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合唱作品创作风格多元化

合唱作品创作风格多元化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创作题材的多元化纵观合唱艺术发展的历史,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潮流等因素影响着合唱作品创作题材的多元化。按照构成合唱作品的材料不同,其多元化包括群众合唱、艺术合唱、民歌合唱、古曲合唱、通俗音乐改编的合唱及其他形式。

合唱作品创作风格多元化

(一)创作题材的多元化

纵观合唱艺术发展的历史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潮流等因素影响着合唱作品创作题材的多元化。按照构成合唱作品的材料不同,其多元化包括群众合唱、艺术合唱、民歌合唱、古曲合唱、通俗音乐改编的合唱及其他形式。

1.群众合唱

所谓“群众合唱”,一般是指为群众演唱而创作的表现群众生活情绪、演唱技巧难度不大的各种形式歌曲的总称。在中国,“群众合唱”这一名称是由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群众歌咏和群众歌曲的称谓沿袭下来的。因为这种形式可以直接抒发感情,可以使人民大众广泛参与,培育团队精神、追求和谐等,所以在新时期的中国,新一轮的群众歌咏活动和群众合唱再次掀起了高潮。因此,新时期的群众合唱作品创作,也就具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从大众性的视角出发,新时期群众合唱歌曲的主旋律流畅、简洁、个性鲜明,非常适合普及与流传。同时,音域、和声与织体结构等各种音乐要素难度也比较适中。与改革开放前以群众歌咏活动为主的歌唱相比,新时期的歌唱已经完成了由群众歌咏向群众合唱的转变。作曲家创作的题材和主题更加人性化、多样化,摆脱了单一地为政治服务的局面,作品的写作技巧艺术化,也更多地注重了舞台表演的因素。除了创作作品之外,还有像《走进新时代》《越来越好》《西部放歌》等很多优秀的独唱歌曲改编成的群众合唱作品,这些改编后的作品使参与表演创作的群体更加广泛。

2.艺术合唱

艺术合唱是相对于“群众合唱”而言,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曲调表现力强,意境深邃,表现手段与作曲技法比较复杂的合唱作品。改革开放后,为了满足听众对合唱艺术更高的审美追求,也为了我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作曲家们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在艺术创造上大胆探索,创作产生了大量极具演唱技巧和欣赏性的艺术合唱。这类作品大大提高了中国合唱音乐的艺术品位,是中国合唱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新时期艺术合唱作品有《把我的奶名叫》《雨后彩虹》、音乐抒情诗《蓝天,太阳与追求》、清唱剧《大劈棺》等。《雨后彩虹》的第一乐段,旋律舒展而优美,展现出雨后彩虹的画面感,令人身临其境。

3.民歌合唱

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起,我国就已经开始了以民族音调为基础,以反映人民生活和风俗为题材的合唱音乐的创作。新时期民歌合唱作品的创作更是层出不穷,继续推进了民族音乐的传播。民歌合唱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原生态的民歌,如壮族大歌、贵州侗族大歌、独山县的传统民歌、民间老艺人唱的咸水歌之类的(不包括少数民族遗传下来的传统多声部民歌);第二类是根据传统民歌改编的合唱作品,如《娜鲁湾情歌》《嘎哦丽泰》《掀起你的盖头来》等将传统民歌与时代元素融合在一起,可以称为当代的“新民歌”;第三类则是根据民歌素材创作的具有民族风格的合唱作品,如《八骏赞》《葬花吟》等。

4.古曲合唱

古曲合唱是指将中国古典诗词配上乐曲进行演唱的合唱歌曲。新时期,在古曲合唱领域进行探索的作曲家如李焕之,根据东汉女诗人蔡文姬诗歌胡笳十八拍》写出琴歌合唱套曲《胡笳吟》;根据唐代诗人李白的乐府诗《子夜四时歌》写出琴歌女声合唱《子夜四时歌》;根据唐代凯乐歌祝词《秦王破阵乐》写出男声合唱与大鼓、钢琴伴奏的《秦王破阵乐》等。《胡笳吟》这部合唱曲既保持了中国传统琴歌特有的韵味,又扩展和丰富了伴奏音乐,有所创新,合唱部分也写得十分细腻精致。

还有对古诗词情有独钟的黎英海先生,他崇尚古诗词那种古朴、典雅风格,有其独特的审美观念。他的许多合唱歌曲是用《诗经》的词谱写而成,代表作品有:《关雎》《桃夭》《芣苢》《式微》,并与他的夫人合作创作了《庭燎》《谷风》《柏舟》《伐檀》四首作品。这些作品大多结构简单,音乐质朴,和声色彩较淡,在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描绘上比较完整,音乐形象比较鲜明。

