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伐韬略:迁都计划的实现

南伐韬略:迁都计划的实现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他们并不知道,这一结果早在孝文帝的算计之中,孝文帝“南伐”的真正意图便是迁都于洛阳,孝文帝违反军事常规的举动以及进军时间的选择,都是为了“迁都”这一目的而做出的巧妙安排。结果证明,在“南伐”的名义下实施的迁都计划,极为成功。

南伐韬略:迁都计划的实现

493年农历八月,孝文帝率三十万大军离开平城向南进发,前往洛阳,与奉命从各地汇聚到那里的几十万地方部队会合。这次军事行动在数月以前即已向全国公开,孝文帝宣布要进行“南伐”,即对江南的南齐政权发起全面进攻。北魏的使臣早已将措辞严厉的讨伐檄文送达南齐境内,孝文帝为此进行了军事总动员,并发布了全国戒严令。

一般来说,向敌国发起进攻,总是越机密越好,突然袭击总比预先让敌方知道自己的意图成功率要高。孝文帝这样公开自己的行动,还没出兵便弄得沸沸扬扬,似乎一点儿也不懂军事。

尽管如此,跟随孝文帝出发的鲜卑贵族及鲜卑族骑兵最初仍是兴高采烈的,他们已有好久没在皇帝亲自率领下打仗了,南方的美女珍宝深深地吸引着他们。他们中有的人开始自责,因为他们不久前还对孝文帝的“文治”政策充满了怨恨乃至仇视,因为在这一政策下设置起来的各机构大都让汉族文人担任职务,让他们中的不少人不能再像先前那样父死子继,占据政治要津。他们还曾以“北人何以知书”的说法反对孝文帝强令他们学习儒家经典。这些都因孝文帝宣布大举“南伐”而变得无足轻重了。

可是,离开平城不久,天上下起连绵不断的秋雨,他们身上的羊皮裤从未干过,他们的坐骑在泥泞中踯躅而行,根本不能享受纵骑驰骋的乐趣,弄得他们苦不堪言。他们中不少人又不知不觉埋怨起孝文帝:干吗不像以前出兵打仗那样在秋后进行,而要选择这样一个鬼天气呢?

当到达洛阳后,还来不及修整,孝文帝就全副武装,骑马站立于雨中,命令部队继续向南开拔。被雨搞得精疲力竭的鲜卑武士们已完全失去了战斗的激情,一批鲜卑贵族齐刷刷地跪倒在孝文帝马前,请求他停止“南伐”。孝文帝说:“这样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哪能当成儿戏,说走就走,说停就停。你们如果实在不愿继续前进,那就必须同意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来,何去何从,请做出选择。”不愿继续行军的鲜卑贵族们来不及深想,答应下来,有的试图反对迁都,但迫于形势,也不得不勉强同意。他们并不知道,这一结果早在孝文帝的算计之中,孝文帝“南伐”的真正意图便是迁都于洛阳,孝文帝违反军事常规的举动以及进军时间的选择,都是为了“迁都”这一目的而做出的巧妙安排。

孝文帝亲政后,大张旗鼓地进行汉化改革活动,严重地损害了鲜卑贵族旧有的政治特权。特别是孝文帝进行官制改革,强调官僚机构的权威,并大量引用汉族文人充实各部门,为其“文治”政策服务,引起只善于骑马打仗的鲜卑贵族们的强烈反对,这使改革面临中途夭折的危险。孝文帝深深感到,要在鲜卑贵族的势力盘根错节的平城进行他们不能理解的文化变革,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要使改革成功,必须从根本上消除他们的影响。于是他决定迁都洛阳。熟悉儒家经典的孝文帝,无疑是从《尚书·盘庚》所述盘庚迁都于殷“安定厥邦”的活动中得到启发。(www.xing528.com)

迁都洛阳,在政治及文化上本身亦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洛阳号称周公创始,东汉、三国魏及西晋连续以为都城。西晋灭亡后,黄河流域出现的十几个政权,没有哪一个敢贸然定都于此,而东晋则先后三次派军“收复”洛阳,并视之为恢复全国统一的重大行动。北魏建立后,定都平城,这虽然使北魏免于其他政权的进攻,并以此为中心实现黄河流域的统一,但平城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属于中原,因而北魏政权仍被南朝人视为“戎狄”之邦,即不开化民族的政权,北魏境内不少恪守儒教传统的汉族人士也因此总是和北魏政权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不能心悦诚服地为之尽力。迁都于洛阳,使北魏得以超越十六国各族政权,以汉晋文明继承者的姿态出现,从而改变自己文化上的形象,与孝文帝积极推行的“文治”政策相符,还可以增强北方汉族人士对北魏政权的认同感,赢得他们的诚心拥戴,可谓一举两得。

尽管在孝文帝看来,迁都有如此多的益处,但如果公开宣布迁都到洛阳去搞“文治”,无异于火上浇油,将激起鲜卑贵族的公开反抗。因此迁都在秘密状态下,由孝文帝及其亲信的皇室子弟、汉族文臣商量、策划,最终决定以“南伐”南齐政权为名付诸行动。当政治活动受到挫折时发起举国动员的军事行动,本就是政治家们转移人们的注意力、缓和国内政治危机的常用办法,而孝文帝采用这一办法,还有更现实的意义。

首先,迁都意味着要将平城地区聚居的鲜卑族人迁到洛阳一带,这非常困难。平城地理位置偏北,气候上适宜喜欢穿毛皮服装的鲜卑人,而平城以北不远便是草原地区,适于喜欢畜牧射猎的鲜卑人居住。且不说鲜卑人迁居平城已近一百年,他们中不少人在这里置办产业、聚积财富,迁移意味着他们将丧失已有的一切。因而要让他们自觉自愿地迁到黄河南岸他们不熟悉的洛阳,迁到这个一百多年来历经战火、荒芜不堪的地方,根本上是不可能的。“南伐”则可以调动喜欢在战争中抢掠财富的鲜卑武士的热情,让他们兴高采烈地朝南方开拔。

其次,全国规模的军事行动,意味着要大规模地调集军队,安排军队将领。孝文帝正是通过这一办法,将从平城出发的军队的指挥人员进行了重大改组,尽量安排自己的亲属、汉族文臣担任军队指挥人员,从京城以外应征赴洛阳的数十万部队的指挥人员也做了同样的精心安排,将军队置于自己的绝对控制之下。这使他在洛阳公开宣布迁都时,措手不及的鲜卑贵族毫无反抗能力,留守北方的鲜卑贵族迫于孝文帝数十万大军的威胁,暂时也不敢有所行动,纷纷同意迁都。

结果证明,在“南伐”的名义下实施的迁都计划,极为成功。孝文帝在洛阳命鲜卑族人改说汉语,改穿汉族服装,分给他们土地耕种,让他们采用汉族人的姓氏,均未受到严重阻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