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性规律与教学:教育教学理论中的重要要素

教育性规律与教学:教育教学理论中的重要要素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具有教育性是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之一。教学具有教育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遵循这一规律,正确地运用这个规律,按照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培养学生,并要防止只教书不育人的倾向,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教育性规律与教学:教育教学理论中的重要要素

教学具有教育性是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之一。它反映了教学过程中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辩证关系,同时也对教学提出了要求。

(一)教学具有教育性

教学具有教育性是教学过程中的客观存在。第一,教学是为了实现一定阶级的教育目的服务的,因此教学必然要受到一定阶级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制约。第二,教学内容本身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学生在学习各门学科的内容时,就可以从中受到思想教育。第三,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必将以自己的思想、情感、意志、性格以及对社会的看法等影响着学生。加里宁曾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第四,教学的教育性不仅表现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而且还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上,它们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是说,教学在任何情况下都在客观上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作用。第五,教育性是教学过程的内在要求。政治思想教育历来是教学要完成的首要任务,教学的教育性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始终和传授知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已成为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学校教育的共同要求,其区别在于思想教育的内容不同。

(二)掌握知识与思想教育互相促进(www.xing528.com)

第一,掌握知识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基础。例如一个人的道德认识、情操、意志、行为等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无知便无德”这句话虽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却深刻地揭示了知识对思想教育的巨大作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知识是照亮道路的光源。此外,学生学到的知识还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第二,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又会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动力。正确的学习动机,刻苦学习的毅力,不怕困难的精神对知识的掌握十分重要。所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处理好掌握知识与进行思想教育的关系,自觉地把两者统一起来。但知识的掌握也不等于思想品德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善于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教育,才能使学生从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汲取思想营养。教学具有教育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遵循这一规律,正确地运用这个规律,按照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培养学生,并要防止只教书不育人的倾向,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