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荆门探古大观桥,原名官桥,位置特殊,结构独特

荆门探古大观桥,原名官桥,位置特殊,结构独特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观桥原名官桥,位于京山县雁门口镇瓦庙村与吕冲村交界之地,即汉宜公路K152+815处。东西向横跨于大官桥河上,是汉宜公路上的一座永久性中型桥梁。因此桥大于原桥,人们既沿袭前名,又加一“大”字,以示区别,称其为“大官桥”。2008年10月开始再次扩建大观桥,在原桥的南侧加宽新建4孔跨径20米的预应力混凝土梁桥,使大观桥形成北拱南梁相结合的特殊结构桥梁。1974年所建之大观桥2008年所建之桥

荆门探古大观桥,原名官桥,位置特殊,结构独特

大观桥原名官桥,位于京山县雁门口镇瓦庙村与吕冲村交界之地,即汉宜公路K152+815处。东西向横跨于大官桥河上,是汉宜公路上的一座永久性中型桥梁

相传,清初当地人陈保华升任翰林院的官员后,捐款在离今桥上游20米处修建了一座长6米,宽2米的人行道石板平桥,乡民们称其为“官桥”。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德国人承修川汉铁路时,按照铁路标准设计,在古桥下游20米处修建了一座钢筋混凝土5孔板拱桥,石砌桥墩U型台。桥长71.4米,桥面宽4米,桥高20米,每孔跨径10米。因此桥大于原桥,人们既沿袭前名,又加一“大”字,以示区别,称其为“大官桥”。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国民政府军为了阻止日军西进,将中间3孔炸毁。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派员在此桥下游不远处修建了一座14孔的木架木面桥。桥长55米,桥面宽4米,桥高12.2米,每孔跨径4.4米。后来,这座木桥被国民政府军毁坏。(www.xing528.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于1952年将德国人修建的原桥中间的3孔修复通车。但桥面狭窄,行车不安全。1974年进行了扩建,在桥身两侧等量加宽,即在拱背上抽挖沟漕,安放横臂悬梁挑出,两边悬臂长度各为1.7米,使桥面净空4米加宽到7米,并将桥名改为“大观桥”。两边各设缘石,宽0.25米。钢筋混凝土栏杆高1.2米。扩建后的桥长71.4米,桥高18.3米。2008年10月开始再次扩建大观桥,在原桥的南侧加宽新建4孔跨径20米的预应力混凝土梁桥,使大观桥形成北拱南梁相结合的特殊结构桥梁。重建后的新桥长94.4米,宽12.5米,桥高20米。桥面两侧钢筋混凝土栏板高0.75米。笔者2008年10月5日和2015年10月7日两次考察此桥。

1974年所建之大观桥

2008年所建之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