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树立特色生态文化价值观,助推美丽中国建设

树立特色生态文化价值观,助推美丽中国建设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就像基因一样能稳定并传承的是其中最本质的思想和理念,这就是价值观。中国特色生态文化的价值观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的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认识和观点,其影响和决定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和进程,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人化自然观。人化自然观在当代的具体表述便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二是民生福祉观。

树立特色生态文化价值观,助推美丽中国建设

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就像基因一样能稳定并传承的是其中最本质的思想和理念,这就是价值观。生态文化的价值观是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认识和观点,是生态文化的内核。中国特色生态文化的价值观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的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认识和观点,其影响和决定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和进程,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人化自然观。“人化自然”是马克思论述人与自然关系时首先使用的术语,其表明自然界在越来越广泛的意义上成为人化自然,成为人工生态系统。人化自然观在当代的具体表述便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个新观念继承了传统生态文化中“天地与我同一,万物与我一体”“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朴素生态文化思想并得到进一步升华;这个新观念深入发展了人与自然的价值体系以及人和自然的哲学关系。

二是民生福祉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性的体现;这同样表明生态文化应服务于人民,生态文化建设必须依靠人民;这决定了生态文化是大众、人民的。“阳春白雪”好不好,人民说了算。

三是两山辩证观。“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论从对立统一的角度阐明经济价值与自然价值的关系,是创造全球经济增长时间最长奇迹的中国提出的解决环境问题的中国方案,是新时代的发展理念,是中国特色生态文化的又一明显特征。(www.xing528.com)

四是底线思维观。“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底线思维观是我国多年来生态治理方面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是14亿中国人的现实责任和行为准绳,也是国家出台生态政策、制定相关制度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

五是新型人地观。现代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系统论等的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思维体系和知识体系,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各生态要素的循环、转换和相互依存,开始构建新型人地关系,提出了一系列方法原则并建立了生态要素变动监测的量化指标。“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便是对这种新型人地关系核心思想的最直白表述,新型人地观使生态文化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六是全球治理观。“人类是命运共同体,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共同责任”“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全球治理观是以人类的高尚精神指引生态问题的终极解决方案,使得中国在生态文化建设上占据了道义上的制高点,也表明我们的生态文化是包容和开放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