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安经济发展问题研究成果

西安经济发展问题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弘扬延安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李耀萍摘要: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时期确立的革命精神。本文从革命、执政、人本、和谐的角度,观察与思考陕甘宁边区的执政理念和实践,试图以此立论,从执政的角度赋予延安精神新的解读,寻找其与科学发展观内在的联系并探讨在新时期如何弘扬延安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

西安经济发展问题研究成果

弘扬延安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

李耀萍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摘 要: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时期确立的革命精神。站在革命党的执政视角重新审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执政实践,可以发现延安精神同时也是革命党的执政理念。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它赋予延安精神以鲜明的时代内容和时代特征。在新时期弘扬延安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要把握弘扬和践行的与时俱进,把握弘扬和践行的主体,把握弘扬和践行的历史方位,才能在弘扬延安精神中践行科学发展观,在践行科学发展观中弘扬延安精神。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延安精神;执政能力;与时俱进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时期确立的革命精神。我们党在推翻旧政权、建设新政权之后,“为人民求解放”就实实在在地落实到了“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宗旨上。综观党在延安时期的执政实践就可以发现,延安精神是陕甘宁边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呈现出进步、繁荣、和谐景象的思想保证,称之为一种执政观也是准确的。延安精神在指引陕甘宁边区建设和谐社会的执政实践中,体现为优秀的执政能力,这样和谐的社会应该成为我们党执政所追求的常态。本文从革命、执政、人本、和谐的角度,观察与思考陕甘宁边区的执政理念和实践,试图以此立论,从执政的角度赋予延安精神新的解读,寻找其与科学发展观内在的联系并探讨在新时期如何弘扬延安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

一、延安精神也是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

社会革命是指对整个社会进行根本性的改造。如果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翻身求解放的全部过程称为革命,那它应该既包括了改朝换代的政权变革,也包含了改天换地的社会建设。这样的革命不仅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行动,也是“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坚强与执著。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和执政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虽各具其时代特色和风貌,但为人民利益而艰苦奋斗的特点则是共同的,延安精神也符合这样的特点。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陕甘宁边区局部执政实践产生的精神体系。它被概括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中国革命是在极端困难又无外援的环境中前进的,这样的环境,锻造了中国共产党人一种特殊的品格,这就是“独立自主,艰苦奋斗”,不怕鬼、不信邪、不怕牺牲。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我们只有走自己的路,自己解放自己,这就是历史的结论。正是依靠这种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战胜了强大的国内外敌人,战胜了无数来自自然界和社会的巨大困难,不断开创革命事业的新局面,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坚定的政治立场、必胜的革命信念严明组织纪律和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在革命斗争中的生动体现,因此,它是一种革命精神。

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正处在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历史进程中,它既要推翻压迫人民的反动政权,又要建设人民民主的区域政权,除了枪杆子的较量,还存在政权先进性和民心的竞争。因此,延安精神在坚持共产党的革命性和斗争性的同时,也要显现其作为执政党的建设性与和谐性。党在陕甘宁边区局部执政的业绩,被公认为是我党执政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它向中国人民宣示:我们不但能砸碎一个旧世界,我们还有能力建设一个新世界。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就是这种革命党与执政党的统一,延安精神就是革命精神与执政能力的结合。

延安精神既是革命党的精神,也是革命党的执政理念。新时期研究延安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探索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权模式和执政方式的创新、经验与启示。陕甘宁边区相对于苏维埃时期的执政方式,具有新的创造和经验。

新民主主义政权模式:陕甘宁边区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执政探索,是对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设计的民主联合政府蓝图的实践。陕甘宁边区政权不实行土地革命政策,依靠工农阶级,团结其他抗日阶级,不改变,但调整原有生产关系,民主和法制是陕甘宁边区政权执政的基本形式,具有民主共和国的政权雏形。我们党在延安时期执政上的创举,是实行了民主选举。边区的各级政府由普选产生,边区非阶级的民主和非阶级专政的政权特点,使边区的民主制度具有最广泛的阶级和群众基础。边区各阶层的人民无论其政治态度、精神信仰、经济地位如何,都享有平等的公民权。陕甘宁边区政府“三三制”政权结构是一种政治基础大大扩展了的政权形式,它在政治上由一党领导,在组织和制度上实行党政分开、民主选举和少数服从多数。实践证明,“三三制”的政权结构并没有放弃党对政权的领导,却使共产党人学会了在民主政权中的领导艺术和执政本领。通过对议会民主的学习和锻炼,在陕甘宁边区和其他根据地民主政权的施政中,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已经能应对一些复杂的问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让人民监督政府,这个政府才能摆脱“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历史周期率的支配,是陕甘宁边区执政实践对于后来执政者的重要启示之一。

依法执政的观念:作为一个执政党,要巩固自己的政权,首先必须建立起法律权威和规范,这样才能使人民的权力和新生的政权获得制度化的保障。在延安时期政权建设的过程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等概念,但这些执政的先进理念、方式、方法和途径,在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中却已经初见端倪。尽管抗日战争时期缺乏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大环境,陕甘宁边区仍然制定颁行了六十四个类别一千多个法律、法规,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并建立了各级司法机关,基本上形成了边区高等法院、高等法院分庭、县司法处和地方法院三级司法机构体系,保障了边区法律的实施落实,这是我们党在政权建设上依法治国的初步实践。

