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朱友堉:蜀王全传-接班爷爷的继任者

朱友堉:蜀王全传-接班爷爷的继任者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倘若他的父亲朱悦熑不是英年早逝,他便不可能那么早接爷爷的班当上明代第二位蜀王。后来,经朝廷批准,朱椿将朱友堉立为世孙,明确了他的继承人地位。后来朱友堉又多次向爷爷请求,才将朱悦爠放了出来。不弄清楚,就无法让朱友堉继任蜀王。就这样,1424年十月,虚岁19岁的朱友堉登上蜀王宝座。因此,蜀王朱友堉的主要任务是管理好王府。遗憾的是,上天不给朱友堉更多显示才能的机会。

朱友堉:蜀王全传-接班爷爷的继任者

少年丧父,是为人生的三大不幸之一。但对朱友堉(1406—1431年)来讲,这种不幸又成了幸运。倘若他的父亲朱悦熑不是英年早逝,他便不可能那么早接爷爷的班当上明代第二位蜀王。正如老子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朱悦熑去世时,作为他嫡长子的朱友堉只有虚岁4岁,二弟朱友坿大概只有2岁,他的小弟弟朱友壎刚出生不久,甚至名字都还没取。

朱悦熑的去世,令朱椿非常痛心。对嫡长子这种深厚的感情,自然转移到嫡长孙的身上。后来,经朝廷批准,朱椿将朱友堉立为世孙,明确了他的继承人地位。

然而,朱椿的正常之举却引起了非常之阴谋。朱椿的其他儿子不高兴了。他们认为,“兄终弟及”也是应该的。但“兄终弟及”有个前提条件,就是兄没有子嗣。据陈世松主编的《四川通史·元明卷》中记述,朱椿把嫡长孙立为接班人,引起各位郡王的不满。朱椿的二儿子朱悦爠率先行动,“谋夺嫡”。因为朱悦爠认为他排在朱悦熑后面,首先应该由他接班。

朱悦爠是为华阳郡王,他是蜀献王朱椿的庶长子,生于1392年,比朱悦熑小4岁。他一点不像文质彬彬的老子,向来我行我素,不守规矩,因此,朱椿也不太喜欢他。世子朱悦熑的早亡,让朱悦爠充满了继嗣的幻想,以为有了当接班人的希望。可是后来朝廷将朱友堉立为朱椿世孙的敕命,打破了朱悦爠的春秋大梦。他失望之余,常常发泄不满情绪,“不悦之迹益著”。聪慧过人、见微知著的蜀王朱椿察觉到朱悦爠的怨恨情绪,便试图惩戒他。机会很快来了,朱悦爠擅自把自己的亲信任命为千户的事情败露,朱椿借这个僭越行为将朱悦爠痛打100板子,还准备把他押送朝廷处置。这时的朱友堉想必已经懂事,他知道冤家宜解不宜结的道理,何况是自己的二叔呢?于是他替二叔全力向爷爷求情,放他一马。看在孙子面上,朱椿最后饶了老二,只是把他监禁,命其思过悔改。后来朱友堉又多次向爷爷请求,才将朱悦爠放了出来。当然,这也许是蜀献王做的局也未可知,他可能希望这个放荡不羁的二儿子能因此感孙子的恩德。但朱悦爠可不是那种知恩图报之辈,他心里有的只是仇恨。

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九月,朱椿去世。此时朱友堉正好在南京“出差”。老爸一死,应该“主持工作”的朱友堉又没在家,正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朱悦爠偷窃了大批王府库中的钱币。朱友堉回到成都,听到汇报,并没有追究。他是个识大体的人,作为蜀王世孙,他首要的责任是主持好地方的大局。(www.xing528.com)

朱悦爠见朱友堉没有“理抹”(四川话:处理)他,以为这个17岁的侄子是个软柿子,好欺负,便想一举把他扳倒,自己好取而代之。于是,朱悦爠编造了大量事实,向皇上朱棣揭发朱友堉“怨诽”,而且多达数十事。成祖接报,也深感这事关系重大。不弄清楚,就无法让朱友堉继任蜀王。朱棣便召朱友堉和朱悦爠进京询问。此时的京城已经是北平,成祖已经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然而,当朱友堉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九月抵达京城时,成祖朱棣已经于八月死于北征回京途中,地点在今内蒙古境内的榆木川。

明仁宗朱高炽继位后,继续调查此事。其实案情并不复杂,明仁宗很快查清这是朱悦爠对侄儿的诬告。于是,明仁宗将朱悦爠臭骂一通:“庶嫡大分,汝敢干之,诬正为邪,将无鬼神乎?”考虑如果再让朱悦爠回到蜀中,他早晚还会捣乱,惹是生非,甚至终将乱国,明仁宗做出一个英明的决定,一方面让朱友堉袭封蜀王,尽快归藩,主持蜀中大局;另一方面,将朱悦爠一家迁于澧州(今湖南澧县)。宣德八年(1433年),42岁的朱悦爠死于澧州,谥号“悼隐”。

就这样,1424年十月,虚岁19岁的朱友堉登上蜀王宝座。他虽然年轻,但有学识,也有胆识,把王府上下治理得很好。那时由于建文帝、明成祖逐渐采取削弱藩王的政策,到明成祖后期,分封到全国各地的亲王基本上不再管地方的军事、政事,藩王们只是管理王府的护卫军,以及王府内部事务,处理与地方的关系等。因此,蜀王朱友堉的主要任务是管理好王府。当然,首先也要搞好同皇帝的关系。朱友堉是个情商很高的青年蜀王,他总是唯皇帝马首是瞻,典型的皇上叫干啥就干啥,皇上的暗示也懂得起。比如派王府护卫军协助地方出征、主动减少护卫军等行为都深得当朝皇上赞赏,称他识大体、顾大局。

遗憾的是,上天不给朱友堉更多显示才能的机会。宣德六年(1431年),26岁的朱友堉同他父亲一样,英年早逝,在位7年,谥号“靖”,史称蜀靖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