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钟祥市荆门探古-升仙桥遗址及其历史

钟祥市荆门探古-升仙桥遗址及其历史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升仙桥遗址升仙桥,位于钟祥市郢中街道办事处青泥湾即今之东街东北端处。因传为梅福升仙处,故名为“升仙桥”。2012年钟祥市有关单位将“后寺桥”更名为“升仙桥”,并在后寺桥东侧桥栏边立了一块“升仙桥”标识碑。笔者2008年9月1日和2016年3月29日考察升仙桥。从史料记载得知,升仙桥的文化底蕴十分丰厚,有不少吟咏升仙桥的诗词流传至今。《元和郡县图志》中有成都升仙桥的记载。

钟祥市荆门探古-升仙桥遗址及其历史

升仙桥遗址

升仙桥,位于钟祥市郢中街道办事处青泥湾即今之东街东北端处。相传建于汉代,后历有重修。因传为梅福升仙处,故名为“升仙桥”。系一座砖石结构的拱桥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被水冲坏,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修复。后又毁。其规制大小现在不得而知。2012年钟祥市有关单位将“后寺桥”更名为“升仙桥”,并在后寺桥东侧桥栏边立了一块“升仙桥”标识碑。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张冠李戴之错,因史料记载两桥的地址各不相同,十分明确,升仙桥位于“青泥凹”,后寺桥位于“吉祥寺前”。这是考评鉴别两桥的关键证据。

笔者2008年9月1日和2016年3月29日考察升仙桥。查阅史料,可知在《承天府志》《安陆府志》和乾隆版、同治版、民国版的《钟祥县志》中均有升仙桥的记载,并介绍基本相同,即一是桥址在青泥凹,二是谓梅福升仙处。至今,升仙桥虽已不存,但当地市民们都知道升仙桥的遗址处和有关梅福在升仙桥练丹飞升而去的典故。梅福,西汉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人,字子真。少时入长安求学,精通《尚书》《谷梁春秋》。为郡文学,补南昌尉,后去官归寿春。成帝时,大将军王凤专权,群臣莫敢正言,独梅福上书切谏。平帝元始中,王莽专政,梅福离别妻子,去九江,或见之于会稽,变姓名,为吴市门卒。故传梅福炼丹升仙去。郢中升仙桥传为其升仙之处。

清雍乾间钟祥人曾渭,贡士,曾任松滋训导。他在所撰的《升仙桥记》中也着重记述了梅福升仙之事。其记云:“郢之东南,距城里许为升仙桥。相传汉梅福修真炼丹处也。桥水东缠山足,山旧有丹台遗址凹,其旁为青泥池,故青色。世传福丹成仙去,灰貯池底,岁久为泥,殆或然与!考福本传,初仕为南昌尉,因劾王凤专政,书上不报,弃官而去。盖其平生法言正论,卓可称道。迨所如不偶,掛冠远遁,而世或不察,转相传述,以为仙去。好事者附会其说,至令丹灶遗物所在,多有目为异人亦已过矣。桥旧有水,灌注其下,岁久淤塞,惟涓涓细流耳。阅郡志,桥为郢中八景之一,果旧为子真炼丹故地,则午夜月明控鹤归来,仰止仙风,尚可仿佛一二如其然也,余且低头不能去云。”从记文可知,雍乾时期,升仙桥仍保存完好,只是因岁久而桥下淤塞而已。此文载于清乾隆六十年版《钟祥县志》中。(www.xing528.com)

从史料记载得知,升仙桥的文化底蕴十分丰厚,有不少吟咏升仙桥的诗词流传至今。明袁宗皋五绝《仙桥夜月》云:“飞仙何处去?空寓仙桥名。夜静桥头月,光涵玉宇清。”此诗巧起善结,明白晓畅。明王慎修七绝《仙桥夜月》写得形象生动:“星桥百尺彩虹飞,月色波光两映辉。不见仙人来鹤驭,凭栏清露湿沾衣。”从上两首明人的诗中所传递的信息是,升仙桥在明代安然无损。一首佚名的四言诗《仙桥夜月》直写典故,颇见情切:“梅公炼丹,池凝青泥。梅公升仙,此桥之媚。月明依然,鹤归来迟。”清梅立中的五律《仙桥夜月》,问起问结,深含情致:“桥在人何往,清宵皓月悬。上书多慷慨,避世即神仙。妙乐听前观,流光悟逝川。滔滔天下是,谁知个中玄。”清毛际可调寄意中人词《仙桥夜月》:“仙尉当年再上书,早太息,炎精否,王家新腊几多时,都付东流水。还说炼丹,此地任游踪,吴头楚尾,桥连古渡,月映横塘,萧然高寄。”上阕忆官㘯,下阕咏仙迹,意境幻彩,婉转叹息。

《安陆府志》和乾隆六十年版《钟祥县志》中收录了一首唐岑参的《升仙桥》五言三联诗:“长桥题柱去,犹是未达时。及乘驷马车,却从桥上归。名共东流水,滔滔无尽期。”岑参所吟的这座升仙桥,不是郢中青泥湾的升仙桥,而是位于四川成都北九里的升仙桥,系作者居成都时所作。《元和郡县图志》中有成都升仙桥的记载。故特记述于此而加以鉴别释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