚集了一批谋士,为他筹划参谋,并且屡屡取胜。他称帝后,更是喜欢同文化人一起聊天、宴饮,而且十分投机。因为他通过自己亲历、目睹的事实,深知文士治理天下的重要作用。他虽然出身大老粗,但并非大老粗。他身边侍从却认为他对文人礼遇太过。王建教训道:“你们这些娃娃懂啥子,我以前在神策军时,负责宫中警卫,看到大唐皇帝就经常召见那些文人,人家对待翰林学士的态度,那是比一般人的朋友关系还要亲密。我呀,对待文士最多只及唐朝皇帝的百分之一,哪里就过分了呢!”

王建绝对没有学过外交,但他天生聪明,自学成才。他明白最朴素的道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你投之以桃,我报之以李。因此,大蜀一直与后梁保持友好关系。在同后梁打交道的时候,他也不卑不亢。有这么一个故事,据说后梁皇帝朱温派卢玭出使蜀国时,落款印文是“大梁入蜀之印”。王建感到很不舒服,但又不知其故。宰相张格向他解释道,唐朝的时候,朝廷派人出使四夷时,用的就是“大唐入某国之印”。如今梁国用“大梁入蜀之印”,是将我们当作夷狄对待。王建听罢非常愤怒,要杀了后梁使者卢玭以解心头之恨。张格赶忙劝道:“皇上息怒,这只不过是梁国官员的失误罢了,不要因此而坏了两国之间的交情。”王建这才作罢。不过,让王建报一箭之仇的机会很快到来。不久,朱温被儿子朱友珪弑杀,王建派将作监李纮出使后梁吊唁,印文便刻上“大蜀入梁之印”,终于痛痛快快地以牙还牙。

不过,王建毕竟是个草莽出身的偏安帝王,他也没有太大的雄心壮志,从来没有想要一统天下。他的眼界和能力决定了他的作为。他一面重用人才,一面也在摧残人才。他为了防范篡位,冤杀了战功显赫、深得民心的王宗涤和投奔前蜀的勇将刘知俊等。他不汲取唐代的教训,也多内宠,重用宦官,导致内部矛盾尖锐。他反腐倡廉,但却容忍自己的人贪污腐化:集王王宗翰好蓄姬妾,性格残虐吝啬,任刺史时甚至杀人夺田;义子王宗黯任宁江军节度使,每逢生日必向属县索贿,对这些他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本人也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上行下效,助长了享乐腐化之风。

不管他有多少面,反正,这就是王建,一个“立体”的王建。但他对自己评价颇高:“吾提三尺剑,化家为国,亲决庶狱,人无枉滥,恭俭畏慎,勤劳慈惠,无一事纵情,无一言伤物,故百官吏民,爱朕如父母,敬朕如天地。”看看,他把自己说得多好!反正他姑妄言之,咱们也就姑妄听之吧!

遗迹:

永 陵

王建去世后,葬于成都西郊,史称“永陵”,成都人俗称“王建墓”。现在已成为成都永陵博物馆,位于成都市金牛区永陵路10号。成都永陵发现于1940年,发掘于1942年,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正式对外开放,1990年成立博物馆,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座地上皇陵。

据资料介绍,成都永陵墓冢保存完整,墓冢封土为半球形,高约15米、直径80余米,内部分前、中、后三室,每室由木门间隔。墓室由14道红砂岩平地起券为肋,在石质墓室的外部又用了5万块大型青砖,构筑了墓室两侧的直墙和叠压在上面的双层券拱。这种纵列式护拱结构的建筑样式承受了墓室的主要压力,使整个陵墓显出恢宏、壮观的气势。

棺床为须弥座式,上铺珉玉版,有三层木台阶。木台阶上置棺椁,早已腐朽不存。发掘时,发现残破的棺内有大量水银和各类随葬品。棺床四周浮雕伎乐、花鸟、云龙图像,纹饰精美,原均着彩或鎏金。棺床两侧置半身石雕“十二力士”,或谓“十二神”,作扶抬棺床状,在墓中起“辟邪压胜”之作用。

永陵最珍贵的文物,当属雕刻在棺床壶门之内的“二十四伎乐”。东西两面各10人,南面4人,均为女性。其中舞者2人,演奏各种乐器22人。共有20种23件乐器。在我国同时代的各类文物中,其乐舞场面之大和乐器种类之多皆可称最,且极为写实,颇具神韵。乐器编制属龟兹乐系统。石刻极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晚唐五代宫廷宴享乐的乐舞场面,在雕刻技法上表现出很深的造诣,对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有极高的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