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唐两位理财家刘晏、杨炎-中华诗鉴

中唐两位理财家刘晏、杨炎-中华诗鉴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遭杨炎构陷被杀。执政期间甚记前嫌,直至报复诬杀刘晏。两位理财家刘晏、杨炎在代宗、德宗朝先后进入中枢,力挽狂澜,改革税制,缓解了国家财政危机。⑥两相疑忌难称道,开拓财源却可彰:指刘、杨二人相互猜忌的“心术”是不足取的。《旧唐书·刘晏传》:炎坐元载贬,晏快之……《全唐文》记载,刘晏被贬忠州后,杨炎荐举庾准为荆南节度使,指使其诬陷刘晏“密谋作乱”,又派人至忠州“证成此事”,致使刘晏被德宗赐死。

中唐两位理财家刘晏、杨炎-中华诗鉴

安史残摧国课荒,刘杨崛起力扶镶

漕盐革旧钱盈库,赋税标新谷满仓

敛不殃民钦卓识,聚非害政佩良方

两相疑忌难称道,开拓财源却可彰

刘晏(715-780年) 唐理财家。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菏泽西北)人。史载,刘晏七八岁就能吟诗作赋。开元十三年(725)玄宗到泰山封禅,路经曹州,当地官员将刘晏作为神童举荐给玄宗,刘晏呈上盛世封禅的《东封书》,玄宗读后大为惊异,命宰相张说当场出题作试。刘晏援笔立就。因此,张说上奏说刘晏是“国瑞”。博得玄宗当场拜刘晏为秘书省正字,成为由士子出仕最年幼的一位官员(见北宋李昉《太平广记》卷一七五引《明皇杂录》)。所以旧《三字经》有一段称道:“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任。”肃宗上元元年(760)为户部侍郎,充度支等使。广德元年(763)任吏部侍郎,同平章事。不久罢相,仍领度支盐铁转运租庸使及东都、河南、江淮、山南等道转运租庸盐铁等使职。曾自比于贾谊桑弘羊。在任期间,疏浚汴水,并用分段转运法,岁运江淮粮食数十万石,以解决关中食粮。又整顿盐税,行平准法,改善了安史之乱后财政紊乱的状况。理财二十年,成效卓著。后遭杨炎构陷被杀。

②杨炎(727-781年) 唐理财家。凤翔天兴(今陕西凤翔)人,字公南,别号小杨山人。初以文笔雄丽著名,《太平广记》卷二一三引《唐画断》记载:(杨炎)气标王、韩,文敌杨、马。画松石山水,出于人之表……代宗时为宰相元载所擢用,由中书舍人转升吏部侍郎。元载被杀,遭贬。德宗即位,由崔祐甫推荐,起用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建中元年(780)主持改革赋税制度,废除“以丁夫为本”的租庸调制,改行以资产多寡为标准的两税法。执政期间甚记前嫌,直至报复诬杀刘晏。次年,为权奸卢杞陷害,贬谪崖州,途中赐死。(www.xing528.com)

③安史残摧国课荒,刘杨崛起力扶镶:指唐王朝自天宝十四载(755)爆发安史之乱后,从盛世迅速步入衰颓,中央失去了对地方的全面控制,造成财政收入锐减,国库空乏。两位理财家刘晏、杨炎在代宗、德宗朝先后进入中枢,力挽狂澜,改革税制,缓解了国家财政危机。

④漕盐革旧钱盈库,赋税标新谷满仓:漕,指刘晏主持的漕运,革此前“斗钱运斗米”的旧弊,疏浚汴河,分段转运,并实行奖励措施。分段转运:即“江船不入汴”、“汴船不入河”、“河船不入渭”等措施,获得了巨大成功,被代宗喻为如刘邦萧何,“卿,朕酂侯也”(《唐书·刘晏传》)。盐,指刘晏将榷盐法引入商人与商业机制,即由政府掌握食盐生产与批发两个环节,改官运为商运,改官销为商销,将榷税寓于批发价之中,从而既节省了国家的费用,又增加财政收入。《新唐书·食货志》:“天下之赋,盐利居半……”赋税标新:指扬炎实行的两项税制改革,即所谓“两税法”。一改此前的按田按人头的租庸调法,实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以贫富为差”的征税办法;二是实行向商业征税,即“三十税一”的办法。杜佑在《通典·卷七》中称赞“两税法”为“适时之令典,拯弊之良图”。这里是说,刘、杨的税制改革几使国家达到“钱盈库”、“谷满仓”的趋势。

⑤敛不殃民钦卓识,聚非害政佩良方:语意引自《新旧唐书·刘晏传》:知所以取,人不怨;知所以予,人不乏。敛不及民而用度足。现代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第三册中赞扬:刘晏理财不同于其他聚敛者……刘晏却兼顾民众,让民众也得些利益……又杨炎的两税法,宋代学者马端临在《文献通考·自序》中称:……随民之有田者税之……始于杨炎……后为国者,莫不一遵其法。以上即“钦卓识”,“佩良方”的缘由。

⑥两相疑忌难称道,开拓财源却可彰:指刘、杨二人相互猜忌的“心术”是不足取的。《旧唐书·刘晏传》:炎坐元载贬,晏快之……《全唐文》记载,刘晏被贬忠州后,杨炎荐举庾准为荆南节度使,指使其诬陷刘晏“密谋作乱”,又派人至忠州“证成此事”,致使刘晏被德宗赐死。然而他们杰出的理财经验,却是可昭彰称道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