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程实施评价机制实用指南

课程实施评价机制实用指南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这为课程实施的评价指明了方向。评课时除了要对常规的知识掌握程度、能力培养程度、学生中学会的比率等做出评价外,还应多接触学生,从学生中得到公正的结果。

课程实施评价机制实用指南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这为课程实施的评价指明了方向。

(一)针对教学任务的评价

一个好的课堂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因而教师要明确提出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白这堂课要学什么,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与目的。任何无目的的事都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更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评价过程中必须根据学习任务及目标提出明确与否、恰当与否、有针对性与否及学生完成情况和效果的好差给予适当评价,也可分出等级。

(二)针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教学过程既要看教师如何发挥其主导作用,又要看学生主体作用的表现情况;既要注意教师课堂及授课内容的组织设计和表达,又要注意学生教学过程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各种能力的培养,教师引导与学生活动的时间比例及学生自主学习的体现等方面。

(1)针对课堂教学的安排情况: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安排中不能一味地追求教学任务的完成程度,而是要有张有弛地留给学生充分思考、讨论、提问及放松休息的时间,充分照顾学生的年龄特征,不可让学生在疲劳的状态下学习。(www.xing528.com)

(2)针对个别差异的关注程度:班级授课的最大问题是只适合对中等生的教学,易造成优等生“吃不饱”,差等生“吃不了”的现象,尤其是班额较大的班级。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分层优化、分类要求及指导。教师应关注不同学生的基础、兴趣、性格等,让两头学生都感觉到这节课对他有帮助。

(3)针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情况: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要求教师不但能设疑和解疑,而且能启疑和导疑,将过去的“教知识”转为“教方法”。评课时,应注意学生能不能提出一些有代表性、适当性和实用性的问题,能不能通过探究合作等方式科学、通俗、实质性地解决问题。即使学生提出些一时不好解决的问题,也应予以肯定,不能因提出的问题太难太偏而给予否定的评价。

(4)针对课堂氛围的评价:适当使用各种教学设备,利用先进的电教媒体辅助教学,营造师生相互尊重、和谐氛围,创设平等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讲错了没人取笑,和别人甚至老师的意见不一致也不会受歧视和批评,学生操作不规范也能得到帮助,这样的课堂氛围对教学十分有利。

(三)针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教学效果应归结为将课本知识、教师本身的知识及师生互动所产生的知识融为一体。另外,从学生的认可程度也能从另一侧面反映出课堂效果的优劣。鼓励学生敢于平等、实事求是地评价教师,津津有味地评说自己所学的课,体现民主意识。评课时除了要对常规的知识掌握程度、能力培养程度、学生中学会的比率等做出评价外,还应多接触学生,从学生中得到公正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