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赫尔巴特理论在语文教学过程的应用

赫尔巴特理论在语文教学过程的应用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个明确地提出完整的教学程序的理论和方案的是赫尔巴特。赫尔巴特运用心理学来阐释教学过程,认为教学过程中“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个阶段,同儿童获得知识的心理过程中“注意—期待—探究—行动”这样几种心态是一致的。赫尔巴特被公认为教学过程理论的首创者,成为近现代教育史上传统教育学派的开山鼻祖。语文教学过程具有明显的多层次性和复合性。

赫尔巴特理论在语文教学过程的应用

(一)语文教学过程的内涵

语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它的各个子系统、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纵横交错的坐标式网络。系统中的各种关系不是孤立的、静止的、杂乱的,而是联系的、动态的、有序的,是按照一定的内在规律发展变化的。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它以教学目标、内容、形式和方法等为横轴,以教学阶段、环节、步骤等为纵轴,构成纵横交错的坐标系。不同单元、不同课题、不同课时的教学过程,犹如在这种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形成一个个不同形态、不同规模的象限

教学过程,也称为教学程序(教程),或教学流程。不同的语词表达相同的概念,都具有教学的进程、历程、经过、推进与演变等内涵。它反映了教学发展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之间的紧密联系,相对独立,并且有规律地交替和推进。

第一个明确地提出完整的教学程序的理论和方案的是赫尔巴特。他在19世纪上半叶,通过对儿童心理活动规律的探究,认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是观念的运动,提出教学程序要经过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明了。主要由教师讲授新知识,并运用直观性原则,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专心致志地学习,正确理解所学内容。第二阶段,联合(联想)。运用谈话的方式,使学生把新学知识同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促进新旧知识的同化,深入理解所学知识。第三阶段,系统(概括)。指导学生深入探究和理解,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贯通,使之系统化,寻求规律,归纳出原则或概念,得出结论。第四阶段,方法。指导学生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的系统知识进行练习或作业。赫尔巴特运用心理学来阐释教学过程,认为教学过程中“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个阶段,同儿童获得知识的心理过程中“注意—期待—探究—行动”这样几种心态是一致的。这种教学程序的理论后来风行欧美,盛行50余年,逐步形成“赫尔巴特学派”。赫尔巴特被公认为教学过程理论的首创者,成为近现代教育史上传统教育学派的开山鼻祖。

(二)语文教学过程的特征

语文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语文教学的目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过程。从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看,语文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语文教学内容和语文教学手段等要素构成的动态系统,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构成语文教学过程的系统。

语文教学过程具有明显的多层次性和复合性。从认识论课程论、学生论、教师论等多视角,可以归纳出它的本质特征如下。

1.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形态的认识过程

语文教学过程首先是一个师生双边活动的认识过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认识从实践开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既是一种教学语文的实践,又是一种对语文教学规律的认识;学生的学既是一种学习语文的实践,又是一种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认识,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般规律。同时,语文教学过程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其一,它是有目的的认识过程。语文教学过程是在有经验的教师的组织下,按照既定目的,在特定教学制度和教学形式规范之下,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主动完成的。这种认识,缩短了摸索的距离,速度快,效率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不必再像前人认识语文规律那样去长期搜索,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语文教材,以十倍、百倍、千倍的速度超越前人。

其二,它的实践具有一定的间接性。一般对事物的认识,大多事必躬亲,身体力行。而语文学习,主要是学习书本知识、间接知识,并非都是直接经验。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这就是一切古代和外域的知识。一个人的知识,不外乎直接经验的和间接经验的这两部分。因此,就知识的总体来说,无论何种知识都是不能离开直接经验的。(www.xing528.com)

2.语文教学过程是具有专业特点的教学过程

首先,语文课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合称的语言课。其次,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章借语言而表现。教学时,要使学生通过诵读课文受到形象感染,进而分析欣赏,认识形象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学习一般文章,同样必须符合文章学、文体学教学的规律,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各有不同的教法,不能千篇一律,公式化、刻板化。最后,语文是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学过程要体现学科特点。既然是工具,就要练习运用,因此教学中必须强调听说读写训练;既然有思想性,就要进行思想熏陶、审美教育,以此净化和美化学生的心灵。这样就把双基训练和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3.语文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过程

语文教学过程还是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培养和发展的教育过程。语文是学校的一门主课,开设时间最长,课时最多,内容相当丰富,使学生受到的教育也最多最深。一方面,语文课是语言课,而语言与人的心理发展密切相关。听说读写的各种语言训练,可以从各个层面开发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具体的和抽象的思维力等;另一方面,语文课里丰富多彩的知识,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品德教育,将使学生各种心理过程以及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得到相应的培养和发展,产生以认知为基础,知、情、意、行全面发展的效应。

4.语文教学过程是促使教师自我提高的过程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在教书育人中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不断获得新知识,提高认识能力,锻炼育人本领。

5.语文教学过程是语文教学信息的传输过程

凡是有序的符号系列都可以承载信息。以语文教科书为主的语文教学内容是教学信息的重要载体

6.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动态过程

语文教学过程既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思维流程,又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结构系统,表现为一种纵横交错的动态结构。它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整个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连续的教学流程,而其中又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教学阶段。它既有独立性,又有渗透性。教学阶段是相对独立的,而各个教学阶段之间,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可能又有交叉渗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