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伊泰普水电站:坝工纵谈

伊泰普水电站:坝工纵谈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被誉为20世纪“世纪工程”的伊泰普水电站,是人类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大奇观。图6是伊泰普大坝及水电站夜景,气势恢弘。然而,伊泰普水库的壮观景色对游人同样具有极大的魅力。三峡水电站与伊泰普水电站的对比资料见表1。表1三峡水电站与伊泰普水电站对比资料表①如果计入三峡工程将增建的地下电站6台机组,其总装机容量将达2240万kW。

伊泰普水电站:坝工纵谈

被誉为20世纪“世纪工程”的伊泰普(Itaipu)水电站,是人类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大奇观。因其电站装机容量巨大,成了当今世界上已建成水电站中的巨无霸。“世纪工程”的桂冠是在同连接法国与英国的海底隧道争夺“世纪工程”这一称号时获得的。

伊泰普大坝位于巴西与巴拉圭交界处的巴拉那(Parana)河上(图1),由巴西与巴拉圭两国合建,1975年动工,1991年竣工,历时17年。巴拉那河是世界第五大河,有众多的急流和瀑布,年径流量7250亿m3

伊泰普大坝是当今世界最高的大头坝,最大坝高196m(图2)。基岩为坚硬的玄武岩。枢纽组成建筑物包括有右岸土坝、溢洪道、右岸混凝土翼坝、混凝土大头坝、左岸堆石坝与土坝,全长7760m。枢纽布置图如图3所示。水库面积1350km2,总库容290亿m3。大坝土石方总量为9245万m3,浇筑混凝土方量为1250m3(比英法海底隧道混凝土方量多15倍)。

图1 伊泰普大坝地理位置图

图2 1900年后各类支墩坝最大坝高的发展

1—普雷尔坝;2—迪尔索坝;3—狄克逊坝;4—依斯卡巴坝;5—约翰逊坝;6—伊泰普坝

由于大头坝坝型属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对于像伊泰普这样高度很高的大头坝,坝断面设计是否合理对其经济性的影响很大。众所周知,大头坝的支墩一般采用三角形或梯形形状,其水平截面为矩形[图4(a)]。这种支墩形状存在两个缺点,一是应力分布不均匀,最大应力集中在坝趾,而坝踵往往又出现拉应力;二是不能充分利用材料强度(当支墩用同一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建造时)。鉴于这些缺点,人们就自然会想到设计一种合理的支墩形状,使得在库满时墩体内各点具有同样大小的主应力,并同时满足稳定及体积最小的要求。这一课题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人做过研究。研究结果指出,支墩的“绝对”最经济形状是支墩的上、下游面均呈一向下游弯曲的曲线形状[图4(b)]。然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也不见有实施者。实际上,30年代的上述考虑,就是现在所说的“优化”问题。而在支墩设计中开这种支墩优化设计先河的就是伊泰普大头坝。它与传统的大头坝断面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上游面采用了向坝体中间凹进去的折线形状,如图4(c)所示。其目标函数是坝体体积,应力约束条件为:坝体水平截面上容许垂直压应力为5.1MPa;坝体水平截面上容许垂直拉应力为0;坝踵容许主拉应力为0.5MPa。

图3 伊泰普水电站枢纽布置图(引自《世界江河与大坝》)

图4 典型的大头坝支墩形状

不过最后确定的坝体断面,不是上述计算出来的形状,而是将上游面修改成了直线形(也许因为直线形施工较方便或由于其他原因),如图5所示。在坝工历史上,类似这样的情况也不乏其例。如世界第一座近代重力坝——法国的富伦斯(Furens)坝,开始时按严格理论设计的坝体上、下游面是折线形,后来为了外形美观的缘故,均修改成了用圆弧组成的光滑的曲线形。这都反映了坝工科学既尊重理论又非常重视实践的特点。

图5 伊泰普工程主坝断面图(单位:m)(引自《世界江河与大坝》)

1—坝中心线;2—拦污栅;3—进水口闸门槽;4—压力钢管;5—厂房中心线;6—伸缩接缝;7—灌浆帷幕;8—排水孔

伊泰普水电站共安装有18台机组,每台机组容量为70万kW(这样大容量的机组,目前在国外总共也只有21台),总装机容量为1260万kW。

图6是伊泰普大坝及水电站夜景,气势恢弘。图7是溢洪道泄洪时的情景,蔚为壮观。图8是伊泰普枢纽全景的卫星照片。(www.xing528.com)

图6 伊泰普大坝及水电站夜景(引自upload.wikimedia.org)

图8 伊泰普枢纽全景的卫星照片(引自tconline.com.cn)

伊泰普大坝在施工工艺上的一大特点是大量使用了混凝土掺和剂。按原拟定水泥用量200万t计算,所用掺和剂(粉煤灰)用量竟达45万t,占水泥用量的22.5%。为了研究其地基的稳定性,伊泰普大坝还采用了当时由意大利开创的先进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

图9 被淹没前的塞特克达斯瀑布

(引自britannica.com)

伊泰普水电站工程在获得技术与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某些负面影响,如水库淹没了世界著名的塞特克达斯(Sete Quedas)[1]瀑布[也称瓜伊拉(Guaira)瀑布][2]。该瀑布有110多万年的历史,汛期流量超过30000m3/s,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总落差达114m。水从山壑飞泻而下,隆隆巨响远传30km以外,气势非凡(图9)。对于这一淹没问题,巴西生态学家曾举行了一次全国性的抗议活动。1982年8月下旬,世界上许多生态学家和大自然爱好者曾云集瀑布脚下,模仿当地印第安人为他们的酋长举行葬礼时采用的仪式,为瀑布即将消失哀悼。9月19日,曾有4万多名国内外游客在这里集会,他们迈着沉重的步伐,怀着惋惜的心情,排成长队向大瀑布告别。9月下旬,巴西总统菲格雷特穿上黑色葬礼服,前往瀑布告别,并发表了葬礼悼词。10月13日,随着伊泰普大坝的12扇闸门同时关闭,塞特克达斯大瀑布也就消失了,代之而出现的是一个长70km、宽1.5km、库容290亿m3的庞大水库。

“伊泰普”在印第安语中的意思是“会唱歌的石头”。人们之所以用“伊泰普”为水电站命名,是为了永远缅怀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赞美她为了人类的利益牺牲自我的伟大而乐观的精神。

然而,伊泰普水库的壮观景色对游人同样具有极大的魅力。迄今,已有来自140多个国家的近700万人参观,其中包括10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举行,会议前后,前来参观的各国生态学家和环境专家多达15000人。

俱往矣!到2009年,数21世纪世界水电站的巨无霸,还看装机容量更大的我国三峡工程。三峡水电站与伊泰普水电站的对比资料见表1。

表1 三峡水电站与伊泰普水电站对比资料表

① 如果计入三峡工程将增建的地下电站6台机组,其总装机容量将达2240万kW。
② 在2002年扩建了2台机组,现总装机容量为1400万kW。

【注释】

[1]塞特克达斯瀑布的现用英文名称“Sete Quedas”,源于葡萄牙语。巴西曾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其中“Sete”是葡萄牙语“7”的意思,表示该瀑布(群)有7个大瀑布(实际上由18个大小瀑布组成)。

[2]世界上还有一座瀑布也被淹没于库水之中,即乌干达的里庞(Ripon)瀑布。该瀑布位于维多利亚尼罗(Victoria Nile)河上,1947年被淹没于欧文瀑布(Owen Falls)坝水库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