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实施阶段,也就是大学生由一名学生向职业人的过渡。所以仅仅有职业目标和规划方法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实施,使其帮助自己最终达到职业目标。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提出的归因理论[4],认为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及其结果的归因是复杂而多维的,并且自我的归因将影响到今后类似行为的动机。从归因理论中,我们发现影响学习动力的因素是努力,是兴趣、能力、学习方法,还有教师或其他社会环境因素。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

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实施阶段,也就是大学生由一名学生向职业人的过渡。所以仅仅有职业目标和规划方法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实施,使其帮助自己最终达到职业目标。

(一)学会学习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三字经》上的这句话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在这个铺天盖地的资讯信息扑面而来的知识爆炸时代,固守已有知识定会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作为大学生,不但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更要把零散知识组织、建构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把知识真正地转化为力量。

一方面,培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动机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是引起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以满足其学习需要的一种心理状态。学习动机在学习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但对我们的学习起着巨大的推动力量,又控制着我们学习的正确方向。学习动机可以使我们积极主动、持之以恒地进行学习,努力寻找各种途径把难点弄懂,从而取得优异的成绩;学习动机是推动我们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而努力学习的动力。当然,学习动机过强与过弱都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如学习动机太强,一般对自己抱有很高的希望,有时制定的学习目标不切实际,这样一来学习成绩的好坏可能造成情绪过于紧张,学习效率会降低。所以要学会对过弱和过强的学习动机进行适当的调节。

下面可以依据大学生学习动力自我诊断量表[3]来测试分析学习动机。大学生学习动力自我诊断量表指导语: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阅读每个问题并做出“是”或“否”的回答。本量表一共有20个问题,注意不要漏答任何一个问题。

(1)如果别人不督促你,你极少主动的学习。

(2)一开始读书就觉得疲劳与厌烦,只想睡觉。

(3)当你读书时,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提起精神。

(4)除了老师指定的作业外,你不想再多看书。

(5)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知识,你根本不想设法弄懂它。

(6)你常想:自己不用花太多的时间,成绩也会超过别人。

(7)你迫切希望自己在短时间内就能大幅度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8)你常为短时间内成绩没能提高而烦恼不已。

(9)为了及时完成某项作业,你宁愿废寝忘食、通宵达旦。

(10)为了把功课学好,你放弃了许多你感兴趣的活动,如体育锻炼、看电影与郊游等。

(11)你觉得读书没意思,想去找个工作做。

(12)你常认为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没啥好学的,只有看高深的理论,读大部头作品才带劲。

(13)你平时只在喜欢的科目上狠下功夫,对不喜欢的科目则放任自流。

(14)你花在课外读物上的时间比花在教科书上的时间要多得多。

(15)你把自己的时间平均分配在各科上。

(16)你给自己定下的学习目标,多数因做不到而不得不放弃。

(17)你几乎毫不费力就实现了你的学习目标。

(18)你总是同时为实现好几个学习目标而忙得焦头烂额。

(19)为了应付每天的学习任务,你已经感到力不从心。

(20)为了实现一个大目标,你不再给自己制定循序渐进的小目标。

评分与评价:上述20道题目可分成四组,它们分别测查你在四个方面的困扰程度:1~5 题测查你的学习动机是不是太弱;6~10题测查你的学习动机是不是太强;11~15题测查你的学习兴趣是否存在困扰;16~20题测查你在学习目标上是否存在困扰。假如你对某组(每组5题)中大多数题目持认同的态度,则说明你在相应的学习欲望上存在一些不够正确的认识,或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从总体上讲,选“是”记1 分,选“否”记0分,将各题得分相加,算出总分。总分在0~5分,说明学习动机上有少许问题,必要时可调整;总分在6~10分,说明学习动机上有一定的问题和困扰,可调整;总分在12~20分,说明学习动机上有严重的问题和困扰,需调整。

另一方面,建立学习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个体一旦对某学科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以积极的情绪去研究和探索它,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充分地挖掘自己的学习潜能。有不少同学有这样的体验:听得懂的课就有兴趣,听不懂的课就没有兴趣;掌握较好的课的兴趣就浓,学不好的课就缺乏兴趣。可见,兴趣是知识的积累。只要你学好每一门课,你对每一门课就逐渐拥有了兴趣。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厌烦一些科目的学习,是缺少发现科学的美。其实,每门学科都有美的元素,我们要善于发现它们的美,以此来增强学习的兴趣。

(二)进行积极归因

正确的归因不仅能使我们端正学习态度,激励我们通过努力不断提高自己,而且还会使我们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地看待学习中的成与败。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提出的归因理论[4],认为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及其结果的归因是复杂而多维的,并且自我的归因将影响到今后类似行为的动机。他认为人们在解释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结果的原因时往往考虑以下六个方面:①能力(或天资);②努力程度;③任务难度(工作难度);④运气(机会);⑤身心状况;⑥其他(如别人的反应)。维纳对这些成败的原因从三个维度上进行了归类:①归因来源,即把成败归于自身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原因。内部原因包括能力、努力和身心状况;外部原因包括任务难度、运气和别人的反应。②稳定性,即原因是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能力和任务难度是较稳定的原因,而努力、运气、身心状况和别人的反应则是不稳定的。③可控性,即原因是否可以由自己控制。努力是可以由自己控制的,而能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和别人的反应均非个人所能控制(见表5-3)。(www.xing528.com)

