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有效处理幼儿矛盾冲突:正确引导和成长

有效处理幼儿矛盾冲突:正确引导和成长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处理孩子的矛盾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要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让孩子有机会从矛盾中成长。名师引领1众所周知,集体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尤其对于一群懵懂的幼儿来说,矛盾冲突就更不可能避免。幼儿间常见的矛盾冲突大致可分成三种情况:1.无意性冲突。争抢同一玩具而产生的矛盾冲突,是幼儿园常见的现象。另一方面,关注幼儿处理矛盾冲突的过程。当幼儿无法自主解决矛盾冲突时,教师要适时介入。

有效处理幼儿矛盾冲突:正确引导和成长

宁波市江北区庄桥街道中心幼儿园 陈诗意

也许没有人会留意到春天破土而出的第一丝新绿,也不会留意到那蓬勃的生机伴着希望的活力。因为那一点点绿意,太普通太平凡了。然而当那平凡而琐碎的事情从我身边悄悄走过时,我却深深地爱上了它,爱上了我钟情和选择的幼教事业。也正是那一个个平凡和普通的日子,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快乐,也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塞满心田的幸福滋味!虽然我是一名新入职教师,但是在这一年的实践教育中,我再一次感受到了教育的真正意义。

幼儿园里,孩子们经常会发生摩擦,经意或者不经意地会相互推搡,在这个环境中,孩子应怎样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作为老师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孩子的父母,在遇到自己的孩子受伤后应如何处理,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呢?这是我们经常遇到而又必须及时处理好的一些现实问题。

我们班有一个小朋友叫毛毛。有一次区域活动时,他和另一个小朋友东东,为了抢玩具发生了争执。毛毛动手抓伤了东东,东东也动手打了毛毛。了解情况后,我蹲下来跟他们说:“有好玩的玩具我们要学会分享,一个人独占是不对的,老师不喜欢自私的小朋友。”说完后,我转身就走了。我偷偷地看了他们俩一眼。只见他们相互看了看对方,然后毛毛把玩具给了东东,并轻轻地说了声“对不起”。东东接过玩具说:“没关系,我们一块玩吧!”就这样,他们两个人又高兴地玩了起来。离园时,我把当天在学校发生的事告诉了毛毛奶奶,可她只想到自己孩子受了委屈,因此对东东大呼小叫。其实,有一些小事不需要由老师和家长解决,只需要提醒孩子一下,他们自己就能解决问题。

我们班还有一个叫涛涛的小朋友。有一次,他和其他几个小朋友在游戏时发生了争执。我没有及时发现,他也没有和老师说。第二天,他妈妈跟我说有一个小朋友打他的头。事后,我当着涛涛妈妈的面,把两个小朋友叫到跟前,问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正当我要向涛涛的妈妈解释时,他妈妈突然拉着那个小朋友问:“你们两个是好朋友吗?”他回答:“是。”“好朋友不应该打架,你们两个既然是好朋友,那就相互抱一抱吧!”两个孩子在家长的教育下开心地抱在了一起。

作为老师,发现孩子之间有矛盾时,我们一方面要告诉孩子,打人是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另一方面,要教给孩子与人交往的技巧,如: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学会原谅别人的错误等。更要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孩子创造人际交往的机会;在与小朋友的争执中,让孩子慢慢体会与人相处的方法,学会面对挫折。老师还应该留心事情的发展,公平地对待学生,及时给予肯定;对受欺负的孩子给予帮助和足够的支持。在处理孩子的矛盾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性质,理解矛盾

处于幼儿期,孩子一起游戏时发生一些矛盾是难免的,家长不要把小问题当成大问题,更不能把孩子之间的争执当作成人之间的矛盾,而是应尝试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和需求。这样既不会产生误解,也能用对方法来解决问题。

2.端正态度,合理解决

面对孩子之间的争执,家长应持冷静理智的态度,从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角度处理。无论谁是谁非,都要采取多鼓励少责骂的方法。如果自己孩子不对,不能偏心袒护,更不能粗暴打骂,而是要批评教育,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如果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也要认真分析实情。家长的肯定,可以让孩子减少委屈情绪,产生自我认同感。这种自我认同感对性格懦弱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

