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创新采访与写作-短视频新闻拍摄技巧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创新采访与写作-短视频新闻拍摄技巧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素材拍摄“快”“少”“准”大多数短视频新闻仍需要有前期的拍摄工作,其拍摄的手法要求与传统的视频摄像大致相同,在构图、光圈、景别、角度、运动等因素上都要尽可能地遵循传统的摄像规则。在拍摄过程中,多使用暂停功能,减少犯错误的几率,如果出现了不想要的镜头,需要删除的镜头不会包括太多的素材,而是细分后的小部分。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创新采访与写作-短视频新闻拍摄技巧

(一)素材拍摄“快”“少”“准”

大多数短视频新闻仍需要有前期的拍摄工作,其拍摄的手法要求与传统的视频摄像大致相同,在构图光圈、景别、角度、运动等因素上都要尽可能地遵循传统的摄像规则。除此之外,短视频新闻在素材的拍摄方面总体上追求亮点——“快”“少”“准”。

1. 快—— 拍摄时间较短

一般的长视频会用较长的时间来做前期摄像工作,但短视频通常拍摄时间是以“小时”或“天”来计算,微纪录耗时会以“月”计算。但快速的拍摄并不以牺牲质量为代价,这需要创作者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保持高效的工作状态,集中时间高效率完成任务;二是通常使用较为轻量化的拍摄设备,减少拍摄消耗的人力、物力;三是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熟悉设备器材的使用,做到现场拍摄时临危不乱。

2. 少—— 拍摄的镜头素材不宜太多

拍摄短视频新闻时,最好有一个前期预判,或者花时间撰写较为详细的拍摄脚本,把整个拍摄分为几个片段来拍,每个片段下面分设几个镜头,镜头通常不会采用长镜头。在拍摄过程中,多使用暂停功能,减少犯错误的几率,如果出现了不想要的镜头,需要删除的镜头不会包括太多的素材,而是细分后的小部分。

3. 准—— 拍摄内容精准,无效镜头较少

因为制作周期的限制,短视频新闻的拍摄要求精准率高,不允许有太多的失误,通常会一、两次拍摄完成,所以要求拍摄前创作者对拍摄对象有较为精确的判断,生手可以通过试拍摄进行“彩排”练习,也需要创作者反应及时灵活,脑快、眼快、手快。

(二)注重后期剪辑制作

短视频新闻作品的质量高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期包装。首先要娴熟运用视频剪辑软件,其次后期有对文案的准确理解,做出有创意的剪辑作品;再次则是对动画类软件的使用,注重技术创新。

短视频新闻的后期制作也同传统视频制作一样,选用合适的剪辑或动画软件进行编辑,有专业级的剪辑软件,如Premiere、AE、Final Cut等;也可以用移动端剪辑软件快速剪辑应用,如操作简单快捷的iMovie、“爱剪辑”;或者短视频平台内置的剪辑功能,一些平台还设计了有自动剪辑生成功能的软件,如梨视频使用的Wochit 自动剪辑软件能够在用户上传或选择现成文字稿后,自动根据文字内容匹配出适合的视频素材,按需生成短视频新闻。不管哪种应用软件,都需初学者花精力和时间去学习研究它的使用技巧,潜心打磨自身的剪辑功底。(www.xing528.com)

剪辑的成败在于能否充分理解与执行创意文案。首先是画面剪辑的创新呈现,即在信息清晰传达的前提下,采用一些非常规的剪辑方式或剪辑元素。2017年初,《卫报》在Facebook上发布了一则名为《非洲最大贫民窟里的芭蕾学校》(The ballet school in Africa’s largest sl um)的短视频,其内容主要是多张孩子们学习和表演芭蕾舞的照片,视频片段很少,但后期创意的剪辑让本来静态的内容变得生动,如在照片中加入放大或缩小的效果,让静态画面动起来;字幕叠加在照片上采用创意的字体与字色,且全部使用从一侧快速飞入、另一侧快速飞出的方法,增加动感;全屏字幕则从画面的左上角以圆形划像进入,模仿了用户操作手机时滑动和点击的动作拼接,极富动感。[4]其次,重视声音与画面的完美组合,重视音效的使用、旁白的植入。重庆华龙网的“两会”献礼短视频原创动画《童言童语共话美好新时代》开篇用定格漫画代入,录制成视频,植入童声旁白,最后还用RAP说唱结尾,突出主题,基调温馨且大气,极富感染力,达到了内在与外在“双美”的效果。

动画类短视频的后期制作是整个流程的重中之重,技术达人与创意达人是实现优秀作品的关键,除了要深入研究、时时学习动画制作软件之外,还要重视设计与创意。《跃然纸上看报告》让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跃然纸上,采用“三维立体书”的形式解读,真立体、真干货的形式体现,每一帧视频画面都震撼人心,全息全景给人身临其境看报告的感觉。2017年人民网2分钟AR短视频《“剧透”2017年全国两会》通过实景与虚景相结合的方式,动画与影像的叠加制作,创意地采用一镜到底的Gopro拍摄;再在AR模块的辅助下再实景上呈现动画,新颖巧妙地展现2017年两会的重大看点。

(三)后期制作形式新颖多样

但是,短视频新闻是适应了新媒体环境的融媒体创新式产品,其内容逻辑和展现形式都不应该简单地等同于传统视频新闻,制作形式上讲求新颖多样的效果。

1. 新颖性

短视频新闻的画面、字幕、声音等视听符号要素的使用要符合新媒体传播规律,甚至刻意地“去电视化”。在声音的使用上,最明显的是许多作品摈弃了传统的电视解说词,多采用同期声配合画面的展现形式;有解说词的作品也会采用诙谐幽默的语气,语速更快,音效偏向网络化和娱乐化,甚至使用大家耳熟能详的“魔性”音效。在画面应用上,短视频新闻不再使用传统单一的剪辑逻辑,而是使用更为丰富也更为简短的碎片化画面,尤其突出可视化的呈现形式;除实质拍摄画面之外,使用抠图、漫画、动效等新颖的画面形式,增强了表现力也增强了交互性。字幕使用也不同于传统媒体,字幕不再单纯是荧幕下方的解说文字,而成为视频画面中的构成要素,采用鲜艳、醒目的放大字体,简洁明了,配合画面进行叙事。

2. 多样性

短视频新闻的融合性特点使其在表现形式上有极大的包容性,影像视频中有传统的专题片形式、纪录片的微型片、主持人的直播解说、采访街拍等不同形式;动画视频中有多种技术呈现的不同方式,有3D立体三维动画,运用 Flash等二维动画,将图片、GIF 动图、剪贴画、数据图表进行整合的图表与数据动画,还有新开创的手绘动画、折纸动画、皮影动画等技术形式。

“2017年十佳短视频新闻”的获奖作品中多数是时政新闻,但表现形式却各不相同,如主持人解说与画面结合的《两会 talks》,中央电视台的人物专题片《初心》,新华网的纪录片《“一带一路”特别节目:大道之行》,动画片《有事 @ 深改组,组长是咱总书记》,等 等。[5]还有不少作品将影像与动画相结合,创作出更有融合表现力的短视频新闻。比如新华社为迎接建党95周年创作的9分钟微纪录《红色气质》就运用现代技术和手法,综合使用了真实影像、大量历史照片资料与三维特效技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