表5-3 归因理论

从不同的维度上沿着不同的方向进行归因对学习动机的影响是不同的。如当我们把失败归为能力低时,可能使我们丧失学习的动力;而当我们把失败归为运气不好或不够努力时,则有利于我们提高学习动机。相反,如果我们把成功的原因归为能力高时,有利于提高学习动力;而当我们把成功归结为运气时,则可能降低学习动机。

从归因理论中,我们发现影响学习动力的因素是努力,是兴趣、能力、学习方法,还有教师或其他社会环境因素。积极的归因是把学习成功归为自己的努力、端正的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正确运用;而把失败归于自己努力不够,学习方法不正确,而不是缺乏能力,更不是社会和教师因素。为此,我们要树立“努力就能成功”的信念,它能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当我们不断获得努力就能成功的体验时,学习就会成为一种主动行为了。

(三)定位合理目标

明确自己的实际情况后,要从主客观实际出发,把目标建立在切实可行的基础上。评价目标是否合理的一种方法是看目标是否设置在虚线之间,即目标位于自己的真实水平上下。例如,如果自己的真实水平是80分,理想水平与保险水平分别为90分与70分,那么可以将目标设置在75~85分之间。见图5-1[5]所示。

图5-1 合理目标设置

(四)运用SQ4R 策略系统

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它是伴随着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而发生的一种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是一种对学习过程的安排。SQ4R 策略系统[6]是目前在大学生学习中一种广泛、有效运行的学习技术。其步骤如下:

1.浏览(Survey)

浏览全书,大致了解材料的主要内容。此过程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看书名、文章标题和作者信息,做好学习新材料的思想准备;查阅每个标题和副标题,在深入阅读之前在头脑中确定材料的整体架构;浏览前言和后记以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和意图,并通过纵览抓住材料的核心观点,这可以帮助我们在后续阅读中组织观点。

2.提问(Question)

提问的简单做法是将标题转换成自己尽可能想出的几个问题,然后通过阅读来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可以激发我们的好奇心,从而增强对新学材料的理解。例如,标题是“学习策略”,可以这样提问:什么是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有哪些种类?学习策略的作用是什么?我们怎样掌握学习策略?

3.阅读(Read)

阅读可以填充我们头脑中建立起的框架。细读章节来回答上一步提出的问题。不要逐字逐句逐行地读,而要积极地寻找答案,抓住实质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可能会提出一些疑问,将这些问题记录下来,形成笔记,或直接记录在教材上,或把内容重点、难点摘抄及心得体会写在专用笔记本上。

4.陈述(Recite)

读完后,合上书尝试简要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最好能用自己的语言举例说明。如果不能清晰地陈述答案,那么重复阅读再尝试陈述。进行这一步时最好能结合笔记法,摘记一些短语作为陈述提示。完成第一部分后,按以上三个步骤学习后续的章节,直至完成整本书的阅读。

5.反思(Reflect)

通过以下途径,试图理解信息并使信息有意义:把信息和你已知的事物联系起来;把课本中的副标题和主要概念及原理联系起来;试图消除对呈现的信息的分心;试图用这些材料去解决联想到的类似的问题;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解,及时和任课老师探讨不懂的难点知识。

6.复习(Review)

按以上步骤通读全书后,察看笔记,总览全部观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合上笔记尝试回忆主要观点及每一主要观点之下的次级观点。间隔一段时间后,通看一遍教材和笔记,然后合上书本,再根据笔记页面左侧的关键词进行回忆;另要查阅相关书籍论文,补充所学内容,扩大知识面

(五)区分专业课、公共课和选修课

1.专业课学习

对专业课的学习,应目标明确具体,主动克服各种学习困难,不断提高学习兴趣。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有不同的专业课,但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待本专业课程的学习态度应该是一致的:那就是不管喜欢与否,都要尽力把专业课学好。在学习专业课的时候,学习目标要明确具体,不断提高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主动克服各种学习困难,做到直接学习兴趣和间接学习兴趣的结合。

2.公共课学习

对待公共课,要认识到其实用的价值,努力把对公共课的间接兴趣转化为直接学习兴趣。大学生对公共课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如专业课,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持消极应付的态度,学习目的不明,目标不清,动机不强,学习兴趣主要看老师的教学水平,如果老师的课讲得生动活泼,他们愿意听,有兴趣学。但这种学习兴趣主要是直接学习兴趣,而且大多停留在较低水平上,只限于上课认真听讲,把听课当成了一种享受或是对专业课的调剂。因此,大学生要端正对公共课的态度,要充分认识到公共课的实用价值及对自己的意义。

3.选修课学习

对选修课的学习,应注意克服仅仅停留在浅层的了解和认知的现象。大学生对待选修课的学习一般说来兴致较高,认为选修课可以开眼界,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而且选修课的学习要求不严,大学生较少产生逆反心理。但选修课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毕竟不如专业课和公共课,大学生真正投入地学习的不多。学习目的较模糊,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既不消极也不太积极,上课时注意的集中程度不高,认识能力也较少充分发挥。因此,选修课学习应避免停留在浅层的了解和认识上,更要杜绝为了捞取学分才选修某些课程、“选而不修”的不正常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