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九百年:西安碑林图解—宝生佛像及古代石刻艺术

九百年:西安碑林图解—宝生佛像及古代石刻艺术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安国寺宝生佛像从造像独特的翼马台座及佛像的手印和坐式,可以判断出它是密宗以大日如来为首的五方佛之一的宝生佛。与此同时,原本属于婆罗门教、印度教艺术中的那些头戴宝冠、装饰繁复,或多面多臂或身姿妖娆的神灵形象,也被吸纳到密教艺术中,从而融合出一系列与通常所见的大乘佛教造像平和、庄严、高贵的形象截然不同的艺术造型。

九百年:西安碑林图解—宝生佛像及古代石刻艺术

唐代时,佛教在继承前朝的基础上,不断吸收着来自西域和印度的佛教新思想,发展出天台宗禅宗密宗等八大宗派。伴随着新的教义、仪轨、图样的流入,佛教艺术在那个空前国际化的舞台上,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其中,以神秘力量起着主要作用的佛教密宗,在八九世纪的上层社会十分流行,而依照密宗经典塑造的各种密宗造像因为颇具神秘色彩的造型,以及所散发出的诡丽、华美的气息,在同一时期的佛教造型艺术中光彩耀眼。西安碑林收藏的这一批安国寺密宗造像,从整体上就给人以华丽、精致、别具一格的视觉感受。

这一尊宝生佛像汉白玉雕凿而成,头部已失落,残高67.5厘米、宽40厘米。佛像的身体上还残留有少量鎏金的痕迹,在褪去了浮华的装饰后,更有一番含蓄而耐人寻味的沉静。佛像身着袒右袈裟,结跏趺坐于仰莲台座上。右手下垂,轻放于右膝上,掌心朝外施与愿印,左手握住袈裟一角上举于胸前。轻薄的袈裟从左肩斜披向右腋下,再循着身体的起伏包裹全身。衣纹的皱褶流畅自然,表现出柔软、贴体的衣料质感。

台座的雕刻更加一丝不苟。这是一个造型独特的束腰高台仰莲座,束腰部分浮雕七匹有翼卧马。工匠在有限的空间中分层次地浮雕,让七匹马的排列高低错落、井然有序。翼马均头朝外跪卧,如果马首未残断的话,应该是以完全圆雕的形态伸出台座之外。它们舒展双翼,充满着蓄势待发的律动感。

安国寺宝生佛像(www.xing528.com)

从造像独特的翼马台座及佛像的手印和坐式,可以判断出它是密宗以大日如来为首的五方佛之一的宝生佛。他在金刚界曼荼罗中位于南方,唐代中晚期以后大量出现。

安国寺密宗造像与西安碑林的其他佛教造像相比,除了材质的珍贵、雕工的精湛外,更为突出的特点是种类变化丰富,造型也更为复杂华丽。这是唐代密宗造像在吸纳印度密教艺术的基础上形成的独特风格。大约7世纪初期开始,印度佛教开始密教化,到8世纪密教成为了印度佛教的主流。密教是大乘佛教与传统的婆罗门教印度教、印度民间信仰相融合的产物,因此在修习方式上加入了原始宗教的咒术、祭祀等手段。与此同时,原本属于婆罗门教、印度教艺术中的那些头戴宝冠、装饰繁复,或多面多臂或身姿妖娆的神灵形象,也被吸纳到密教艺术中,从而融合出一系列与通常所见的大乘佛教造像平和、庄严、高贵的形象截然不同的艺术造型。不过,当这些形态奇异诡谲的造像随着密教经典传入中土后,又按照本国信徒的审美加以调整和修改,才呈现出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面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