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秦嘉徐淑的创作风格及其爱情诗

秦嘉徐淑的创作风格及其爱情诗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可知,秦嘉徐淑的创作风格,可以用“凄婉”来概括,甚至有人称其为“婉约”之祖。这与秦嘉徐淑的爱情诗,文意相通,情感相合,情境相洽,风格基调上几乎完全一致。根据时间和诗文风格,没有人会把《古诗十九首》与蔡文姬联系在一起。

秦嘉徐淑的创作风格及其爱情诗

“《古诗十九首》的好几篇作品在意境和用语上与秦嘉的《赠妇诗》多有相似之处,二者产生的年代不会相去太远,《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最迟不晚于桓帝时期。”[46]这里所说的意境相同,主要体现在内容上的游子思妇情怀以及风格上的婉约悠长。

1.从内容上看,秦嘉徐淑的五言诗与《古诗十九首》有实质关联

“《古诗十九首》所出现的游子思妇,徘徊于礼教与世俗之间,他们既有合乎传统礼教的价值取向,又有世俗的人生选择;时而有违礼之言,但见不到违礼之行,不及于乱。”[47]这种游子思妇心态,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是不多见的,也是不易见的。一是游子的身份特殊。他们既不是商贾弃妇之“重利轻别离”,也不是征人怨妇之“我徂东山,慆慆不归”,而是为追求人生的永恒而去建功立业,但在现实社会中,世俗的龌龊肮脏让“游子”精神幻灭,让他们在思考人生的终极价值中,常常有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感慨。如《回车驾言迈》之“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这种感慨恰恰是秦嘉“不能养志,当给郡使,随俗顺时,黾勉当去,知所苦故尔”情感的真实写照。二是思妇情境特别。从《诗经》开始,“弃妇”“怨妇”形象层出不穷,唯有《古诗十九首》所展示的“思妇”心态是与众不同的。《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女性形象,既有对爱情的无怨无悔,对丈夫的一往情深,又表现出了知识女性的温文尔雅和矜持自重。她们大多数在忧郁与欢乐之间,达到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审美观照。她们的爱情既热烈又细腻,既专一又深沉。把这种情感态度和徐淑的诗文对照,我们更能够看出二者的实质联系。如:

《孟冬寒气至》: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徐淑《答夫书》:于是咏萱草之喻,以消两家之恩。割今者之恨,以待将来之欢。

《西北有高楼》: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www.xing528.com)

徐淑《答夫秦嘉诗》:恨无兮羽翼。高飞兮相追。长吟兮永叹。泪下兮沾衣。

2.《古诗十九首》在审美上与秦嘉徐淑的“婉约”风格契合

风格像文学指纹,是区别不同作家写作的重要依据。朱自清说:“当时只有秦嘉《留郡赠妇诗》五言三篇,自述伉俪情好,与政教无甚关涉处。这该是‘缘情’的五言诗的开始。”[48]徐淑在给秦嘉的通信中,也评价秦嘉的作品“歌诗婉约,妙语新声。”钟嵘《诗品》说:“悽夫妻事既可伤,文亦怨。”因此可知,秦嘉徐淑的创作风格,可以用“凄婉”来概括,甚至有人称其为“婉约”之祖。[49]同样,钟嵘评价《古诗十九首》也重点强调了“哀怨”二字。《古诗十九首》中的许多作品不仅有对人生短暂、有限的感慨,更有对爱情专一不二的咏叹,还有对世态炎凉的抨击,情景交融,物我互化,浑然圆融,神韵飞扬。如《凛凛岁云暮》和《明月何皎皎》用典型的意境,把一对夫妇互相思念,互相担心的情景,通过寄送衣物、梦中浮现等场景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构成的意境却是如幻如梦,朦胧而又深刻”[50]。《西北有高楼》诗中虽多想象之词,但思想、性情却涕泣哀婉,慷慨坚贞。这与秦嘉徐淑的爱情诗,文意相通,情感相合,情境相洽,风格基调上几乎完全一致。历代研究《古诗十九首》的学者,大多认为:十九首的写作,大致出自下层文人,所以无名。但是,《涉江采芙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这些篇章,绝没有普通下层文人落魄气象,反而是“大贵若素”,丰盈之极。秦嘉少年贫贱,但其作为秦氏后人,其祖上秦祖为孔子七十二贤人之一。“秦氏郡望在天水,西汉元鼎三年置天水郡,治平襄(即今甘肃通渭)。”[51]因此,像秦嘉徐淑这样的文人的“妙语新声”,是完全可能达到《古诗十九首》这样的艺术境界的。

当然,也有人认为《古诗十九首》是建安以后的文人创作。然而,建安时期是一个文学大发展的时期,若有人能写出《古诗十九首》这样重要的文人作品,为什么还会不知其名呢?难道是还有人像秦嘉徐淑一样,遭遇了被士人排挤、误解和“遗忘”的悲惨命运吗?当然不是,东汉末年能写出五言诗的作者屈指可数。张衡之后,孔融蔡邕之前的夫妻诗人,只有秦嘉徐淑。纵使男性诗人或可有之,而能与之对答的女性诗人,也是凤毛麟角。钟嵘在《诗品》中推断“‘古诗’眇邈,人世难详,推其文体,固是炎汉之制,非衰周之倡也”。东汉女诗人只有徐淑、蔡文姬二人。根据时间和诗文风格,没有人会把《古诗十九首》与蔡文姬联系在一起。木斋等人认为“曹植就是所谓十九首和苏李诗的主要作者”[52],更是无稽之谈。曹植的著作收录齐全,为什么单单要把自己最优秀的篇目遗漏,使其成为“无名氏”的作品?木斋使用基本句式和基本语汇的量化分析的方法,只能说明曹植在大量借鉴,甚至直接使用《古诗十九首》的语汇或句式,却没有像秦嘉一样在风格和用典等方面与《古诗十九首》达到统一。因此,联系诗歌情境与秦嘉徐淑的生平事迹、诗文风格,我们认定温虎林的判断是正确的,即《古诗十九首》的大部分篇章,应当是秦嘉徐淑的五言赠答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