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渝西高铁通道建设促进了重庆轨道交通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

渝西高铁通道建设促进了重庆轨道交通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两大地区煤炭、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互补性强,装备制造、科技研发互鉴性强,渝西高铁通道建设将进一步促进两地资源要素互补和有效配置,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渝西高铁通道建设促进了重庆轨道交通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

1.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互联互通创造了有利条件

陕西西安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重庆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渝西高铁通道是连接两大地区的重要通道。建设渝西高铁通道将有助于推动两地更好地融入新一轮国家开放战略,促进两地与“一带一路”及长江经济带沿线各国及各地互利合作,推进此区域成为国际物流枢纽和面向亚欧的国际贸易物流桥头堡。同时,渝西高铁的建设将进一步串联南北,促进渝陕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全方位支撑和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促进两地高质量联通发展也将进一步深化推动西南、西北内陆开放,统筹我国沿海、沿边以及内陆开放战略,促进对内对外开放的联动发展。

2.为长江上游地区与黄河中游地区联动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是中国文明两大起源地。重庆地处长江上游,而西安地处黄河中游,它们既是文化古都,又是经济增长极核。两大区域人文交流、民俗风情连贯性强,一直以来缺乏高效的通道连接。渝西高铁通道的搭建将两大文明起源地连接起来,有利于促进不同地区的文化整合与包容交流。两大地区煤炭、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互补性强,装备制造、科技研发互鉴性强,渝西高铁通道建设将进一步促进两地资源要素互补和有效配置,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3.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周边其他城市群互动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渝西高铁联通区域位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关中平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结合部,受秦巴山生态屏障的自然隔绝,三大城市群极核地位突出、发展联动性不高。渝西高铁通道能够连接三大城市群,有助于三地深化基于资源(能源)、人才、科技、信息等要素的产业分工和人文互动,为推动更高层面的南北互动、中西互通奠定了坚实基础。通道建设能够直接联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将沿线城镇串珠成链,推动两大城市群辐射带动沿线地区发展。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渝西高铁西线的广安和达州本身具有较好的经济产业基础,也将成为支撑重庆和西安发展的重要腹地。同时,渝西高铁通道东北部分为关中平原城市群与长江中游城市群之间增加了联系通道,连江出海更加便利;通道西南部分有助于缩短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时空距离,切实推动与长江经济带的联动发展。

4.为带动通道沿线地区“四化同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www.xing528.com)

渝西高铁通道沿线“双欠”发展特征明显,区域发展极不平衡,除重庆主城区和西安市外,城乡差异较大,公共服务和人口集聚能力相对不足。渝西高铁的建设将促进城镇空间沿大通道进一步优化拓展,吸引大批农业人口向城市、城镇涌进,发挥对城市服务功能的集聚作用,带动沿线城市体系完善和功能提升。同时,通道建设将有效促进沿线地区人文历史和自然资源的优势彰显和开发利用,优化配置生产要素,促使沿线城市经济、社会、产业、生活交通等大融合,助推沿线“四化同步”发展取得新成效。

5.为促进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致富创造了有利条件

渝西高铁通道沿线区域横跨秦岭、大巴山,地形复杂,基础设施薄弱,一直以来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属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渝西高铁贯通将极大改善沿线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交通状况,打通对外市场,推动本区域特色优势产业走出去,创造大量脱贫致富的发展机遇。此外,渝西高铁贯通带来往返的巨大客流,也将创造大量的餐饮、购物、消费、休闲和服务需求,有利于文化旅游线路的开通,增强城镇就业吸纳能力,带动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6.为秦巴地区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秦巴地区自然资源优渥,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不仅具有巨大的物种保护和生态涵养价值,而且具有极大的旅游观赏和经济开发价值。搭建渝西高铁通道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在区域发展层面落实“两山论”“两化路”的重要实践。渝西高铁通道的探索性建设,将进一步增强沿线区域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旅游、文化、特色农业等绿色经济在生态保护中更好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加强保护,提高区域保护性开发的整体成效,为重要生态功能地区加快绿色发展提供有益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