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波老墙门:礼仪中轴线上的文化符号

宁波老墙门:礼仪中轴线上的文化符号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墙门的文化特点,首先表现在礼仪的中轴线上,即以门厅、中堂和后堂组成的墙门祭祀和礼仪的通道上。最常见的是用《朱子家训》,因为这一家训具有江南家族共同的文化理念和价值需求。墙门的中轴线是以一组厅堂排列成的纵向空间,一道道规正的门,正是这组空间的接口和结点。人们开始在这些内门上做文章,开始以文化的符号装饰它。细想想,老墙门的中轴线上,无处不在用这四艺装饰着主人的生活理想。

宁波老墙门:礼仪中轴线上的文化符号

墙门的文化特点,首先表现在礼仪的中轴线上,即以门厅、中堂和后堂组成的墙门祭祀和礼仪的通道上。

早期的墙门往往与官宦的背景有关,台门上就会挂一方宅第匾额,如“大方岳第”、“郎官第”、“元戎第”、“司马第”、“银台第”之类;不是官宦台门,则以抒怀述志、表示志趣理想的匾额来代替,比如“白水青松”、“竹苞松茂”、“庆云崇霭”等。这是贴在墙门脸面上的文化符号,也是墙门人家的身份基调。

与外照壁相对应,进门必有一道屏风“腰折”,这里常常用来公布治家宗旨。最常见的是用《朱子家训》,因为这一家训具有江南家族共同的文化理念和价值需求。《朱子家训》其实是一组治家格言,体现了儒家的“修身、齐家”的要求,因为这正是“治国、平天下”的基本功。

我们不妨读读这一组格言,字不多,虽是古文但很浅近,细读了必有体悟。

朱子家训

[清]朱用纯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饭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闲房之福。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莫贪意外之财,英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牲禽。

乖俗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襄橐无余,自得其乐。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对于宁波这一座深深地浸泡在儒学氛围中的成熟城市,这篇格言构成的治家方针,不论从安身立命还是从为人处世说,都让人感觉得到一种心灵的安宁。那是从行为到心理的一整套实用的价值体系,把它把握了,学透了,保管你不会出乱子,保管你心安理得,保管你在外人看来是一个高尚、识体、知礼的人。因而宁波的许多墙门人家,常常就以这篇格言作为自己家族的共同家训,因为再没有比这篇文章更能体现宁波老墙门人家想要表达的家训了。

墙门的中轴线是以一组厅堂排列成的纵向空间,一道道规正的门,正是这组空间的接口和结点。别看这组门洞只是进进出,出的交通口,却正是房屋最重要的特点之一,能区别和沟通室内屋外,让人体会全然不同的两个区域功能。面对一座厅堂,人们的目光首先就会不自觉地落到这道门上,门就是厅堂的门面。人们开始在这些内门上做文章,开始以文化的符号装饰它。

从心理上说,老墙门里的人们向来以自己的文化来区别外部人群,那是他们引以为骄傲的儒雅的主流文化,它的特点不是高深幽远的理论,而是一种艺术化的表现形式,人们习惯用四个字来表达:琴棋书画。(www.xing528.com)

是的,这就是传统文化中把学问、格调和休闲完美结合的“四艺”,一个传统知识分子对人格的最不露声色的表达。细想想,老墙门的中轴线上,无处不在用这四艺装饰着主人的生活理想。琴和棋的表现是一种过程,主人可以在室内放一张琴桌,上面架一张古琴,焚一炉檀香,那种雅是实在的;或者放一张桌,上面摆一盘围棋或者象棋残局,边上随意地搁置一本闲书,让人联想到主人在对弈时边落子边看书的潇洒。与琴一样,弈棋的真正成果也是在时间的过程中展开,只有这种过程才能让人欣赏。但是,书和画就不一样,这两艺既可以在过程中欣赏,但更以它们的结果示人。

匾额使建筑有了文人气

与琴棋不同的是,书与画更有体裁、风格、题材、流派、技法等区别,它同时区别了爱好者的文化品位与格调.而且其另一特点就是它们的可符号化。可符号化就可装饰化。这正好让墙门的主人找到了一个物质美化和心理表达的切入口.成为再好不过的厅堂脸面的装饰。很简单,人们首先从传统的庙堂建筑中吸收了形式感,把匾额和楹联引入了墙门的中轴线。

墙门里的每一个厅堂,有文化的主人都会起一个很雅的名字,大多取意于诗书典故,曲曲折折地表达主人对自己生活空间的某种自鸣和自得。然后或者自己动手,或者请名人高土题写,再制作成匾额悬挂在堂门的上方,这一来,厅堂就立刻具有不凡的气度。然后,在门的两楹配上一副对联,或者是挂在门枋上的用板材做的板联,或者是挂在檐柱上呈弧形的抱联,那些棕底石青、石绿的字,或者白底黑字,用精致的雕功把文字的手法精神都凸现其上。还有一种更具宁波地方特色的楹联是竹楹联,以纵向劈开的半爿大毛竹作为底料,雕成一副质朴自然的楹联,更具道家的憩淡风格。

