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安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解析小人物命运的传记

西安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解析小人物命运的传记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观照小人物命运的鲜活传记——梦海《龙街的老少爷们》印象向迅(土家族)对小人物命运的关注,几乎是每一个将目光聚焦于现实生活和当下生活的作家瞄准的靶子。通过这些小人物辛酸悲欢的命运,梦海企图为我们还原“文革”时期龙街小镇的生活现场。尽管梦海是力图展现六十个小人物的命运,却在无形中为我们打开了一幅湘东社会的世情图。与其说梦海是在为龙街上的小人物立传,不如说他是在力图表现和观照一个以龙街为中心的心灵世

西安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解析小人物命运的传记

观照小人物命运的鲜活传记

——梦海《龙街的老少爷们》印象

向 迅(土家族)

(湖南省作协,湖南 长沙 410003)

对小人物命运的关注,几乎是每一个将目光聚焦于现实生活和当下生活的作家瞄准的靶子。一旦他们调准了准星,就会果断地拉动扳机,击中目标。任何一部作品,即使是那些描写宏大题材、书写英雄伟人的作品,都离不开小人物的影子。在现实生活中,英雄与伟人是极少数,绝大多数都是平凡人。他们的命运或许如蝼蚁一样卑微,他们或许就守住一块土地度过了一生,可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价值,这个价值无人可以替代。而正是由这绝大多数平凡人的价值叠加在一起,才构成了社会的核心价值,也正是由这绝大多数平凡人的历史串联在一起,才有了民族的历史和国家的历史。从某种意义而言,小人物才是生活和社会的主角。

文学史上经典的人物形象,几乎都可归入小人物。作家通过对小人物外貌的状摹、语言的呈现、性格的刻画,将他们或悲或喜的命运、或善或恶的人性跃然纸上,映入我们眼帘,刻入我们脑海,久久挥之不去。即使合上了书本,那作品中的人物依然活脱脱地在我们眼前跳跃,他们的命运依然被我们深深地关切着。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剖析他们复杂的性格,展开他们多舛的命运,当是叙事性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创作的正途,而这最重要的一点恰恰在当下的小说创作中被淹没了,作家把情节反客为主,下足了伏笔,怂恿着读者,然而读完洋洋几十万字的作品,却没有一个人物形象留下来,这无疑将当下文学创作引入歧途。

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在当下的文学创作中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那是文学作品可能获得文学史认可的希望之所在。在我阅读完《龙街的老少爷们》(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第1版)这本集子后,我对作者梦海肃然起敬。这是一本专事传写小人物命运的书,写出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与爱恨情仇。对照着书中所传写的一个个小人物,我们似乎立即就可以在生活中找出他们的原型来。他们无法驾驭自己的命运,那个命运,对于他们而言,充满了未知和变数。他们的命运,在生活这个大染缸里,似乎真的就是一条小鱼,前途叵测,交叉着悲剧性与戏剧性。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从作品中立了起来,让我倍觉亲切,却又时时叹惋于他们无奈的时刻都有可能被改变的命运。而这就是真实的人生,也是真实的生活。也就是在这样一本集子里,可以发现梦海在人物和叙事角度的选择上慧眼独具,能够敏锐地洞察到生活中具有文学价值的蛛丝马迹。同时可以窥见他对小人物书写的执著,而这是否可以体现他的文学理想?

写小人物与把小人物写好显然是两个创作层面的事情。小人物相对于大人物,少了轰轰烈烈的场面和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但要把小人物写好实属不易。然而在梦海的笔下,六十个乡村小人物似乎被他手到擒来。这些生活在龙街上的小人物,是那么有趣,有味,同时又是可歌可泣可叹可悲的。悲剧性的命运,常常被梦海不动声色地刻画得入木三分。他善于抓住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代表性事件,把特定时代环境下小人物的人生遭际与命运的不幸昭示出来。六十个小人物集体集中亮相,不是一个小事件,非得要有足够的气魄与胆量不可。同是一个镇上的人物,要做到不重复,同时赋予每一个人鲜明的性格特征和独特的话语权,无疑是对作家写作功底的巨大考验。但梦海以扎实的白描功底,往往三言两语就将一个人物的轮廓勾勒得十分清晰,在我阅读的时候,脑海里会情不自禁地浮现出一个个人物的面目来。在一部作品中,作家如果把人物形象刻画得鲜活、丰满、复杂、立体,而非死气沉沉、扁平、简单、平面,那么已经大有可为。(www.xing528.com)

