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茶马古道文化遗产:真实性与完整性原则实践成果

茶马古道文化遗产:真实性与完整性原则实践成果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60年代以来,茶马古道沿线就相继修建了大量新的建筑物和公路、铁路、桥梁、隧道,破坏了沿线的原始地理风貌,与古代民间特色浓郁的商路景观不相协调。在申遗时,就应该考虑到茶马古道是定居的农业民族对游牧的部落民族的商贸通道。如今取代茶马古道上各处站点的,不是熙攘自在的驿所和商铺,不是严肃得让人敬畏的连绵兵站……川藏线还是那条线,只是茶马古道实难寻。

茶马古道文化遗产:真实性与完整性原则实践成果

关于真实性的含义,1994年在日本奈良召开的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真实性的国际会议通过的《奈良真实性文件》,对此做过详细的解释。所谓真实性,是指遗产产生时以及后来形成的特征,即保存遗产的原貌,反对在遗产地增添新的非遗产建筑(包括宾馆、饭店、水泥路面)和改变景观面貌的设施(如铺设水泥路面,架设索道,修建公路,在空中拉电线、电缆等)。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指的是必须保持遗产形成时和后来历史形成的特征,即历史的原貌。人踩马踏出来的茶马古道,历史上充其量就是有比土路羊肠道好些的石板路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陆续修建一些水泥、柏油路面,甚至如今都通铁路了,沿途架设了许多电线、电缆,还建了一些新建筑,已改变了历史的原貌。在申遗之前,虽然也有个别有关部门为了恢复历史的原貌,便挖掉水泥路面,将电线、电缆埋入地下,但要将新建筑全部拆除显然不可能。20世纪60年代以来,茶马古道沿线就相继修建了大量新的建筑物和公路、铁路、桥梁、隧道,破坏了沿线的原始地理风貌,与古代民间特色浓郁的商路景观不相协调。

在申遗时,就应该考虑到茶马古道是定居的农业民族(主要的供应方/卖方)对游牧的部落民族(主要的消费方/买方)的商贸通道。那么,现在沿线基本都实现定居了,贸易模式也荡然无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今取代茶马古道上各处站点的,不是熙攘自在的驿所和商铺,不是严肃得让人敬畏的连绵兵站……其间农业和牧业间的贩运族群(比如古宗人等)以及其马帮、背夫等生产、生活方式亦如烟散去。川藏线还是那条线,只是茶马古道实难寻。不过,饮茶的文化、游牧的文化、茶叶加工的文化等,还能依稀的见到。(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