3.学习方法,友好交往

教给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告诉孩子,哭是合理的情绪表达,并不是胆小怯懦的表现。当别人打过来时,我们要学会用手去挡开,或者避开,不能待在原地让人打。此外,还要及时将这一情况告诉老师。在遇到特殊情况时,如面对危险、有害或危害集体的事情时,要勇敢地站出来制止,必要时可以请求小朋友或老师帮助。我们都知道,孩子之间的小问题、小摩擦是连续的、不间断的,老师和家长要耐心地进行指导。孩子之间的不友好行为是幼儿成长阶段的正常现象,老师和家长对此都要有正确的认识。真爱孩子就不要袒护孩子或者用武力替孩子解决问题。要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让孩子有机会从矛盾中成长。只有这样,家长和孩子才能共同成长。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我们不能代替孩子体验,更不能代替孩子成长。

名师引领1

众所周知,集体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尤其对于一群懵懂的幼儿来说,矛盾冲突就更不可能避免。

正如陈老师所分析的那样:幼儿因年龄小、控制力差、是非判断能力弱,缺乏一定的人际交往技巧,经常会发生矛盾冲突。幼儿间常见的矛盾冲突大致可分成三种情况:1.无意性冲突。这种冲突一般是由一方无意或不小心干扰了另一方的活动引起对方不良情绪而产生的。2.争抢性冲突。争抢同一玩具而产生的矛盾冲突,是幼儿园常见的现象。3.攻击性冲突。因为幼儿不会表达或不懂如何与人交往,又缺乏一定的规则意识,通过打人、咬人等简单粗暴的方式达成一定的目的,从而引发攻击性冲突。(www.xing528.com)

所以,在明确了发生冲突的原因后,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我的建议是根据不同的冲突性质来决定处理方式。但万变不离其宗,主要的处理方式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观察。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观察,不动声色地观察幼儿的行为。一方面,关注幼儿冲突产生的过程,了解他们发生冲突的原因。另一方面,关注幼儿处理矛盾冲突的过程。不急于介入和干预,试着让幼儿自己去处理。

2.倾听。当幼儿无法自主解决矛盾冲突时,教师要适时介入。教师不仅要倾听当事双方的叙述和理由,也要听听旁观者的说法,以便全面了解他们发生冲突的过程以及双方自主处理失败的原因。

3.学习交往方法。一是角色互换法。先让幼儿说说他们各自的理由,再让幼儿互换角色想一想:如果你是对方,你觉得这样做对吗?从中引导幼儿理解对方,懂得与同伴交往不能只顾及自己的需要,也要体察别人的态度和情感。二是比较法。让幼儿把自己的行为同某一行为准则或其他小朋友的表现进行比较,让幼儿自己判断自己的言行是对还是错,找出解决的方法。

(点评专家:赵静亚,宁波市教坛新秀、宁海县骨干教师,宁海县中心幼儿园教研组长)

名师引领2

仔细分析孩子这些不友好行为,我们不难发现,由这些行为引起的纠纷或是矛盾的症结就在交往这一问题上。每个孩子内心都蕴藏着对友情的渴望。他们希望通过自己不一样的举动来吸引同伴的目光,受到同伴的关注,但因为交往方式不够妥当,引起同伴的不满,从而引发各种不愉快。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简单说理教育,收到的效果也是短时间的,不能真正帮助孩子,也解决不了问题。而如何帮助孩子了解并掌握正确的交往技能和方式才是真正解决纠纷的关键所在。我想,面对这类纠纷时,我们首先应该肯定孩子的交往愿望和意识,并在交往的过程中教给孩子一些正确的交往行为,培养和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集体教学活动,帮助孩子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交往规则,并形成一定的交往意识。

2.针对孩子的个体差异,通过情境创设、行为模仿、言语激励等途径,有针对性地予以帮助和指导,使之能正确地掌握与人交往的方法。

3.努力为孩子创设各种交往的机会和条件,引导孩子大胆、主动地与同伴进行交往,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

4.及时评价孩子的交往情况,让孩子了解不恰当的交往行为所引起的不良后果,从而培养孩子良好的交往行为。

5.加强家园联系,达成一致的教育观,共同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幼儿园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点评专家:应怡,宁波市学科骨干教师、宁波市优秀教师、宁波市教坛新秀,宁波市江北区中心幼儿园教研组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