将小人物的生活描写得万分逼真,将他们突然遭遇命运转折所承受的来自龙街这个小世界的评判时的种种条件反射表现得万分真实,将六十个小人物的内心世界挖掘得如同当面剖开了他们的心境,恐怕都来自于梦海对乡镇生活的扎实积累和对过往人生经验的集中释放。捕捉世间万象,继而以吝啬笔墨倾泻于笔端,做到一叶知秋,乃具大家气象。梦海在行文中,大多是力图以人物性格的多端变化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又在故事情节的演变中将一个人物形象烘托出来。他是一个娓娓道来的叙述者,将他所积累的乡镇生活经过沉淀、选择与嫁接等若干步骤后,把一个值得深思的故事讲出来,把一个值得关怀的小人物引出来,并不直接掺杂进他的意见。但我们在阅读中,在那一个个小人物身上,感受得到来自作家内心的力量。在那温情脉脉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一个作家必备的品质和素养,那即是对底层生活的关注,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对底层情感的悲悯。

每个小人物的一生都是一部不可重复和不可复制的历史,他们五味杂陈的生活撰写了个人史的传奇。梦海给我们打开的六十部个人史,都有着相同的历史背景,他们的命运浮沉与生活蹉跎无不打上了“文革”的烙印。通过这些小人物辛酸悲欢的命运,梦海企图为我们还原“文革”时期龙街小镇的生活现场。这也就意味着梦海在写作这本书时至少包含了这样两层含义:那些出现在书中的小人物形象既是个体平民百姓在特殊环境下生活与情感的写照,更是龙街民众集体生活的写照;龙街在地图上或许觅不可寻,却是当时中国社会境况的一个缩影。在阅读中很容易觉察到,六十部单独成篇的个人史,实际上又被一根线紧紧串联着,自成一部完整的历史。那根线,既是波折起伏的生活,也是悲喜无常的命运。那么多小人物的命运使作品形成了一道强有力的冲击波,具有了冲击心灵的力量。

方言、乡间俚语游刃有余地运用,使作品的语言丰满、鲜活,它们很符合小人物的言说方式与处世准则,同时也增添了作品的感染力。尽管梦海是力图展现六十个小人物的命运,却在无形中为我们打开了一幅湘东社会的世情图。在这幅跌宕着小人物生命悲欢与人性昭然若揭的画轴里,湘东社会的人情交往、风情民俗、生活流弊等等相关知识都一并呈现于读者眼底。

梦海为我们描写的龙街是一个充满了传奇色彩却又时时被残酷的现实砥砺着的镇子,在那样一个特定的年代,各种丛生的杂芜的思想与古老的道德常常短兵相接。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在这一方水土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在梦海的笔下,我们差不多读到了湘东各行各业挣扎在生活里的小人物的命运。与其说梦海是在为龙街上的小人物立传,不如说他是在力图表现和观照一个以龙街为中心的心灵世界。

梦海把目光集中于湘东小镇龙街,写这里的人物,写人物的命运,与他的生活经历有着必然联系。他或许就是想将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和经历的生活毕现于笔端,将那些记忆中的脸谱从脑海里勾勒出来,将那些已经不复存在的历史重现于他的理想国,为他过去的历史作注脚,为我们今天的历史作参考,而不仅仅是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回味。至于他在写作的过程中那样集中笔墨书写一个小地方的人事、人生与人性,是否是出于创作意图上有意识地调整,还是无意仅仅出于一种创作的冲动,我们不得而知,然而他这种以小地方(或小世界)反映大世界的创作方法,是文学创作的自觉,更是文学创作回归生活与自然的必然之路,或许,这也是文学创作摆脱世俗论和无根状态两个极端的得道之法。梦海在创作中对那一段特殊时代的生活是否持有批判态度,我相信读者在阅读中都能有所体会,毕竟将那一种小人物所背负的辛酸的生活在历史进行的状态中展示出来,比无端的个人态度要有价值的多。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部《史记》,一部《水浒传》,都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典范。往往寥寥数笔,人物皆清晰毕现。前者以历史上的大人物为起笔,后者以英雄好汉为开端,都不是小人物的故事。梦海在《龙街的老少爷们》中刻画的小人物数量之多、形象之逼真,更有一气呵成之感,这在我有限的阅读视野里并不多见,理应引起我们更多更广泛的关注。更有意思的是,其中的故事大多充满了乡野情趣,草莽气息,均以小见大,啼笑皆非之余,发人深省。梦海正值壮年,创作上也处于喷发期,那是经年积累的结果,所谓厚积薄发正是这样一种创作状态。相信他继续坚持写下去,把自己深刻的生命体验与经历的那些人生、熟悉的世间百态结合起来,假以时日,离大器晚成之境不远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