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日军调兵会攻徐州,血战台儿庄是结果

日军调兵会攻徐州,血战台儿庄是结果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时日军统帅部也认识到,徐州是兵家必争之地,非调集重兵不可。但是,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中有不少将领主张调集大批军队,云集徐州地区,在徐州地区与日军决一雌雄。所以,李宗仁经过反复思考后将蒋介石不断调集徐州的部队进行了部署。4月21日,樊崧甫的第四十六军奉命调往徐州。而白崇禧从汉口国民党中央军令部打电话给李宗仁,告诉他委员长还在调集大军向徐州增援。1938年4月中旬,日军开始了会攻徐州的战略。

日军调兵会攻徐州,血战台儿庄是结果

在台儿庄战役中日军吃了大败仗,矶谷师团残部不得不向北撤退,板垣师团也不得不放弃临沂,将主力西移,与矶谷师团会合,死守待援于临城、枣庄、峄县一线。

日军打不通津浦铁路一线,夺不下徐州,严重地影响会攻武汉的计划,所以虽然台儿庄战役失败,仍不会善罢甘休。此时日军统帅部也认识到,徐州是兵家必争之地,非调集重兵不可。于是从1938年4月中旬起,日军统帅部从北平、天津、山西、绥远、江苏、安徽等地增调十三个师团,共30多万人,分六路向徐州进逼,实施大包围的战略。而且所调日军,均是日本在中国派遣军中的精锐部队,并配有大批的飞机和重武器,以实现在日军司令部的统一指挥下,步步向徐州推进,不断地缩小包围圈,最后与第五战区的中国军队决战于徐州战场,全歼中国军队主力,夺下徐州的计划。

对于日军有计划的大规模的战略部署,李宗仁明白,目前仅靠他指挥的部队是断难与日军抗衡的,因此,他对再取得一次像台儿庄战役一样的胜利不抱希望。但是,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中有不少将领主张调集大批军队,云集徐州地区,在徐州地区与日军决一雌雄。

由于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无论是李宗仁将军还是第五战区司令部都已赫赫有名,令世人瞩目,威望极高。因此,许多人对李宗仁抱有很大的希望,认为在他的指挥下一定能打出更漂亮的胜仗,其所调之军的将士们也都勇气十足,决心战死在抗日战场上。

而李宗仁将军作为第五战区的首席指挥官,不仅要考虑现在如何把大批军队调集起来,做好打徐州战役的准备,而且还要筹谋万一战局不利于己时,如何才能将大批军队不受损失或少受损失地撤离出去,以保存实力,为以后打击日军留下作战的力量。

这是李宗仁将军所想、所谋的一件大事。几十万军队都交给了他,如何指挥好,不仅关系到几十万军队的生命,更重要的还关系到抗日的前途和命运。所以,李宗仁经过反复思考后将蒋介石不断调集徐州的部队进行了部署。

首先调到徐州的部队是周品石的第七十五军和李仙洲的第九十二军。这两个军战士的抗日士气高涨,武器装备齐全,具有较强的战斗力。所以,李宗仁立即命令他们到台儿庄地区向东延伸驻扎防务,以防止日军再次攻击台儿庄。因矶谷师团残部尚在峄县驻守,板垣师团弃临沂西移与矶谷师团会合,如他们再攻台儿庄,有周、李两军将其包围予以打击,定能奏效。

4月21日,樊崧甫的第四十六军奉命调往徐州。蒋介石电令:“着樊崧甫率所编野战军团开赴徐州,归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参加鲁南作战,限于23日前到达。”樊菘甫接电后,立即率军从陕西潼关东进。第四十六军是陕西部队,其中有不少是关中子弟,曾在黄河边上打过游击战、阵地战,与日军交战数月,有不少作战经验。无论是火战还是肉搏战,或其他的艰苦战斗,他们都能英勇顽强地作战到底。所以,日军在日记中针对第四十六军顽强的战斗作风这样写道:“这次敌人新调集的部队战斗力很强,战斗怕难得胜利。”也有日军这样写着:“出国时上级说,中国兵无抵抗力,但这次到了战场,敌人火力是那么猛,一班人死伤得只剩五个,抵抗还是那么顽强。今天我还在,明朝不晓得怎么样?啊!生命之危机!”4月22日,樊崧甫率军到达徐州后,见到了李宗仁和白崇禧。白向樊介绍了战况后,命樊部到达运河,加强防御兵力。

