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乙丁制:儒道结合的政治形式

乙丁制:儒道结合的政治形式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乙丁制在政治形式上类似于目前发达国家的两党政治。儒家的昭穆古义是道家的乙丁制,乙丁制是母系氏族的遗制。道家特别是老子以男女的性结合必须以族外婚的地缘族群共生为根据,这就是商代的乙丁制。道家特别是老子思想中有相当明显的女性情结观念,这是中外学界的共识。老子最核心的概念“无”,也与女阴空洞的隐喻性有密切关系。也就是说,老子的理想性神格是一种女阴、女性崇拜的位格。

乙丁制:儒道结合的政治形式

根据张光直先生《中国青铜时代》的研究,殷商时代的政权继承既不是父死子继,主要的也不是兄终弟及,而是舅死甥继。舅死甥继是将十大天干为称中,乙、丁两个强势的走婚制通婚氏族集团的“隔代轮流执政”[1]。殷商统治集团大族群内部分为两个小族群组:乙组和丁组,乙组和丁组的男女之间实行对偶婚。一个乙组的商王死了,先是他的诸弟继承王位,诸弟之后,王位便转移到丁组中他的外甥们那里,这些外甥们以母系的族号继承王位。反之亦然,轮替循环,这就是乙丁制。乙丁制在政治形式上类似于目前发达国家的两党政治。

儒家的昭穆古义是道家的乙丁制,乙丁制是母系氏族的遗制。这种制度显然不仅照顾到了人类血缘关系,也照顾到了社会生活的地缘关系,并将这种地缘关系转化成姻亲性的血缘关系。后世对蕃族的和亲政策,与此恰有异曲同工之妙。同姓为婚,其生不蕃。道家特别是老子以男女的性结合必须以族外婚的地缘族群共生为根据,这就是商代的乙丁制。殷商帝号全是以母系的族号为号,透显出一种淡淡的女性情结信息。在这种制度之下,殷商时代的女人社会地位相对较高。妇好墓的大量陪葬说明,这位伟大的女性生前可以率部征战,是一位名符其实的巾帼将军。这是殷商时代女权较高的一个有力佐证。在这种体制下,王号是依女性所在的氏族来命名的,女性有相对较高的地位,这和老子的守柔处下思想和淡淡的母权崇拜遗迹有渊源关系。

道家特别是老子思想中有相当明显的女性情结观念,这是中外学界的共识。《老子》一书“母”字凡七见,隐喻女阴的“谷”“玄牝”“众妙之门”“容”“柔”等也屡见于《老子》。老子最核心的概念“无”,也与女阴空洞的隐喻性有密切关系。《老子》共81 章,与这种隐喻有关者竟多达20 多章,占总篇目的三分之一。我们这里不必一一引述老子的论述,但他确实把这种隐喻构成了一个联想的序列,“母”即“雌”,由此引申出女阴性隐喻的“玄牝”和“谷”;由“谷”又联想出了“水”,而水是守柔处下的。按道家思想很重的曹雪芹的话说,“女人是水做的”,而水在引力作用下又是自然趋下的;由此再引出女人柔弱的性格特征。而这种隐喻和道之“无”的隐喻是一脉相承的,女阴崇拜就是对“空”“无”的崇拜。《老子》第20 章在对“婴儿”“愚人”进行了“昏昏”“闷闷”的描述后说,自己与众不同之处是“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也就是说,老子的理想性神格是一种女阴、女性崇拜的位格。因为在他看来,正好像道生天地万物一样,“母”即女性生育一切的人类。在儒家看来,人是爹娘生的;而在道家看来,人经验地直接地却只是母亲生的。所以,如果试图把这两种原则对立起来,那在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宗法主义原则和人类存在的自然主义原则,于此构成了一种互补性的难舍难分。(www.xing528.com)

道家所坚守的不过是这样一种原则:“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以这种天下观念看待世界,就是一种生成论的世界观,而非欧美人创造论、构成论的世界观。道家为主导的中国哲学崇尚一种柔弱怀化心灵征服观,而非法家式的刚直的暴力征服观。这与女性的阴柔美不无关系。《老子》第1 章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就是生成论的世界观。所以,到了最后,究竟老子是要用“母”隐喻他的“道”,还是要用“道”来表述他弗洛伊德式的女阴女性情结呢? 我们已经难以追问清楚。道“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老子》第25 章)。但如果通过《老子》第59 章的阅读,当你发现老子的目的只是“治人”“事天”“有国”时,你就能理解作为“周守藏室之史”的老子,究竟想要说什么了。“事天”就是尊重流变中的道,一个生生不息的道,一个供人行走的道而非言说性的“道”,它可以被言说只是因为它有“用”,“无之以为用”(《老子》第11 章)。人一旦体验到它的妙用,作为个人,可以“长生久视”,如果是君主,他就可以对国家权力长久地拥有,可以深根固柢,长治久安了。“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老子》第59章)。这样,一种对于神秘的不可言说的道的体验,就由一种女阴崇拜的原始思维,逻辑地转化为既是个体的养生之道,又是治理国家的手段、策略:“君人南面之术”。

这女阴崇拜的女权思维,和儒家式的“祖”的古字为“且”并象征男性生殖器一样,具有同样的基本性。历史事实的真相,确有不可尽知者,书写的历史对真实的历史来说,真可谓只鳞片爪。许多历史的真相掩埋在历史的沉沙之中,本来也是不得已的事情。孔子以承续传统为己任,的确有功于后世,然而儒家有自己的观念系统,父权崇拜是儒家信仰的基础,这就难怪儒家学者对这早期的母系时代遗迹遮掩搪塞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