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骞通西域:勇往直前,中亚友好

张骞通西域:勇往直前,中亚友好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②②前无古、何所惧上下四句:是说张骞出使西域,在当时的条件下,是前无古人的;为完成使命,他不畏路途艰险,连生死都不顾了。是说张骞第二次出使亦不顾相隔数千里之遥,克服种种困难,完成了使命。④书壮举前后二句:是说张骞两次出使,使汉王朝因此与中亚地区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开创了睦邻的友好关系,成为外交史上的一大壮举。

张骞通西域:勇往直前,中亚友好

张公出使前无古,不畏途遥艰险阻。完成使命志如钢,生死安危何所惧。  大宛康居氏月国,夏息诸家千里路。汉缘中亚结亲情,开拓外交书壮举

张骞(?一前114年) 西汉汉中成固(今陕西成固)人。官至博望侯。西域:汉代所指的西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西域,主要指今玉门关以西的新疆地区,包括葱岭以东的塔里木盆地天山北路的准噶尔盆地。广义的西域则包括葱岭以西直至地中海的中亚和两河流域。而和汉朝发生直接关系主要是当时的中亚的乌孙(今伊犁河和伊塞克湖一带,都赤谷城),大宛(今哈萨克、土吉克、阿富汗地区)和安息帝国(今伊朗)。

②②前无古、何所惧上下四句:是说张骞出使西域,在当时的条件下,是前无古人的;为完成使命,他不畏路途艰险,连生死都不顾了。据《史记·大宛列传六三》所载:武帝刘彻即位不久,听归降汉朝的匈奴人说:“在敦煌和祁连山间,有个强国叫月氏(zhī)。匈奴的单于冒顿(mòdú)统一匈奴各部后,打败了月氏。后来,老上单于俘获了月氏王,把他的脑袋砍下来,以其头骨做酒杯。月氏残部吓得逃到塞种地区(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及其迤西一带),西迁的月氏称为大月氏,少数没有西迁的人入南山(今祁连山),与羌人杂居,称小月氏。西迁的残部发誓要报仇雪恨,可是没有人帮助他们。要是有人帮助,他会和匈奴拼个你死我活。”故刘彻打算联络月氏夹击匈奴,于是招募能出使月氏的人。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9),张骞当时任郎中令,被任命为出使的使者,堂邑氏的胡人奴仆甘父当翻译。他带着一百多人的队伍,从陇西出发,到西域联络月氏。然而,张骞出使不久,在途中被匈奴人抓住,一连扣了十多年。张骞为完成使命,却矢志不渝,有一天乘匈奴人不备骑上快马跑了出来,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到了大月氏。张骞在大宛、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威海之间)和大月氏有一年多时间,详细了解这些地区的情况,介绍了汉朝的国情,加深他们对汉王朝的了解;并联络了感情。元朔三年(前126),张骞回到长安,出发时一百多人,返回时仅剩他和甘父二人(详见《资治通鉴·汉纪十》),这是何等的艰辛,其舍生忘死的精神是可以想见的。(www.xing528.com)

③大宛康居氏月国二句:氏月,应为月氏。夏、息,夏,即大夏;息,即安息。是说张骞第二次出使亦不顾相隔数千里之遥,克服种种困难,完成了使命。即元狩四年(前119),张骞又奉命出使乌孙,使汉王朝与乌孙结下深厚情谊。武帝曾两次以宗室女为公主嫁乌孙王。与此同时,张骞又派副使再次出使大宛、康居,以及大夏(今阿富汗北部)、安息。

④书壮举前后二句:是说张骞两次出使,使汉王朝因此与中亚地区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开创了睦邻的友好关系,成为外交史上的一大壮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