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外园林史:视野观念的拓展

中外园林史:视野观念的拓展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2-1“哈-哈”实景霍拉斯·沃波尔将这个“哈-哈”的处理手法看作是致命的一招,因为它使得造园家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了。1714年,布里奇曼在建造斯陀园时摆脱了对称原则的束缚,运用非整齐对称的方式种植树木和线条柔和的园路,并抛弃了植物造型的运用。他善于利用原有的植物和设施,园路设计深得称赞,在扩大空间感方面有独到之处,令人耳目一新。图12-2布里奇曼画像图12-3隐垣实景

中外园林史:视野观念的拓展

英国的规则式园林四周都有高墙,具有多种功能:使园主在家中具有归属感;限定整形式花园的范围;区分出庄园与周围的乡村;遮掩园外荒野而凌乱的自然景观;防止牲畜进入园中造成破坏。整齐的绿篱是规则式园林中完美的统一体,在园林的建造及养护中是非常重要的参照物

18世纪初,英国人坚信园林艺术其实是关于自然的美学哲学宗教思想的艺术表现形式,认为这是人类崭新的,并且是不容置疑的收获。人们纷纷远离封闭性小花园,寻求法式园林中那种精心布置在中轴上的开阔全景和无际的地平线。为了充分接纳自然,将自然引入园林之中,首先必须推倒包裹园林的高墙,让四周乡村中的树林湖泊教堂遗迹及牛羊进到庄园中来,与园主一道分享田园生活的乐趣。既要拆除围墙,又要防止牲畜进入园中或接近住所,还不希望在庄园与乡村化的自然之间出现视觉上的障碍,人们便运用称作隐垣(哈-哈)的设施替代围墙。即在园林的边界处向下开挖,形成的界沟。

1709年,阿尔让威尔在《造园的理论与实践》中介绍了隐垣的运用方法,通常是将壕沟与围墙结合布置在园路的尽头,围墙上还开辟窗洞,可以望见园外景色。直到17世纪,模仿军用防御工事而筑造园墙大多是为了遮挡视线,避免园外不和谐的景物干扰了花园景色。

萨克尔博士在《园林史》中指出,第一个最接近“哈-哈”的实例是在白金汉郡的西尔斯顿庄园,“哈-哈”实景如图12-1 所示。“哈-哈”在园林中的用途与最开始时完全相反,18世纪,“哈-哈”的主要功能,一方面是使园林融入四周风景,另一方面“哈-哈”本身成为园林与自然风景之间的协调者。“哈-哈”真正的功绩,在于使人们的兴奋点转向园外开阔的自然风景。

图12-1 “哈-哈”实景

霍拉斯·沃波尔(1717—1797年)将这个“哈-哈”的处理手法看作是致命的一招,因为它使得造园家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了。他注意到肯特越过栅栏,发现整个自然就是一座园林。由于华尔波尔的评论流传很广,常常导致人们误认为是肯特发明了“哈-哈”。1770年,沃波尔出版了《近代造园论》。他的Strawberry Hill 庄园体现了布里奇曼的思想,形成田野森林等自然景观。(www.xing528.com)

布里奇曼(1690—1738年)是艾迪生和波普思想的追随者,造园的革新者和自然式园林的实践者,不规则化园林时期的代表人物,布里奇曼画像如图12-2 所示。1714年,布里奇曼在建造斯陀园时摆脱了对称原则的束缚,运用非整齐对称的方式种植树木和线条柔和的园路,并抛弃了植物造型的运用。他善于利用原有的植物和设施,园路设计深得称赞,在扩大空间感方面有独到之处,令人耳目一新。布里奇曼是“哈-哈”的原创者,并由斯威泽尔推荐给范布勒。隐垣的做法很可能借鉴了法国军事工程师沃邦修筑堡垒的工程做法,从1667—1688年的十余年间,他把法国变成了一个堡垒之国,隐垣实景如图12-3 所示。

图12-2 布里奇曼画像

图12-3 隐垣实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