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嘉靖时期的倭寇事件与永昌堡的防御功能

明嘉靖时期的倭寇事件与永昌堡的防御功能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嘉靖时期,严重影响东南沿海安全的倭寇事件,是明初以来海禁造成的后果,导火线是宁波的“争贡之役”。倭寇遍布温州府各县,甚至深入泰顺县腹地进行大规模的抢掠。一次倭寇从海上偷袭永昌堡,架云梯从高处俯视永昌堡城内,看到往来人群井然有序,多处的田地上还种着绿油油的庄稼,即马上撤退。王氏兄弟当初就设想,永昌堡最大的功能就是防御。

明嘉靖时期的倭寇事件与永昌堡的防御功能

“南倭北虏”是明代朝廷的两大心腹之患。所谓“北虏”,即指从北京被赶到漠北的元人。明初以来,明政府对溃败北逃的元人保持高度的警惕,沿边境线修筑长城,长期重兵驻防。而对利税盐赋丰沛的南方地区却相对宽松。明初,朱元璋曾派信国公汤和到东南沿海修筑59座堡所,以防被赶下海为盗的方国珍、张士诚残余势力的滋扰,温州府内盘石卫、金乡卫、宁村所、蒲岐所、海安所、沙园所,即为这时期所营建。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汤和离温返回凤阳。此后,海防不但没有加强,因战事日少,反而松弛。到了嘉靖年间,卫所兵员严重缺编,防守能力已大大削弱。因此,为了保家安民,后来才有温州永嘉场民营的抗倭军事要塞永昌堡的兴建。

明嘉靖时期,严重影响东南沿海安全的倭寇事件,是明初以来海禁造成的后果,导火线宁波的“争贡之役”。从洪武始,明代与日本的官方贸易,以“进贡”形式进行,十年一次,限定人数船数,这种官方贸易远远不能满足日本的需要。因此,不但入贡时间不按明朝规定,而且人数、船数都远远超标。到了嘉靖二年(1523),处于分裂割据时期的日本两派同时来宁波向明廷进贡,彼此攻讦,直至大打出手。其中一派在宁波、绍兴一带沿路烧杀抢掠,杀明军数百人,夺船出海,遂演变成海盗,《明史·日本传》就称其为“倭寇”。

温州受倭寇侵扰贯穿整个明朝,最严重的时间段大致是嘉靖三十一年(1552)至四十一年(1562)。倭寇遍布温州府各县,甚至深入泰顺县腹地进行大规模的抢掠。但嘉靖时期的倭寇成分与明初时有很大的变化,《明史·日本传》认为当时纯正的日本人不过是十分之三,其余十分之七都是中国人,绝大部分是闽浙走私商人打扮成倭人的样子来冒充。这点与温州当时记载的文献也是相吻合的,比如,来攻打永嘉场时,给倭寇做向导和通风报信的就不乏当地人。当时最有名的“倭寇王”汪直就是徽州商人。当然汪直的队伍中确实雇用了一些日本人,但他们处于从属的地位。(www.xing528.com)

由于倭寇是海上的商人武装走私集团,海禁使他们无法进行正常的海上贸易,故铤而走险,以抢扰作为敛财的主要手段。温州频频遭劫与当时温州的经济地位有关。自唐宋以来,温州百工发达,盐利丰厚。唐代,永嘉场即被列为全国重要的产盐区,宋时成为温州四大盐场之一。到了明代,永嘉场年产食盐定额近27000石,名列全国前茅。永嘉场盐利让海上武装走私的中外商人集团垂涎三尺。而永嘉场面海临河,无险可倚,极易受到攻击。嘉靖三十七年(1558),王叔果回家祭祖,目睹了倭寇的凶残,颇具忧患意识的他果断上疏奏请建堡以自防,获准后,当年开工,仅用11个月,所耗7000余两黄金绝大部分由其弟王叔杲出资。设计、监造都体现了这对兄弟的良苦用心,即此堡要体现小而全的功能,虽以军事要塞为目的,但从一开始就是按一个县城的功能来布局。堡的南北长778米,东西宽447米,城高8米,基阔4米,周长2568米。城外环绕护城河,城内凿二渠,引河水入城,贯穿南北。河渠上架设小石桥五座,两岸分列衙门、宗祠、宅第、花园、私塾,有集市店铺,有田园水井,衣、食、住、行样样具备。一次倭寇从海上偷袭永昌堡,架云梯从高处俯视永昌堡城内,看到往来人群井然有序,多处的田地上还种着绿油油的庄稼,即马上撤退。

王氏兄弟当初就设想,永昌堡最大的功能就是防御。进可攻、退可守,在外无援兵时,只能随时坚守自救。事实上,他们的设想,其正确性在抗倭的岁月里都一一充分体现了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