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合成作战的提出及发展:刑事科技信息化应用教程

合成作战的提出及发展:刑事科技信息化应用教程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合成作战理念逐渐被公安工作理论研究者引入警务工作并开展研究,进入21世纪,合成作战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并引起公安机关决策层高度关注。实施“数据驱动的警务预测”和“数据驱动的社会管理”等数据合成,或将成为公安机关应对复杂治安形势、提升公安机关合成作战战斗力的重要手段。

合成作战的提出及发展:刑事科技信息化应用教程

伴随社会加速发展,人、财、物得以快速流动,刑事犯罪的发展态势和特点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呈现出职业化、暴力化、组织化、流窜化、智能化、科技化、信息化、隐蔽化八大特征。新的犯罪类型、犯罪手段不断涌现,刑事犯罪活动的示范效应明显增强,公安机关预防和打击犯罪的难度越来越大。对于多发性侵财类犯罪、跨区域系列化犯罪、电信诈骗等非接触性类新型犯罪的打击力度,日益成为群众对公安刑侦工作满意度的重要衡量指标。在此形势下,为满足打击刑事犯罪的现实斗争需要,必须从破案方式上转变过去那种单兵作战、孤立作战、分割作战、被动作战的侦查模式,实行以刑侦部门为核心,整合各种资源、力量,形成多警种、多部门、多地区在一定工作机制的规制下共同参与案件侦破的警务工作模式。

合成作战原本是一个军事术语,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军事目的,各个相对独立的作战单元协同配合、优势互补、快速反应、统一指挥,从而达成单一军、兵种难以完成的目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合成作战理念逐渐被公安工作理论研究者引入警务工作并开展研究,进入21世纪,合成作战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并引起公安机关决策层高度关注。2010年9月中旬,公安部在全国刑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全国刑侦部门要以打好“合成作战、科技战、信息战、证据战”为重点,大力推进侦查方式转变创新。

所谓刑侦“合成作战”,就是指从提高公安机关的整体效能出发,以高效的统一指挥协调为核心,以科技信息为支撑,实现警种、岗位、层级、内外的优势互补,充分发挥社会和警务资源的集成效能和系统效应,通过数据的交叉碰撞比对,揭示蕴藏在各类信息资源内部的犯罪嫌疑人的活动规律特点和作案痕迹,从而发现案件时空规律、破案线索,继而有效防范、控制、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的一种新型侦查工作模式。(www.xing528.com)

2012年以来,“大数据”(BigData)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人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并命名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与创新。所谓大数据,是指收集和分析大量信息的能力,是人们获取新认知、创造新价值的源泉。其将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归类、分析、预测,从复杂的数据中找到隐秘的规律,获取具有巨大价值的产品、服务或洞察力。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预测或将成为社会发展和应变的必然选择。实施“数据驱动的警务预测”和“数据驱动的社会管理”等数据合成,或将成为公安机关应对复杂治安形势、提升公安机关合成作战战斗力的重要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