社会和谐的执政常态:党在陕甘宁边区的执政,经历了由工农专政政权、抗日民主政权向新民主主义政权的转变,这种党的路线和奋斗目标的转变大都是以政策调整的方式有序而稳步的进行,避免了剧烈的断层和反复,因此没有引起边区政治和经济社会的大动荡。边区的经济政策始终适应当时当地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绝大部分时期坚持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改善人民生活、争取抗战胜利的方针,经济运转总体平稳。

正确处理执政条件下阶级斗争:陕甘宁边区的阶级斗争始终存在,但是我们党正确地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新民主主义的阶级政策,对于边区内部的地主资产阶级,是以斗争求联合。边区并不是不存在社会矛盾,只要不是处于极端的对抗和冲突之中,完全可以通过民主的、调解的形式解决,促使矛盾各方能够良性互动、和谐共存,实现社会的安定有序。我们党在延安时期执政的一个经验,就是没有通过大规模的、腥风血雨的阶级斗争进行社会改造,同样达到了限制和消灭剥削的最终目的。

二、科学发展观与延安精神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延安精神是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党的思想意识和执政观,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开放时期执政党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延安精神与科学发展观分别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代和执政时代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范例。

首先,科学发展观和延安精神都是党的理论创新。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仍然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无产阶级政党,党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就必须始终保持革命性。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给我们指明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大方向,其本质是社会生产关系的革命,这个意义上的革命,是共产党要始终坚持的。因此,中国共产党是胸怀革命目标的执政党。

延安精神是党的革命精神,它向人民宣示了其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延安精神又是党的执政观,它向人民展现了其为人民服务的政权性质;延安精神指引下的陕甘宁边区和谐社会,它向人民呈现的是欣欣向荣的新中国模型。延安精神在某种意义上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执政作风和能力方面向中国人民的承诺,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基石之一。(www.xing528.com)

科学发展观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处于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应对当代变化的国情、世情、党情、民情治国理政的执政方略。在坚持和发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所形成的革命精神、优良传统的同时,要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改革创新。

其次,科学发展观和延安精神都是实事求是的思想产物。最先用实事求是来概括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正是在延安时期。延安精神,就包含了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精神。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也是基于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表明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上的深化,既表现出我们党的先进性特征,也体现了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增强,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社会发展与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事业的负责态度和战略远见。

再次,延安精神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来源。第一,科学发展观继承了延安精神的实事求是之脉。第二,科学发展观继承了延安精神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第三,科学发展观继承了延安精神关于艰苦奋斗的思想。第四,科学发展观继承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精神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另外,科学发展观又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以宽广的世界眼光和深刻的战略思维观察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生动运用和体现。科学发展观既是对以往发展观的继承和创新,也是对不合时宜发展思想的扬弃和超越。

三、弘扬延安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

由于延安精神与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并与时俱进的,这一内在的一致性,决定了两者的本质联系;决定了弘扬延安精神的过程,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只有践行科学发展观,才能更好地弘扬延安精神。

弘扬延安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要把握弘扬和践行的与时俱进,把握弘扬和践行的主体,把握弘扬和践行的历史方位,才能在弘扬延安精神中践行科学发展观,在践行科学发展观中弘扬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中国化,不断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果,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科学发展观也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经典。因此,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是我们准确、完整地理解科学发展观和延安精神必备的素质。比如,延安精神在精神实质不走样的前提下,其表达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现在我们常说的“一切从实际出发”“执政为民”“一心一意谋发展”,就是延安精神在当代语境下的表达,同样继承了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和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革命党对于执政理念的初步探索,相对于科学发展观这样的执政方略,它对应的世情、国情和民情不完全相同,但它奠定的执政思想、宗旨和作风仍然是当代执政党的准则,这是我们在新时期践行科学发展观时必须弘扬延安精神的现实意义。在新时期弘扬延安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要把重点放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执政经验的凝练,它本身就是一种执政能力。弘扬延安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首先应该是对共产党员这个群体的特别要求,他们是弘扬延安精神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主体。弘扬延安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还与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党在延安时期执政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才能孕育、产生、发扬、光大延安精神。同样,党在执政条件下,构建和谐社会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现在,我们党正处在执政兴国的历史方位,党的政治功能、党的自身建设、党与国家社会其他政治主体的关系,以及治理国家社会的理念、方略与革命战争年代均存在着差异。这也是我们在新时期弘扬延安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

胡锦涛同志指出:“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过去是、今天仍然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新时期我们党已经把延安精神融汇到党的基本思想体系中去整体地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都有延安精神在闪耀。当然,新时期宣传理论工作求真务实的特点和“不争论”的环境,对延安精神的宣传缺少“突出政治”年代的喧嚣和张扬,却正表明我们党对延安精神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北京:档案出版社,1986~1990

[2]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

[3]宋金寿,李忠全主编.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

[4]荣敬本,罗燕明,叶道猛.论延安的民主模式:话语模式和体制的比较研究.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4

[5]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民主中国的模型——陕甘宁边区政治文明建设.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

[6]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陕西历史.第一卷.西安: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