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京沪高铁经济案例分析:重庆轨道交通发展问题研究

京沪高铁经济案例分析:重庆轨道交通发展问题研究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京沪高铁全长1318千米,纵贯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和冀鲁皖苏四省,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所经区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活跃的地区之一。济宁市在京沪高铁开通后很快融入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围绕济宁优势产业,与上海、苏州、无锡、天津等城市签订了多项产业转移和配套合作协议,实现互补对接、扩散对接、连锁对接,构建起高层次产业基地。

京沪高铁经济案例分析:重庆轨道交通发展问题研究

京沪高铁全长1318千米,纵贯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和冀鲁皖苏四省,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所经区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活跃的地区之一。沿线地形以平原为主,局部为低山丘陵区,经过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京沪高铁总投资约2209亿元(当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最大的项目),设24个车站,设计速度为300千米/小时。2008年4月正式开工,2011年6月通车,北京到上海最快只需4时48分。

环渤海和长三角经济圈互动加强,区域辐射带动效应显著。环渤海与长三角两大经济圈之间加速形成融合互补的良性合作关系,大大强化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优势及其向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辐射与带动效应。目前,其已进一步促进加快形成东中部若干城市群格局,成功整合与拓展了长三角经济圈、京津唐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和山东半岛经济圈等区域经济的发展空间和辐射力度。

产业集中度有效提升,区域分工格局持续深化。京沪高铁有力促进了京、沪两大中心城市向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等沿途省份实施产业转移,产业转移总规模高达数千亿元。距长三角最近的徐州—宿州—蚌埠滁州一线成为承接我国东部沿海制造业转移的重点区域。济宁市在京沪高铁开通后很快融入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围绕济宁优势产业,与上海、苏州、无锡、天津等城市签订了多项产业转移和配套合作协议,实现互补对接、扩散对接、连锁对接,构建起高层次产业基地。济南、德州、南京、徐州等立足于发展先进制造业以及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沧州泰安、宿州、蚌埠、滁州等地级市以及滕州、昆山、丹阳等县级市,更多发挥其在劳动力、土地、资源方面的低成本优势,通过不断改进生产效率和提升技术水平,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

第三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旅游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多家相关企业开启“京沪线战略”,先后在苏州、常州、济南等沿线城市落户,带动旅游、商贸、餐饮、购物、文化等第三产业发展。由北京、上海、天津、济南、南京、沧州和蚌埠七座城市发起成立的“京沪高铁旅游推广联盟”,连接北京和上海两大旅游城市,途经山东泰安、曲阜、枣庄等地,依托京沪高铁,联合开展面向主要客源市场的调查研究,定期开展旅游研讨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城市旅游合作。

都市圈辐射效应增强,城市建设注入新活力。京沪高铁沿线分布6个都市圈,分别为京津冀都市圈、济南都市圈、胶东都市圈、徐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和长三角都市圈,高铁“时空压缩”促使各都市圈交流持续强化,天津、济南、南京等核心城市的扩散效应和马太效应表现更加突出。同时,沿线许多城市以高铁为依托,借助高铁带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资源,建设了“高铁经济带”“高铁新城”“高铁新区”。

“高铁同城效应”优势凸显,“双城生活”成为可能。北京、天津、上海、济南、南京等大城市与周边小城镇的时空距离极大缩短,促使周边小城镇向卫星城方向发展,吸引大城市人流,平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缓解大城市压力。沿线城市之间同步打造了“同城”高铁公交化通道,使得人们的活动范围、资源分配和利用范围拓展到城市群范围,改变了人们的活动空间和对城市边界的认识,出现了“1小时生活圈”“2小时高质量服务圈”。

专栏1 京沪高铁沿线部分高铁新城发展特点(www.xing528.com)

苏州:高铁新城以“高铁枢纽、创智枢纽”为产业引擎,推进“苏州新门户、城市新家园、产业新高地、生态新空间”建设,将积极实施大数据产业、楼宇(总部)经济、电子商务等产业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并科学制订孵化器、亿元楼宇、特色平台、研发机构、品牌企业等专项提升行动计划,加快形成产业链,彰显集聚效应。

昆山:凭借高铁“速度效应”,众多台企在昆山设立地区总部、采购中心、培训中心。

无锡:无锡市依托高铁车站规划了总面积125平方千米的全国首个高铁概念新城区——锡东新城,引得众多“产业大腕”竞相入驻,新城成为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新高地、城市拓展的新空间和产业发展的新增长极,也带来了大量旅游资源。

沿线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交通网络构建提速。京沪高铁在快速提升运输通道客运能力同时,释放了大量货运能力,并同步促进了沿线公路、民航和水运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形成了大能力、多层次、多样化的综合运输网络,各种运输方式都能发挥优势,实现合作共赢。一批新型客站枢纽应运而生,在“公共交通优先、分区组织、立体换乘、分层布设”设计思路下,将铁路客运的功能与市政交通手段综合考虑,强调大交通的概念,实现了旅客快速通过和快速换乘。

专栏2 铁路与民航合作推出“空铁联运”“空铁通”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和春秋航空合作打造的飞机+高铁的“空铁快线”已经覆盖苏州、无锡、常州、杭州嘉兴、南京、宁波绍兴、昆山、镇江、台州、义乌桐乡、丹阳、合肥等华东地区的15个城市,购买空铁联运产品的旅客,享受免费高铁车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