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创新采访与写作:提问基本原则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创新采访与写作:提问基本原则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提问要符合逻辑记者的提问不要东一句西一句,问题之间要有逻辑关系,并且紧紧围绕中心。美国明星玛丽莲·梦露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没有做前期功课的记者向她提问说:“请问您在这部电影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因为这位记者的提问在对方看来,基本信息都没有弄清楚,这本身就是记者的失职,更是对对方的不尊重。在提问中抓住数字、事实发问,而不是提模糊笼统的问题。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创新采访与写作:提问基本原则

(一)提问要符合逻辑

记者的提问不要东一句西一句,问题之间要有逻辑关系,并且紧紧围绕中心。比如前面记者采访刘翔的提问中,问题之间就缺少逻辑关系,彼此割裂,反映出记者之前的思路统筹是存在问题的。而在下面的这组提问中,可以看到问题之间严密的逻辑性:

现在大学生就业,大家都主张到基层去,请问基层都准备好了吗?

有无相关的配套政策?

有什么因素可以让大学生服务基层的工作发挥长期效应,而不是短时的影响?

这是一位记者向一位管理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官员提出的问题,三个问题是问一个答一个,问题之间逻辑关系严密,层层递进,明显是有备而来。

(二)提问要有背景储备

任何记者提出的问题,都是以全面了解情况为基础的,这样才能让对方知道你充分重视此次采访,才能与采访对象建立良好的谈话关系,避免说外行话。美国明星玛丽莲·梦露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没有做前期功课的记者向她提问说:“请问您在这部电影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玛丽莲·梦露听完后立刻起身离开了。因为这位记者的提问在对方看来,基本信息都没有弄清楚,这本身就是记者的失职,更是对对方的不尊重。某记者向我国前外长李肇星提问:“现在大家都把目光聚焦到4万亿投资的具体投向问题,但是也有很多人非常关心政府的理财问题,比如我们可不可以像经营企业一样来经营政府,算一算每投入一笔钱会有怎样的产出和效益?”李肇星评价说,“这是我多年以来碰到的最不会回答的问题。回答你这么敏感而重大的问题,真是有点难度。”这个问题之所以好,是因为记者前期做了充分的准备,了解的信息全面而有深度。

(三)提问需要具体,善于发现细节(www.xing528.com)

记者提问时不宜过太笼统,笼统的问题是没有太多意义的寒暄,不痛不痒。受访者可以配合记者回答,但却表现出记者提问水平不高。比如一些记者在采访时,常常向采访对象提问说“你对此事(现象)有什么看法”“这件事情,你有什么感受”“你怎么评价这一现象”,等等,这样的提问就比较大而空,受访者可以给你答案,但很难产生精彩的内容。

在以下两个提问中,B提问是就一个具体现象发问,显得更加具体。在提问中抓住数字、事实发问,而不是提模糊笼统的问题。

A 这些年学校取得了很多的引人注目的成绩,您怎么评价这些成绩?

B 在最近的高校排行榜上,我们学校从200多位提升到前100位,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进步?

同样针对体育赛事的采访,细心聪明的记者就不会问“得了冠军开不开心呀”“怎么评价自己的表现”等笼统的问题。原《体育报》社社长兼总编辑、资深体育记者鲁光采访了1981年在世界锦标赛上夺金的女排并撰写了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品《中国姑娘》,采访中他看到女排姑娘杨希大腿受伤卧床休息,鲁光并没有问她“训练辛不辛苦呀”“受伤疼不疼呀”这种缺乏专业含量的问题,而是问道:“你爸妈来看过你训练吗?”杨希回答道:“当然没有啊,要是看了肯定说,闺女咱不练了。”重要的是,这个提问让受访者自然而然打开了话匣子。[4]

(四)提问要简洁明确

通常情况下,任何采访都是有时间限制的,因此,提问要简洁且明确,直指问题要害。提问简洁,一是语言文字不宜过长过啰唆,用词不要太繁复,要学会长话短说,尽量简短且意思明确;二是提问不要过于拐弯抹角,要直接切中问题要害。一句话可以直接问清楚的事情,应开门见山,减少修饰累赘。用太多的废话来折腾,这样的提问无疑是拙劣的。

一些记者喜欢在问题前面加上前缀阐述,而往往忽略了自己要提的问题,有时把自己的问题杂糅在长篇大论的评述中,弄得受访者“一头雾水”,以致出现一些尴尬的场面,如当记者问完一通问题之后,采访对象会对记者说“对不起,请您把刚才的问题再重复一遍”“我没听明白,请问你是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