此外,以我国的古代诗歌为题材进行创作和改编的优秀作品还有《静夜思》(李白词、阿镗曲)、《草》(白居易词、阿镗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词、萧白曲)、交响合唱《蜀道难》(李白词、郭文景曲)、民族交响合唱组歌《诗经五首》(金湘曲)等。这些古曲合唱通过用现代创作手法来表现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的韵律、情致和文化精神。《诗经五首》虽然歌词选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但是作曲家根据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而作曲,他所呈现的是一种粗犷凝重的古典美,作曲技法运用了双调性、偶然音乐、吼喊等现代音乐的因素,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5.通俗音乐改编的合唱作品

纵观从20世纪80年代前后出现的“通俗音乐”大潮,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这是商品经济带来的一种世界性文化现象。从80年代前后开始至今,通俗音乐在中国已经经历了40多年的风风雨雨。从开始的被反对到被争议再到被认同,最后到当前不可被替代的地位。如今,“通俗音乐”作为一种轻松活泼、短小单纯而富有节奏性并具有独特风格的音乐形式,被赋予了一种新的形式——通俗音乐改编的合唱(以下简称“通俗合唱”)。合唱属于高雅音乐范畴,但又是高雅音乐中比较容易让人接近的形式。而同时具有高雅与通俗的“通俗合唱”,则会更有利于人们对音乐的欣赏、参与。80年代以来,许多作曲家一直都在关注通俗合唱歌曲的创作,如李遇秋作曲的《城市之声》、瞿希贤改编的《天上有没有北大荒》、施明新的《弯弯的月亮》、田地的《彩云追月》、陈国权的《南屏晩钟》和《天路》、艾立群的《橄榄树》、金巍的《菊花台》和《好人好梦》等,并有《通俗合唱歌曲集》等相关书籍出版。这些经典通俗歌曲改编成的合唱,编配手法新颖、简练,和声效果丰满,音乐形象鲜明,注重抒情性与色彩性的结合。

总之,改编后的通俗合唱作品,声音效果独特,拥有一样的旋律、不一样的神韵,一样的内涵、不一样的意境。

6.其他合唱创作题材

新时期中国合唱创作题材的多元化还包括以下几种。

①以戏曲为题材的合唱作品,如《谁说女子不如男》《故乡是北京》《唱脸谱》等。

②由器乐作品改编的合唱,如《春节序曲》(金巍编配)、《秋日的私语》(陈国权改编)、无伴奏合唱《拨弦波尔卡》(杨鸿年改编)、无伴奏混声合唱《二泉映月》等。《二泉映月》由萧白编配,音乐制作人蒋力重新填词,“秋月当头,秋风萧瑟吹得长衫透。孤独人,心绪茫茫随那琴声走,唱着人生风雨几多秋,人到黄昏万事休”,对盲艺人阿炳命运的描述细腻丰富,颇具感染力。(www.xing528.com)

③影视作品中运用的合唱,如著名作曲家关峡原创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所有合唱音乐,《士兵突击》中的合唱《征服天堂》等,他们对剧情的发展和人物、场景的刻画起到了重要的烘托作用。

④中国音乐家改编的国外经典合唱作品也是非常之多,在这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作曲家是杨鸿年先生。他毕生以合唱为事业,曾指挥中央交响乐团女子合唱团等多个团体,在国际舞台上频频亮相,屡次获奖。演唱的曲目很多都是他亲自改编的国外的经典之作,如《野蜂飞舞》《杰里科之役》《在深谷里》《柔板》等。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声乐歌曲也有被外籍音乐家改编成合唱的,如德国的作曲家曼夫雷特·西佛利茨填词改编了黄自的艺术歌曲《玫瑰三愿》,改编后的《玫瑰三愿》中隐隐约约的爵士风格的和声华彩,使这首歌曲具有了崭新的音响效果和独特的韵味。

(二)创作体裁的多元化

体裁是对题材艺术加工的类别和样式。可以用各种标准来分类,合唱艺术歌曲的体裁形式与独唱歌曲的体裁形式基本相同,常见的合唱体裁主要有以下几种。

1.进行曲

进行曲是以人的行进步伐为基本节奏写成的声乐曲或器乐曲,并已经成为一种特定的音乐体裁形式。由于进行曲多是配合行进步伐,所以其速度不宜过快,应该在不同的“行板”范围内(行板每分钟66拍,小行板每分钟69拍)。节奏鲜明、旋律铿锵有力是进行曲的一个共同特点。动荡年代,进行曲可以激发战士的战斗热情、鼓舞战士的斗争士气。而在新时期的社会生活中,人们也常用这种体裁来表达共同的决心和集体的凝聚力。总之,不同的内容题材形成了不同的进行曲,如《祖国不会忘记》《我为伟大祖国站岗》等。

