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解析

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解析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如何思维“如何思维”对思维方式有着根本性的规定作用。例如,黑格尔在比较哲学、宗教和艺术这三种思维方式时,曾指出哲学是一种概念式思维方式。由此可见,思维方式是一个同时涉及思维的手段、程序、出发点和具体路径的多种要素的整体,这些要素共同规定了思维方式的组合方式和运行样式。但这些要素的不同又导致了思维方式的内部区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同样的思维方式,由于思维主体的不一样,思维的结果又有所差异。

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解析

思维方式首先要知道思维主体在思维什么,思维主体所需要的关照对象是什么。

(一)思维什么

思维什么对思维方式有着重要的规定作用。思维主体是人,这里的人可以是单个的人(个体)、有组织的群体乃至整个人类。当思维主体站在不同的思维基点上,采用不同的思维方法,运用不同的思维手段,依照不同的思维路径,遵循不同的思维方式展开思维时,思维的对象始终是不同的。唯心主义集大成者黑格尔说,“哲学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哲学思维方式,属于哲学理论内在的思维逻辑,表现哲学对待事物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模式以及处理事物的方法。例如,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以理性实践的思维方式开启了西方哲学史上的“哥白尼式革命”[4],他的哲学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他认为将经验转化为知识的理性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有了这个先天的范畴,我们是能够理解世界的。于是,康德把哲学理念所指向的对象“宇宙、灵魂和上帝”,理解为超越经验界限的“本体”,而把科学思维要把握的对象理解为经验世界,即“现象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的哲学基石是实践,实践不仅是人的一种对象化活动,还是把握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实践思维所指向的对象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和这个实践主体不断改变的客观现实世界。实践思维方式是一种方法论,是马克思用来批判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要武器之一,是其用来分析和把握世界的一种根本方法。

(二)如何思维

“如何思维”对思维方式有着根本性的规定作用。在考察思维方式时,我们不仅要看到“思维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看到不同的思维主体是“如何思维”的,以及它对思维方式如何起到根本性的规定作用。

思维主体是如何思维的,既涉及人们思维活动展开的出发点,运用什么手段或工具进行思维,又涉及思维过程中所要遵循的逻辑程序,这些方面规定了人们思维活动的基本视阈以及所要遵循的具体路径。

人类最基本的思维手段是概念、范畴,尤其是进行科学研究和科学理论的表述时,总是要借助许多理性概念。例如,黑格尔在比较哲学、宗教艺术这三种思维方式时,曾指出哲学是一种概念式思维方式。与使用理智概念的科学思维相比,哲学概念更加抽象和普遍。现实中,人们常常把哲学的概念式思维同宗教、艺术的形象思维相比较。这一比较,就在事实上承认了人类思维所借助的工具,并不限于理性的抽象思维,也把感性的形象当成了思维的手段。概念式思维是按照严格的逻辑程序展开的,并且在展开过程中不能违背矛盾律、同一律排中律等基本的逻辑规则,艺术的形象思维往往并不按照严格的逻辑程序展开,它具有自由发散和飘逸灵动的特性。(www.xing528.com)

人们依照思维活动的出发点划分了不同的思维类型。例如,有马克思的实践思维、费尔巴哈的直观思维。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一个主要缺点就在于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对象,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5]。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没有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因而把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叫作“直观的唯物主义”,而把自己的新唯物主义叫作“实践的唯物主义”。马克思始终是从人的感性实践活动出发、立足于人的感性实践活动,去理解人类生活的整个现存的感性世界。正是由于马克思始终立足于实践来理解人类世界,他所看到的人类世界才会是一个可以随着人类自身实践活动而不断能动改造的世界。

人们还可以进一步从思维活动在具体展开过程中所经历的具体路径来把握思维方式的不同类型。例如,有一种因果论的思维方式,是从已知的现象去探求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习惯于从现在开始往后追溯。而目的论的思维方式却恰恰相反,它总是放眼未来,向前展望某个事物将要出现的前景。还有一种思维,根据不同层次可划分为“实然思维”和“应然思维”。前者着眼于“是”,导致事实判断和科学判断,后者着眼于“应该”则导致价值判断和发出行动命令,这也是科学思维方式同价值思维方式的根本区别。此外,人们还可以把思维区分为分析性思维和综合性思维等不同类型的思维方式。

人类的思维是一个有机整体,可以划分为五种基本形态,即宗教思维、哲学思维、科学思维、数学思维、艺术思维。它们各有自己的本质规定,具有独特的存在形态和意义。从研究内容看,人类的思维可以划分为宗教、哲学和科学三种形态。宗教奠基于世界的神秘性,哲学立足于世界的可理解性,科学则依赖于存在的可确证性。宗教思维是最早产生的思维形态,哲学思维从宗教思维形态中分化出来,科学思维又从哲学思维形态中分化出来。从研究途径看,人类的思维可以划分为哲学、数学、艺术三种形态。哲学思维从质的途径切入对事物的把握;数学思维从量的途径切入对事物的把握;艺术思维从既综合质与量,又将质与量赋形的途径切入对事物的把握,往往并不按照严格的逻辑程序展开,而是具有自由发散和飘逸灵动的特性。哲学的质是纯粹的质,数学的量是纯粹的量,都具有形而上的性质;艺术则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统一。哲学思维具有超越性、批判性和反思性等根本特征,各种思维形态均具有各自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从而人类的思维具有整体性、复杂丰富性和多层次多极性等特征。

由此可见,思维方式是一个同时涉及思维的手段、程序、出发点和具体路径的多种要素的整体,这些要素共同规定了思维方式的组合方式和运行样式。但这些要素的不同又导致了思维方式的内部区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同样的思维方式,由于思维主体的不一样,思维的结果又有所差异。例如,哲学高度抽象的概念式思维方式离不开哲学家这个思维主体,艺术的形象思维离不开艺术家这个思维主体,等等。

总之,“思维什么”与“如何思维”始终是思维方式所包含的两个基本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人的思维方式,人类思维方式的差别都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加以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