楹联的关键更在于内容。对仗工整、平仄相间的句面里,集儒学的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于一体.质朴典雅、含蓄深沉,蕴含着主人崇尚的思想理念。楹联的内容大多推崇读书营商,敦促慈善积德,倡导勤俭孝廉,劝诫浮躁克己,强调修身养性。比如“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或者“敦孝悌此乐何极,嚼诗书其味无穷”,或者“欲高门笫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再畅白一些的如“二字箴言惟勤惟俭,两条正路日读日耕”,或者“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等。

为与墙门的内庭建筑形成想象上的对比,或者表达老墙门人家对自己农村文化的“根”的怀念,内厅的楹联多描写田园风光、自然景色。诸如“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看花寻径远,听鸟人林深”,“月移疏柳过亭影,风送梅花人座香”,“桂花松子常满地,红叶丹枫好吟诗”等,表达了人与自然的那种割舍不断的情缘。

楹联中还有许多修身养性,戒浮戒躁的佳句,虽有几分自制隐忍之情,但细加领悟,对个人品德的修炼不无益处。比如“克己最严须从难处去克,为善以恒勿以小而不为”;或者“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誉群言”;或者“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一忍最高”等,把儒家“吾白三省吾身”的精神贯彻到了日常生活的空间表达中。实际上,《朱子家训》中的许多句子,本来就是为这些楹联准备的,分则拆对独成楹联.合则通篇连贯成文。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宁波的老墙门人家来说,学人的谦和、商人的低调、官人的狡黠,都要求他们不能遇人就高谈学识、阔论才艺,他们只能通过门上、墙上、家具上的文字图饰来表达他们的才识、展示他们的胸怀抱负,从而烘托出他们的人生品格

除了那一道厅堂的门以外,主人对中轴线的装饰意味,主要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雕栋画梁,一是两厢照壁。宁波清末的老墙门,有许多建造得比较考究,其中的标志之一就是雕梁。雕刻的梁架主要在厅堂的前檐,以及月梁、牛腿和雀替。月梁因为形状如冬瓜又叫冬瓜梁,因为体量厚重,雕刻并不会影响其应有的力学功能。柱前的牛腿已经从庙堂建筑的承重功能退化为檐口的装饰,而且正好出露在檐口的亮面,所以过细的雕刻往往表现在牛腿上。作为小托梁的雀替,也主要起到形式上的过渡,其装饰作用与其力学功能平分秋色。精致的檐口常常用拱券装饰,这使厅堂看上去更加凝重细腻。厅堂内部梁架的雕刻在宁波的老墙门里并不多见,但是一些巨室大户也偶有采用。比如龙山虞洽卿故居,它的室内梁架也采用了雕刻,雕刻的花样主要是形式感很强的回纹、勾藤、雷云纹,也有花卉如万年-青、四君子之类。

雕花的“牛腿”已经从结构功能转化为装饰功能

内厅两侧和天井的照壁也受到重视。且不说前厅的照壁,许多人家的第一进、第二进之间的过渡接口,除了用楼门装饰外,腰墙本身就用照壁的方式来处理。斜拼花纹的水磨青砖技术,在清后期达到成熟的境界,能匚巧匠们知道在青砖的侧面作45度的“倒角”,这样在被“倒角”后的砖背留出了一道黏合的灰缝,而使墙面的青砖达到天衣无缝般的弥合。经过水磨处理后,整道墙面平正如镜,只有一块块青砖之间的质感与色差,才体现出隐隐的花形纹样。

另一种处理方法是在两侧厢房的外壁或者暗轩的女墙用照壁的方式处理、除了水磨青砖工之外,镂花砖雕的装饰是十分夺目的。简单的处理是用漏花亮眼窗,用专门预制成型的花窗砖来拼镶,而考究的大户人家,则用十分精致的高浮雕花式。这些高浮雕可以做到多层镂进,目前能够看到比较精致的如镇明路的林宅和慈城的符卿第,这些镂花砖雕,大多取材于“群英会”、“郭子仪拜寿”之类场面宏大、人物众多而又吉祥喜气的故事,其中的人物、鞍马、花卉、虫鸟以及亭台楼阁都错落有致、栩栩如生,也足见传统工匠娴熟的手艺。

中厅的布置尤其煞费匠心。一般的墙门人家,礼仪的厅堂必有腰折、屏风来隔挡内外,除了搁几、大座、八仙桌之类的家具充分表达一种宾主有别、尊卑有序的礼仪精神外,搁几上的奇石、盆景,以及作为厅堂点题作品的巨幅中堂画或者条屏,都为指明主人的情怀和寄托起到暗示作用。日常所谓的古玩珍异,基本上就布置在这样的场合里。

礼仪的中轴线,因为一系列的文化性布置,成为一条戏剧性的展示走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