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邹容: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诗鉴

邹容: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诗鉴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①邹容中国民主革命家、烈士。1905年病死于狱中。辛亥革命后,重庆成立蜀军政府,公布川籍革命烈士名单,邹容名列榜首,孙中山追赠邹容为大将军。在《革命军》一书中构筑了一幅民主、自由、平等的中华共和国蓝图,为辛亥革命吹响了号角。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共和国没有忘记邹容为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在川籍革命烈士中,邹容名列榜首,并专门召开追悼会,被孙中山追赠为“大将军”,可谓英名盖世,功在千秋。

邹容: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诗鉴

叛逆神童不一般,少年心志拔高端

推翻腐朽资良策,挽救沉沦解倒悬

开启共和埋帝制,迎来辛亥葬金銮

献身主义英名在,傲视王侯叹弱冠

邹容(1885-1905年) 中国民主革命家、烈士。原名绍陶,谱名桂文,字蔚丹,亦作威丹,四川巴县(今重庆)人。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留学日本,参加留学生爱国运动。次年夏回国,在上海爱国学社与章士钊、章太炎结识,结成兄弟情谊。邹容一生最大的贡献是撰著号召推翻腐朽没落清王朝的《革命军》一书,在《革命军》中宣称:“革命者是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者,急存亡之过渡之时代之要义也;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人者也;革命者,去腐败而存良善者也;革命者,由野蛮而进文明者也;革命者,去奴隶而为人者也。”以鼓动志士仁人奋起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这本书由章太炎作序,在章士钊担任主笔的《苏报》刊文介绍,影响甚大。苏报案发生后,被上海英租界当局判刑二年。1905年病死于狱中。今有《邹容文集》行世。辛亥革命后,重庆成立蜀军政府,公布川籍革命烈士名单,邹容名列榜首,孙中山追赠邹容为大将军。(www.xing528.com)

②叛逆神童不一般,少年心志拔高端:指邹容从小就有叛逆精神,在蒙馆读书时,他将老师教他的《神童诗》中“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都是读书人”的诗句,改为:“……贪官与污吏,尽是读书人”。(见周永林编《邹容文集》)十二岁就能背诵《史记》、《汉书》的有关篇章,被时人誉为“神童”(见邹传德、邹传参《邹容的家庭及其思想》)。十二岁那年,参加巴县童子试,指责考官要他们“非按朱熹的解释去写不可”而发生争吵,并忿然退出考场(见曾绍敏等《辛亥革命四川三大将军传》)。说明他从反对腐朽的八股制艺,进而产生推翻满清王朝的宏图大志。

③推翻腐朽资良策,挽救沉沦解倒悬:指邹容针对晚清王朝的腐朽没落,中国屡遭东西列强侵略瓜分,认为要解救民族于倒悬,绝不能寄托在君主立宪上,而是首先要推翻满清王朝封建统治。他从十七岁开始,用两年时间所作《革命军》一书,一针见血地指出,满清政府为了讨好西方列强以维持自身的统治地位,不惜将汉人的权利、土地、财产出卖给外国列强。所以《革命军》一书被时任上海《苏报》主笔章士钊称之为“今日国民教育之第一教科书”。邹容自己宣称他的《革命军》一书,是推翻满清王朝封建统治使民族“起死回生之灵药,返魂还魄之宝方……”

④开启共和埋帝制,迎来辛亥葬金銮:指邹容为彻底铲除和埋葬数千年、特别是满清帝王一人主宰天下的专制制度。在《革命军》一书中构筑了一幅民主、自由、平等的中华共和国蓝图,为辛亥革命吹响了号角。《革命军》在辛亥革命期间翻印了一百多万册,革命党人冯自由回忆说:“书出后,举世为之轰动”“或称革命先锋,或称图存篇,或称救世箴言”(冯自由《革命军·作者邹容》)。辛亥革命的成功,标志着统治中国二百六十余年的满清皇帝的金銮殿被推倒被埋葬,亦标志着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统治制度的终结。

⑤献身主义英名在,傲视王侯叹弱冠:指邹容为推翻满清王朝,为实现自由、民主、民权而矢志不渝,在理论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为此而献出宝贵的生命。他的《革命军》一书,为推翻清王朝产生的巨大影响力,被冯自由誉为“率赖其言为驱胡建国之本,功不在孙(中山)黄(兴)章(太炎)诸公之下也”(同上)。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共和国没有忘记邹容为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在川籍革命烈士中,邹容名列榜首,并专门召开追悼会,被孙中山追赠为“大将军”,可谓英名盖世,功在千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