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过程:赫尔巴特的统觉理论与教育性

教学过程:赫尔巴特的统觉理论与教育性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的过程。这就是教学的教育性,也是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相统一。

教学过程:赫尔巴特的统觉理论与教育性

一、教学过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二、有关教学过程的理论

早在约公元前6世纪,我国伟大的教育孔子在丰富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后来的儒家思孟学派进一步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其重点在说明学习过程。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主张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这是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

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提出了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揭示了课堂教学的某些规律。

19世纪末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则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它以新的知识观和知识形成观作为教学理论的基础,提出了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试题再现

1.(单选)“审问之,明辨之,笃行之”主要说明的是(  )。

A.教学内容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过程

2.(单选)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

A.孟子  B.荀子

C.孔子  D.墨子

3.(单选)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卢梭

C.赫尔巴特  D.杜威

【答案】D;C;C

三、教学过程的本质

(一)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中有两类不同性质的活动,即教与学,但教学活动的主要矛盾是学生与其所学的知识之间的矛盾,实际上也就是学生认识过程的矛盾,是认识主体与其客体之间的矛盾。因此,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最主要的活动,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试题再现

(2020单选)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的实质是(  )。

A.主客体的矛盾  B.教与学的矛盾

C.学生认识过程的矛盾  D.共性与个性的矛盾

【答案】C

(二)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知识扩展:这是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观点】

1.认识的间接性

教学过程主要是学习已有的文化知识,而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原创性认识,区别于科学家的认识活动。

2.认识的交往性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3.认识的教育性

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通过认识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通过认识也能发现自身的差距和不足。

4.有领导的认识

学生的个体认识区别于一般的认识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5.认识的简捷性

通过间接知识认识世界,可以减少探索的时间、避免探索的弯路,尽快地掌握人类的文化精华,因而是高效的。

试题再现

1.(单选)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主要以传授(  )。

A.直接经验为主  B.间接经验为主

C.生活知识为主  D.生产知识为主

2.(单选)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说明学生的认识具有特殊性,表现在(  )。

A.认识的间接性  B.认识的交往性

C.认识的教育性  D.有领导的认识

【答案】B;D(www.xing528.com)

3.(判断)教学中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直接经验。

【答案】错误

四、教学过程的特点/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

间接经验指的是他人的认识成果,这里主要指书本知识。直接经验指的是学生亲身获得的感性认识。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由不知发展到知的一对基本的矛盾关系。

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3.坚持二者的统一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的过程。重视教学的发展性,是新时代的要求。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

形式教育论代表人物是英国洛克和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开设希腊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实质教育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赫尔巴特和英国的斯宾塞,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需特别的培养和训练。

4.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知识不等于智力,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其智力的高低。要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认识能力。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应注意以下条件:

(1)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

(2)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

(3)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4)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三)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教育性规律)

1.知识是思想形成的基础

2.思想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提供动力

3.坚持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赫尔巴特认为,理性、情感和意志都是在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而教学是形成人的品德的基本途径,主张把知识涵养和人格成长统一于教学过程中。这就是教学的教育性,也是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相统一。

(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双边性规律)

1.承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承认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五、教学过程的结构

(一)激发学习动机(心理准备)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习动机往往与兴趣、求知欲和责任感联系在一起。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启发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领会知识

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三)巩固知识

巩固知识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复习,对学习过的材料进行再记忆,并在头脑中形成巩固的联系。知识的巩固是不断吸收新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的基础。

(四)运用知识

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将之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

(五)检查效果

检查学习效果的目的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及时获得有关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进程与要求,而且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发现学习上的问题,及时调节自己的学习方式,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试题再现

(单选)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巩固知识  B.应用知识

C.领会知识  D.检查知识

【答案】C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