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庆轨道交通发展问题的研究成果

重庆轨道交通发展问题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探索一条生态和生计兼顾、开发和开放联动、保护和发展协同的高铁沿线绿色发展之路,将渝西高铁沿线建设成国家新型绿色发展示范区。以渝西高铁主干线和汉江、长江等大型交通走廊为轴线,强化高铁主干线沿线水源涵养林带及绿带建设,有效连接绿色发展示范区内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等各类生态绿心,逐步构建起沿线景观化的绿色生态廊道体系。

重庆轨道交通发展问题的研究成果

渝西高铁所在的秦巴山区和三峡库区,既是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也是连片贫困地区,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突出。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格践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筑牢长江上游和黄河中游生态安全屏障,强化高铁沿线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紧抓绿色消费升级机遇,依托重庆主城和西安两大核心的带动,着力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扩大绿色生态产品供给服务。探索一条生态和生计兼顾、开发和开放联动、保护和发展协同的高铁沿线绿色发展之路,将渝西高铁沿线建设成国家新型绿色发展示范区。

1.筑牢高铁沿线生态安全屏障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渝西高铁沿线地区实现后发赶超最大的资源资产。同时,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也是渝西高铁沿线地区担当的重大职责使命。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夯实自身生态环境基础,强化高铁站点城镇和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创建秦巴山脉国家公园,永葆秦巴山区和三峡库区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良田净土的生态本底。

一是加强高铁沿线生态环境保护。以沿线防护林带、农田林网、道路林网、水岸林网“一带三网”建设为重点,局部地区可以提高标准,进行园林式绿化或以林带贯通。开展沿线污染治理、生态建设和修复、景观改造、绿化亮化、安全防护等综合治理,集中解决高铁沿线部分区段可能存在的生态破坏、大气和河流污染、垃圾乱堆、建筑物乱搭乱建等影响沿线景观的问题。全面提升对沿线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等的保护与管理综合能力,推进自然保护区规划化和信息化建设,加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禁开展破坏生态环境的各类开发活动,维护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稳定。

二是构建绿色生态景观体系。科学划定高铁沿线生态控制线,完善高铁沿线包括河流、山脉、城市在内的多层次、立体化生态景观体系,构建长江上游南北向秦巴绿色大动脉。以渝西高铁主干线和汉江、长江等大型交通走廊为轴线,强化高铁主干线沿线水源涵养林带及绿带建设,有效连接绿色发展示范区内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等各类生态绿心,逐步构建起沿线景观化的绿色生态廊道体系。引导城镇空间合理增长,提升高铁沿线主要站点节点城镇的绿色生态服务功能,全面优化人居环境,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工程,应对高铁开通带来的人流集聚扩张,提高高铁沿线城乡生态对人口的承载力

三是合力创建秦巴山脉国家公园。夯实自身生态环境基础,积极创建秦巴山脉国家公园,着力推动生态资源价值的实现。以渝西高铁为主干线,进一步摸清秦巴地区生态系统功能与资产价值,统筹实施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提升公共生态产品生产供给能力。探索建立秦巴山国家森林步道,将典型的自然景观地段包括在内,利用渝西高铁交通动脉优势吸引人流,构建渝西高铁生态示范区新地标。构建“严保护、大科研、全检测”及社区共享机制,以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城口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高山湿地生态系统及北亚热带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的完整保护为核心,将秦巴山脉国家公园建设成人类的“自然课堂”、世界的国家公园精品、人类的自然遗产保护示范地。

2.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www.xing528.com)

渝西高铁的建设为沿线地区发展和居民脱贫致富带来了新机遇、新动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价值是沿线区域发展的共同诉求。必须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为主体的原则,从资源利用、生产消耗、废物处理、最终消费的全产业链着手,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扩大绿色产品供给,打造绿色循环产业链,构建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生态经济发展格局。

一是推进工业绿色化改造。针对渝西高铁沿线地区资源依赖性强、传统制造业为主的特点,加快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推动工业绿色化改造,壮大绿色工业体系,坚定不移践行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径。全面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严格执行产业禁投清单,加强工业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污染企业。引导渝西高铁沿线矿产加工、能源建材、化工医药等传统工业企业不断升级设备、技术和工艺,以大数据、智能化为重要手段,推进全过程绿色化生产,高起点推动转型升级和绿色化改造。根据渝西高铁沿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结合当前国内外技术方向和产业前景,重点参照《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选择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绿色建材等符合绿色生态产业定位的产业项目,积极培育壮大新兴绿色工业。

二是着力发展山地生态农业。利用域内优良的生态环境优势,围绕保障特色城镇带农产品供给,推动本区域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快发展山地生态农业和特色林下经济,扩大优质生态农产品供给,探索生态产业化新路子,打造国家重要的山地生态农产品供给基地。加快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以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创新园为抓手,推动种养殖基地规模化建设和标准化改造,打造一批具有秦巴山区特色的优质生态农产品生产基地或产业带。加强生态原产地保护,紧抓绿色消费升级机遇,利用自身负氧离子含量高、富硒等生态优势,积极申报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8]和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加快开展国家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建设工程。着力推进农业品牌化战略,依托产业链较为成熟完善的集聚型产业、产品特色鲜明的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具有规模效应的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培育绿色、安全、品质好、地域性强的山地生态农产品品牌。

三是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严格遵循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支持企业间、行业间、产业间废弃物或副产物交换利用,围绕主导产业引进补链项目,延伸产业链,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环保基础设施共享、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积极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以安康、万州涪陵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各区县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和生态化升级为核心抓手,逐步建立“沿线产业大循环、产业园区中循环、企业主体小循环”的循环经济体系。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快循环链绿色关键技术突破,重点推广立体复合循环模式和种养结合循环模式,推进种植、养殖、生物质能、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休闲旅游等循环链接,形成跨企业、跨农户的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联合体,构建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现代复合型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3.倡导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大力宣传“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深入人心,加快引导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将渝西高铁沿线打造成西部地区率先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的示范带。加强示范引领和典型塑造,层层分解示范任务,推进低碳家庭、低碳社区、低碳城镇的示范建设。健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倡导企业产品包装适度简约,引导企业对产品进行可回收包装。加强高铁城镇带公共交通和人行步道等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创造条件并积极鼓励城乡居民选择公共交通、骑行、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加快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储运、分类处理,倡导废旧物回收利用,减少使用一次性产品。加强公益环保宣传,培养节约型消费观,引导居民养成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