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理防御机制:积极与消极功能

心理防御机制:积极与消极功能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现实生活中,心理防御机制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否认也称否定,是一种既简单又原始的心理防御机制。“酸葡萄作用”和“甜柠檬作用”是两种典型的文饰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人们在遭遇挫折后,出于人的自我保护的本能,会自发地唤起心理防御机制起作用。但是心理防御机制的功能有积极的一方面,也有消极的一方面。

心理防御机制:积极与消极功能

人在遭受挫折后,会有紧张、焦虑、自卑、痛苦等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使自己感到舒适、平和的心理惯常状态——心理平衡受到破坏,影响正常的行为和活动能力。为了减轻压力、摆脱焦虑情绪的困扰,排解不安,恢复生理和心理的平衡状态,人的心理活动中具有一种自觉或不自觉地用自己易于接受的方式对挫折作出解释和处理的适应性倾向,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防御机制。在现实生活中,心理防御机制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例如阿Q的“精神胜利法”就是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具体表现。

个体受到挫折后,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否认。否认也称否定,是一种既简单又原始的心理防御机制。它是指对已发生的挫折事实加以“否定”,认为它根本没有发生过,以减轻或逃避心理的痛苦。所谓的“眼不见为净”、“掩耳盗铃”等都是否认的表现。

2.压抑。把已经发生过的痛苦的事实有目的、有意识地“忘掉”(压抑到潜意识中去),从而使自我避免受到伤害的现象称作压抑。因为在压抑作用下的有意遗忘与自然遗忘不同,前者的欲望、观念、经验等并未真正消失,只是由意识暂时转移到潜意识中存贮起来,所以也常会以其他各种途径表达出来,如酒后吐真言、笔误、失言,出现有关联的梦境等。

3.文饰。文饰又称作“合理性”,它是指个体为了减少和免除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和痛苦,寻找各种理由或值得原谅的借口来替自己辩护,从而获得心理平衡的心理防御机制。“酸葡萄作用”和“甜柠檬作用”是两种典型的文饰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当某人追求某一目标而又不能如愿以偿的时候,他就会故意讲这个目标其实是“不值得”追求的,以此自慰,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吃不到葡萄反说葡萄酸”,即我们所指的“酸葡萄作用”。“甜柠檬”作用是指特别强调自己已得到的好处,而不再去理会原先追求却未能得到的东西,这本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做法,然而自欺欺人的人却表现得心满意足,以此减轻失落和委屈等情绪。比如有的人智商很低,就自嘲说“傻有傻福”,就是“甜柠檬”作用的生动体现。

4.投射。投射也称推诿。这是一种把自己的不当、失误转移到他人身上,或把自己内心存在的难以被社会所接受,甚至连自己也不喜欢的不良动机和观念转移到别人身上,说别人也有这样的动机和观念,以此减轻自己负重与焦虑的心理防御机制,人们常说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道貌岸然”等就是投射心理防御机制,当然投射作用并不局限于心理挫折时,比如当一个人心情愉快时,他就会感到“流水欢歌花在笑”等等。

5.认同。认同也称为表同,它与投射作用正好相反,是指把别人具有的、使自己感到羡慕的品质加到自己的头上,或是将自己比拟成与其他成功者相关联的人,从而提高自己的信心、声望、名誉,从而减轻挫折感。比如把自己和取得成功、孺幼皆知的著名人物或集体联系在一起,“我和×××是同学”,“我是×××大学毕业”之类;又如自己因条件所限不能从事演员的职业,就有意模仿某一明星的发型、言吐、举止、生活习惯等。(www.xing528.com)

6.幻想。指当个人受到挫折后,通过想象的形式,使自己脱离现实的困境,在空想中让现实中不能满足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心理防御机制。比如一个破产的企业家,可以在想象中重新找到腰缠万贯的感觉

7.反向。指把自己不能接受的动机和行为用一种过分外在的相反行为加以掩盖,即表现的行为和原本的动机是背其道而行之的。它实际上也是对个人的冲动或欲望进行压抑的一种心理表现,比如“此地无银三百两”、“口是心非”等都是反向心理防御机制的生动体现。

8.幽默。当一个人遭遇挫折后,就会用一种诙谐有趣而又意味深长的言语或行为来化解所处的挫折情境或尴尬情境,间接表现出自己的意图,这称之为幽默心理防御机制。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常为人格较成熟、心胸较豁达的人所运用,如有人当众嘲笑某人太胖,某人就会说:“心宽体胖”,或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嘛”,等等。

9.升华。升华是一种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它是指把不易表现出来的、为社会所不能接受或不能容忍的欲望、行为加以改变,由低层次上升为较高境界,以符合社会标准,从而使心理得到宁静与满足的心理防御机制。别林斯基曾说:“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许多饱受疾病、感情、精神或物质缺乏折磨而奋发图强最终有所作为的人,都是从这所大学中毕业的。司马迁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就是升华心理防御机制的最佳例子。

10.补偿。一个人因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陷而达不到既定的目标而受到挫折时,通过其他新的、可能的活动来代替,从而弥补因失败而丧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称其为补偿。生活中常出现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是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的写照。补偿作用在一些残疾人身上的尤为明显,他们“避其所短,扬其所长”,做出了令正常人叹服的业绩。

人们在遭遇挫折后,出于人的自我保护的本能,会自发地唤起心理防御机制起作用。但是心理防御机制的功能有积极的一方面,也有消极的一方面。运用心理防御机制可以使个体受挫折时,在情绪上产生一种“缓冲”作用,以减轻焦虑情绪,赢得时间,从而有可能使人受挫后在面对现实、整理思想的思维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其中升华和补偿两种心理防卫机制,还可以成为人生中奋发向上的催化剂。但是,心理防卫机制毕竟是一种在不利的境地中保护自己的反应,虽然能够免除或减轻痛苦与不安,却不能改变造成挫折的现实(升华、补偿除外),其实质是在逃避挫折现实,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运用不当或运用过分,就会影响个人对周围社会环境的适应,成为变态心理和变态行为,严重的甚至成为某种变态的性格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