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杜甫《新安吏》诗:征兵现状与劝慰

杜甫《新安吏》诗:征兵现状与劝慰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甫从洛阳回华州,路过新安,看到征兵的情况,写了这首诗。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3。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4?”诗中有作者问,有新安吏答;有作者再问,无人回答;及作者对征人的劝慰。

杜甫《新安吏》诗:征兵现状与劝慰

杜 甫

一、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是著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近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官职。安史之乱后,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759年),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被严武举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辗转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各种形式,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并自言其诗“沉郁顿挫”。沉郁主要指感情的悲慨、壮大、浑厚;顿挫主要指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其诗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现力,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的优秀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有《杜工部集》传世。

杜甫诗歌代表作主要有:《兵车行》《丽人行》《羌村三首》《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蜀相》《登高》《秋兴八首》。

“二哀”:《哀江头》《哀王孙》。

“二悲”:《悲陈陶》《悲青坂》。

“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二、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是乾元元年(758年)冬,安庆绪退保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市),肃宗命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个节度使,率步骑二十万人围攻相州。自冬至春,未能破城。乾元二年(759年)三月,史思明从魏州(今河北省大名县)引兵来支援安庆绪,与官军战于安阳河北。九节度的军队大败南奔,安庆绪、史思明几乎重又占领洛阳。幸而郭子仪率领他的朔方军拆断河阳桥,才阻止了安史军队南下。这一战之后,官军散亡,兵员亟待补充,于是朝廷下令征兵。杜甫从洛阳回华州,路过新安,看到征兵的情况,写了这首诗。与本首诗共同创作的还有《石壕吏》和《潼关吏》。

三、原文

客行新安道1,喧呼闻点兵2。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3。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4?”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5。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莫自使眼枯6,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7!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8。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9。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10

四、词语注释

1.客:作者自称,为他乡作客者。新安:今河南省新安县一带。(www.xing528.com)

2.喧呼:高声呼叫。

3.“府帖”二句:是新安吏回答杜甫的话。府帖:唐代实行府兵制,称征兵文书为府帖。中男:未成年的男子。

4.王城:指洛阳。

5.伶(líng)俜(pīng):孤零。

6.莫自:不要。眼枯:把眼泪哭干了。

7.天地:指天子、朝廷。

8.相州:即邺城,今河南省安阳县。平:平定。

9.贼:指安庆绪、史思明的叛军。星散营:形容溃散的状况。

10.泣血:谓哀伤之极。仆射:职位相当于宰相的武官,此处指郭子仪,他曾任左仆射。

五、作品赏析

本诗通过对唐王朝征兵情况的描绘,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鼓励人民参加平叛的正义战争。

本诗主要的艺术特点是:第一,通过问答来表现作者感情。诗中有作者问,有新安吏答;有作者再问,无人回答;及作者对征人的劝慰。这样比平铺直叙更容易表达感情。如“县小更无丁”“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表达了作者对因抓丁拉夫给人民带来灾难的同情。第二,语言通俗晓畅,却很有说服力,如作者对征人的劝慰,有悲愤,有揭露,有安慰,表现了作者既对战争不满,又对朝廷有所回护,最后还要讲些宽慰的话,可谓用心良苦,表现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思考与练习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