要处理好各类进行曲的表现形象与速度、力度之间的关系,把握好进行曲的抒情性和色彩、力度的对比,演唱中要避免高而强的喊叫。

2.抒情歌曲

抒情歌曲是歌曲体裁类别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其内容也丰富多样,有表达爱慕和追求之意的爱情歌曲,有家人朋友表达思念的亲情歌曲和友情歌曲,也有对故乡由衷赞美和怀念的乡情歌曲、游子思乡歌曲等。如《大海啊故乡》《故乡之恋》《把我的奶名儿叫》《游子情思》《雕花的马鞍》《祖国,慈祥的母亲》等。这类歌曲的特点是富于歌唱性,表情细腻,曲调流畅,速度适中,节奏舒展,气息悠长。

抒情歌曲的演唱时注意情感表达要细腻,对不同的情绪和风格要有不同的艺术表现,注意旋律的美感和起伏,充分诠释人们的内心世界

3.圆舞曲

圆舞曲是中国的一种叫法,英文为“waltz”(华尔兹),是源于奥地利民间的一种三拍子舞蹈,强调第一拍上的重音,节奏鲜明,旋律酣畅华丽,音乐生机盎然,感情热烈奔放。用这种舞蹈节奏或类似这种节奏(六或九拍子)作为音乐的基本节奏的作品,称为圆舞曲。圆舞曲的体裁特征就是速度较快,3/4拍或3/8指、6/8拍,节奏常是“X—X|或XXX|或X|X—X|X”,从第一拍或第三拍开始。圆舞曲的伴奏音型也很典型,它是强弱分明的三个均匀的四分音符(在3/8拍则是八分音符),每小节一个和弦,第一拍演奏和弦的低音,是强拍。第二、三拍在较高音区演奏其他和弦音,是弱拍。圆舞曲之王、维也纳作曲家约翰·斯特劳斯创作了最著名的歌唱多瑙河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而中国的圆舞曲体裁的音乐作品为数不多,中国的作曲家是将圆舞曲这一外来的体裁和民族的音调相结合,创作了一些民族风格的圆舞曲,如《青年圆舞曲》《春天圆舞曲》《溜冰圆舞曲》(张东方词曲,吕道义编合唱)、《我和我的祖国》(张黎词,秦咏诚曲,秋里编合唱)等。这些乐曲既有鲜明的圆舞曲的体裁特征,又有中国人民特有的热情和含蓄,欢乐而沉着的性格特点,反映了人民生活的幸福和美满。演唱这类体裁的歌曲,不仅要强调节奏重音,也要注意弱拍子上的流动性和驱动感,切忌因为是弱拍子而慢下来拖延整个节奏的进行,要在保持旋律流畅的同时,表现出音乐的华丽感和流动性。

4.颂赞歌曲

颂赞歌曲的内容常侧重于大型题材,比如歌唱祖国或祖国的大好河山,赞颂伟人及其丰功伟绩,对一些重大的历史变革的颂扬。由于题材的内容决定了它本身的艺术特点,所以这类歌曲通常气势磅礴、庄严雄伟,曲调宽广大气,但又不乏抒情。由于每年的建党节、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节日,各企业、单位、学校等多数都会举办群众性的合唱比赛,并要求演唱歌曲健康向上,或歌颂祖国、歌颂党,或赞颂老师、赞颂母亲等,群众合唱就是颂赞合唱歌曲创作的驱动力。因此,新时期涌现了如《祖国颂》《我爱你,中国》《走进新时代》等大量的颂赞合唱歌曲。

5.劳动歌曲

劳动歌曲是劳动生产时所唱的歌曲的总称,直接或间接歌颂劳动场面的一种体裁。不同的劳动形式和劳动强度,对应产生不同的节奏和旋律曲调:有的节奏短促紧密,强劲有力;有的节奏则相对平缓而舒展。劳动歌曲共同的特点是朴实简洁,如《汉江号子》《田园号子》等。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古人常以江淮河汉并提,且年流量黄河还大,真可谓水丰流急。在这样的江河上跑滩行船,劳动强度很大。在与急流险滩的搏斗中,汉江号子也就应运而生了。汉江号子是船工们在船舶行程中劳作情绪的直接体现。它不仅起着统一劳动步调、统一意志的组织作用,同时也起着鼓舞劳动者情绪、调节劳动者精神的作用。由于特定的劳作环境,汉江号子一般节奏紧凑,旋律的起伏升降大而频繁,音乐的句式较短。演唱这类歌曲时,要认真分析、体验作品中不同的劳动行为和不同的劳动节奏所表现出的不同的音乐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