4月20日以后,又有几个军到达徐州前线。李延年的第二军、晋军商震部的1师加入到徐州东线的防御作战;谭道源的第二十二军到达徐州后,李宗仁命他们到徐州西北微山湖一带设防作战。随后又有石友三的第六十九军抵达鲁西,冯治安的第七十七军、刘汝明的第六十八军也先后到徐州,李宗仁立即命令他们南下于淮河北岸设防。

不到一个月内,抵达徐州的援军达20多万人,与第五战区原有的兵力合计不下60万人,大半集中于徐州附近地区,真有人满为患之感。李宗仁深感大军云集,责任重大,如何指挥已成大问题了。(www.xing528.com)

而白崇禧从汉口国民党中央军令部打电话给李宗仁,告诉他委员长还在调集大军向徐州增援。

李宗仁对白崇禧说:委员长调来这么多部队干什么?白崇禧说:委员长想要你扩大台儿庄的战果!但是,李宗仁认为,现在已经太迟了!

此时,李宗仁对徐州会战作了这样的判断:日军已形成了向徐州合围的新战略。数十万抗日将士集中于徐州地区,并且徐州又是一个平原地区,这正是日军机械化部队和空军进攻打击的最好对象,日军便于充分发挥机械化部队攻击的威力。而中国军队从装备上说,只可相机利用地形等有利条件,如山地、湖泊等,与日军作运动战。若要以中国军队现有的装备与日军直接作大规模的、几十万对几十万人的阵地消耗战,就会出现类似上海会战的情况,那损失太大了。

▲台儿庄大捷后,国民党中央统帅部调集各个战场上的作战部队增援徐州。

国民党中央统帅部深知徐州会战之重要,如徐州一失,日军必定会攻占武汉三镇。所以一方面调大批部队到徐州作战,另一方面由白崇禧副总参谋长率统帅部参谋团刘斐、林蔚等到达徐州督战。但是,由于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国民党中央统帅部未能对徐州会战的战局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认为只要调集大量部队与日军作战,就会取得胜利,而没有看到台儿庄战役之所以取得胜利,是因为中国军队集中优势兵力,打的只是一个矶谷师团,并且日军又是犯了孤军深入的错误,从而为打败日军提供了极好时机。

1938年4月中旬,日军开始了会攻徐州的战略。津浦铁路南段的日军,自攻下宿县、蒙城两地后,除少数部队固守宿县外,竟放弃津浦路正面,循西侧地区向北推进,从徐州的南面攻打;津浦铁路北段的日军,在土肥原等指挥下,自濮阳、张寿分两路强渡黄河,进入鲁西地区,先后占领郓城、菏泽、金乡、鱼台,从徐州的西北方向进攻;东北方面的日军取海道从江苏连云港登陆,占海州、郯城,与进占台儿庄和峄县的日军呼应,向徐州逼进。

▲日军占领曹州(今山东菏泽)后继续南下

至此,日军从徐州的南、北、东三个方向会攻徐州的战略已形成。所以,目前李宗仁将军所筹划的已不是如何在徐州打败日军,在他看来,这是不可能的,而是筹划如何将大批部队有计划地突围。他说:“我军为避免与优势之敌作消耗战,便于5月初作有计划的撤退,必须看到日军此次来势甚猛,构成数重包围圈,志在将我军一举歼灭。所以我军为打破敌方此一企图,只有迅速作有计划的突围,脱离敌人包围圈。”

李宗仁将军不愧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在国民党中央统帅部盲目地调集大军于徐州准备与日军决一死战时,他却谋划着如何撤军,充分显示出其卓越的军事家的才能。某些战争的胜败,往往不在于夺取什么城市,而在于是否保存有生力量。60万大军云集徐州,正合日军战略意图。中国军队一旦在徐州战场上被歼灭,以后的抗日将不堪设想了。所以,是打还是撤,一字之间,不仅关系到60万军队的生命,而且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抗日的前途和命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